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缅怀英雄:关于江上青牺牲时间问题的新认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17:57 1

摘要:江上青(1911年4月10日—1939年7月29日),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9年7、8月间,江上青在协助张爱萍等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后,与盛子瑾等率部返回司令部途中遭地主反动武装伏击,

江上青(1911年4月10日—1939年7月29日),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9年7、8月间,江上青在协助张爱萍等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后,与盛子瑾等率部返回司令部途中遭地主反动武装伏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江上青牺牲后遗体安葬在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附近的崔集。1982年迁葬于江苏省泗洪县烈士陵园,并树碑立传,由老将军张爱萍题写碑名,杨纯、刘玉柱、周村撰写碑文2009年,江上青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一、关于烈士牺牲时间的两种说法:1939年7月29日还是8月29日一直未有一致的结论

1、《缅怀江上青烈士》关于烈士牺牲时间的表述

《缅怀江上青烈士》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在书的后记中写下了特别说明:“关于江上青同志牺牲的时间,据赵敏、周邨、江蛰君回忆,为1939年8月29日。烈士亲属多年来也以8月29日为烈士牺牲忌日。本书编写过程中,根据当事人张爱萍、刘玉柱、杨纯、石青共同回忆,为1939年7月29日。江树峰同志代表烈士亲属表示应以当事人共同回忆为准。特此说明。”显然,特别说明只是给这两个不确定的时间选择了一个,而且是以所谓“当事人的共同回忆”为依据,这是不符合历史研究的原则的,事实的认定靠的是证据,讲究证据是历史研究的第一要义。况且历史事件过去久远,回忆就会失真。

2、《泗洪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中关于烈士牺牲时间的记述

《泗洪县革命老区发展史》2019年12月第一版,2029年12月第一次印刷第二章抗日战争 第一节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第20页写到:1939年8月29日,张爱萍等在张大路调解盛子瑾与灵璧县长许志远矛盾后,盛子瑾一行在返回司令部途中经泗县小湾村遭地主反动武装伏击,江上青、朱伯庸等壮烈牺牲。但是,同样还是在本书的附录三英烈简介江上青条目对小湾事件及江上青的牺牲是这样记述的:1939年7月下旬,为促进国共两党抗日,江上青陪同盛子瑾到灵璧张大路,参加张爱萍主持召开的协调盛子瑾与许志远关系的会议。7月29日从张大路返回时,途经泗县小湾子时,惨遭反动大地主柏宜生、王铸久的武装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本书中两种法同时并存,一种说法是8月29日,在英烈简介中又采用了另一种说法:1939年7月下旬。这本书的记述同样没有明确说明烈士牺牲的时间问题。

两个时间,只有一个时间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到底是哪一个?这需要追寻历史事件、探究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隐秘角落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在安徽灵璧召开的张大路会议、在安徽泗县刘圩镇小湾村附近发生的小湾子事件,江苏泗洪县烈士陵园是他的安葬地。80多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的三地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能不能顺着这个思路,灵璧县党史中对张大路会议是否有记载?泗县对小湾事件的记述是否有更多的线索?思路一打开,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借助于互联网和与联系当地的文史爱好者,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形成了新的认识:笔者最终确定江上青烈士的牺牲时间是1939年8月29日。

