摘要:您好!自1996年起,我国规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孩子的安全,是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牵挂。尽管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安全愈发重视,事故却仍偶有发生。为切实提高全校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自1996年起,我国规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孩子的安全,是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牵挂。尽管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安全愈发重视,事故却仍偶有发生。为切实提高全校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希望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学习以下安全要点。
一、严防溺水
1.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请家长务必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2.家长要切实做好监护工作,尤其是双休日和假期,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做到“四知道”,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3.教育孩子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应及时呼救,寻求大人相助,切不可盲目下水施救,并及时拨打110、119、120急救电话。
二、交通安全
1.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天桥或地下通道,不闯红灯、不翻越护栏,尤其注意过马路时不追逐打闹、不横冲直撞、不猛跑、不突然加速或中途折返,保障自身安全。
2.加强监管,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上路,严禁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骑电动自行车上路。同时提醒孩子骑行时要保持专注,避免分心,不进入机动车道,不并排骑行。
3.骑行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都务必要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确保全员得到妥善防护。
4.提醒孩子不要在小区出入口、停车场、路侧停车区域玩耍;不要在道路上使用平衡车、滑板车、玩具车。
5.教育孩子乘坐公共交通时,要遵守秩序,上车后坐稳扶牢,严禁将身体伸出窗外。同时,不在车上吃东西,以防发生意外或影响他人。
三、校园安全
1.教导孩子切勿携带如刀具、棍棒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遇到校园内外可疑人员时,应及时向教师或校园安保人员反映,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
2.鼓励孩子在课间进行文明娱乐活动,避免出现奔跑追逐和打闹行为,以防意外伤害到自己或周围同学,共同营造和谐的课间氛围。
3.提醒孩子上下楼梯及通行楼道时,靠右行走,切勿推搡拥挤;在食堂、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要遵守秩序,不争先恐后,以防踩踏事故的发生。
4.叮嘱孩子严禁攀爬楼梯、走道等区域的护栏设施,也不要在无护栏的平台上玩耍,以防不慎坠落,确保个人安全。
5.教育孩子要与同学和睦相处,避免发生打架斗殴、欺负他人等不良行为。
6.提醒孩子在体育课时,切勿随意攀爬运动器材,不做危险动作。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若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告知老师,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四、消防安全
1.教育孩子不玩火,不携带火种,不随意摆弄电器设备、灶具,并将火柴、打火机等火源放在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
2.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燃气管道、清理易燃可燃物,及时消除家中火灾隐患。严禁电动车进楼入户充电,不要“飞线”充电,不将电池带回家充电。
3.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严禁学生携带打火机、火柴、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4.教育孩子发现火情后不得擅自扑救,应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被困情况等信息。
五、居家安全
1.不把年幼的孩子独留家中,并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2.及时排查家中电线、燃气管道、电器、刀具及其他器械安全,防止触电、煤气中毒、器械伤害等事故。
3.妥善保管家中的危险物品,如药品、清洁剂等,避免孩子误食。
4.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电器,不随意触摸插座、插头,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电器。
5.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东西,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谨防摔伤、坠落;告诉孩子高空坠落的危害,教育孩子不要盲目模仿影视剧、动画片中的飞天勇士。
六、网络安全
1.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应加强督促与引导,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次数和时间,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2.网络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请各位家长和孩子一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及时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防范孩子打赏主播、游戏充值等行为。
4.教育孩子警惕网络交友,不能随便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更不能与网友私下见面。
5.加强孩子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引导其健康、绿色上网,不浏览黄色、赌博等不良信息;不在网上发表或转发有害、虚假、侮辱、诽谤等不良言论;不在网上欺凌、辱骂、威胁他人;不在网上造谣、传谣、信谣。
七、饮食安全
1.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买无证小摊的食品,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教育孩子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和饮用水卫生,讲卫生、勤洗手。
3.教育孩子不采摘、捡拾不熟悉的野生菌、野菜、野果食用,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八、学习应急避险知识
(一)防踩踏
1.发生拥挤踩踏时,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顺人流而行。
2.不慎倒地时,要尽快站起来,实在站不起来,十指交叉双手扣颈,双臂护头,双膝尽量前屈,蜷成球状,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3.靠近摔倒者的人应对后面的人群大声呼救,告知后方不要向前靠近。
(二)火场逃生
1.初期火灾阶段,火势不大,可以根据情况,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焰;如遇大火保持镇静,不要跟从人流乱冲乱撞,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2.火灾发生时,不要顾及贵重物品,可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的地方大声呼喊、敲击东西或是晃动鲜艳的衣物,发出求救信号。
3.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寻找安全通道离开。若无法从宿舍逃出,应关紧大门,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在室内等待救援。
4.发生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逃生,千万不要盲目跳楼。
(三)地震逃生
1.地震发生时,要遵循“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的原则。
2.室内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如牢固的桌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也可快速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
3.在室外,立即蹲下或趴下,降低重心、护住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不要回未倒塌建筑,因为余震随时可能发生。
4.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九、预防校园欺凌
1.孩子的情绪变化是洞察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日常请您密切留意孩子的状态,要是发现孩子无故情绪低落、身上出现不明伤痕,或是抗拒上学,务必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以便家校共同探寻问题根源。
2.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矛盾,让他们明白,遭遇欺凌时,勇敢向家长和老师求助是最正确的选择。
3.家长也要教导孩子,不做冷漠的旁观者,在能力范围内,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
十、心理健康
1.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平时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建立平等,信任的亲子沟通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支持。
2.避免给孩子过度施压,关注他们的睡眠质量、社交情况等状态变化。
3.一旦发现孩子情绪持续低落或行为异常,及时联系班主任老师,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4.至少培养孩子一项运动爱好。运动是减缓心理压力的最好方式,是治愈轻度中度抑郁的最好“药物”。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