二、新材料的发现确认新认识:江上青烈士牺牲于1939年8月29日

1、《乡土泗州》】民国时期泗县档案中的记录的小湾事件

这个档案资料的发现绝对是个意外也是个惊喜。笔者想到江上青是牺牲在泗县刘圩镇小湾村的,泗县是不是存在这方面的资料,就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泗县文史”“小湾子事件”“江上青”等,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大海捞针般的搜索,还真被我捞着了:看到了泗县文史专家张文徳(继扬) 2017年8月4日发在乡土泗州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影像档案】民国时期泗县档案,来自安徽省档案馆的珍贵史料,而且是原始档案的照片。档案讲述的具呈人25岁的蔣贤英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向国民政府控诉汉奸王仲涛杀害他得父亲蒋茂林并请求政府缉拿王仲涛的诉状。诉状中对小湾子事件有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民先父蒋茂林事变前曾任泗县城区商会会长,城区自卫团团总及第一区区长等职,二七年泗城沦陷后复任泗灵联防指挥官,随同专员盛子瑾在乡区游击,廿八年古历七月七日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由泗县青阳镇出发赴灵璧巡阅,当时民父参与戎行。回时路经泗县二区小湾庄。讵有汉奸王仲涛(即锡汉)受伪泗县县长罗少泉遣派,率其不属王队长健飞及王李涛、王振连、王克芝、王维赏(一名喜亭,任泗县第四区区长)等百余人先行潜伏于小湾庄河口,乘部队渡河时突出偷袭,时因大水四围,士兵百余人无法应战,当被击毙与落水溺死者全部殉难。盛专员仅以身免。民父与专署职员朱伯庸同时被俘,经由王仲涛令行枪杀后复投掷水中。”蒋茂林是小湾子事件中死难得八人之一,蔣贤英是他的儿子。从他得叙述中,我们更近一步了解了小湾子事件的信息:盛子瑾带领江上青等赴灵璧参加张大路会议的时间是在是在“廿八年古历七月七日”,也就是民国二十八年农历的七月七日,查询万年历,民国二十八年农历的七月七日换算成公历日期的时间是1939年8月21日。笔者以为,诉状人蔣贤英写诉状的时间是1946年,当时25岁了,倒回7年前也已经是18岁的青年了,对于自己父亲殉难这件事自然是刻骨铭心记忆深刻的,而且是七年后的会议,准确性更高。也就是说盛子瑾带队参加张大路会议的时间是8月21日,江上青在小湾子事件1939年7月29日牺牲的说法自然就不符合事实了。而且他的诉状还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蒋茂林和朱伯庸的死难是被俘后枪杀,当然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汉奸王仲涛的凶残和泯灭人性。其实,泗洪县的另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喻尊霞也是被王仲涛带队抓捕后被杀害的。汉奸王仲涛犯下了滔天大罪,永远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2、王尔宜1939年8月31日的日记对江上青牺牲的记录

王尔宜此时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泗县县长,江上青和王尔宜是老朋友,在革命宣传中,江上青从和王尔宜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劝王曾给王尔宜一件驼绒袍子,和王尔宜建立了深厚友谊。8月31日当他从政府往来的电报中知道了江上青牺牲的消息,在当天的日记中以万分悲痛的心情做了如下的记录(节选):“是真的,上青是死了,即样一个英勇的战士,知己的朋友,竟死在敌人手里了,是天太残酷了,他不该死的。忍着眼泪,召集团员开会,我说不出话来,只是很简单的宣布了他的死讯。他不该死的,我们到灵璧去吗?对!我们要到灵璧为朋友、为同志,为战士报仇去”。(此份日记内容由泗洪地方史研究专家陈子兵老师提供,在此特别感谢)。电报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小湾事件如果发生在7月29日,不可能是在一个月之后王尔宜这个政府人员才知道。况且当时的核心人物盛子瑾幸免于难,事情应该很快就传播开来了,隐瞒下来都很难。

3、《中国共产党灵璧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关于张大路会议和小湾子事件的叙述

中国共产党灵璧历史第一卷(1921——1949)2019年第一版写到:8月,张爱萍在张大路主持了许、盛和谈。通过和谈,盛子瑾、许志远均表示愿意携手抗日。和谈之后盛子瑾到灵北的田路、申村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号召民众起来抗日。许志远则答应供应活动在灵璧境内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粮秣。“小湾子事件”① 盛子瑾在灵北与许志远和谈后,于8月29日返回专署,途经泗县北部小湾子村时,遭反动地主武装的袭击,共产党员,专署秘书江上青遇难牺牲。当时称为“小湾子事件后,张爱萍、刘玉柱率部打击了反盛地主武装。

盛子瑾在灵北与许志远和谈后,于8月29日返回专署,途经泗县北部小湾子村时,遭反动地主武装的袭击,共产党员,专署秘书江上青遇难牺牲。当时称为“小湾子事件

三则史料的相互验证,使我对小湾时间及江上青牺牲的时间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网络上及一些著作中的不同叙述,有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小湾子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牺牲的时间同样也是在8月29日。

江上青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他的牺牲是当时皖东北抗战和党的事业一大损失,他的革命业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英名,光荣地载入革命史册而永垂不朽。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便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在那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与民族独立。这场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转折,它凝聚着先辈们的不屈精神,激励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砥砺前行 。

后记:在对江上青牺牲时间问题的考证过程中,我为了保证事实的准确性,通过互联网,先后联系了泗洪县淮北中学的历史老师陈子兵、安徽灵璧中学的历史老师赵含清,泗洪县档案局的冯万功主任,他们都是地方史研究专家,对我提出的问题都悉心解答并提供资料。如陈子兵老师给我提供了王尔宜1939年8月份的日记、冯万功主任给我提供了张爱萍《关于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情况》的会议文章。灵璧县离我路途遥远,但是互联网拉近了我和赵含清老师的距离:我向他请教有关张大路会议的有关情况,赵老师倾囊相授,把所知道的张大路会议的相关情况以文字和语音留言的形式告知于我,特别感动的是赵老师在百忙之中把他手中的《中国共产党灵璧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关于张大路会议和小湾子事件的相关内容拍照给我,让我掌握更多的史料证据,增加了我的结论的说服力。

来源:读史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