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皇帝朱粲有多残暴?煮爱妃供大臣享用,抓百姓喂饱20万军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20:53 1

摘要:人要是能坏到什么地步?你要是问老百姓,他们可不一定说“贪官”“混混”,有时候这一类还不算最让人害怕的。他们往往会提起一个恐怖的名字——朱粲,说起来,这号人死的时候,街头巷尾能挤爆。那阵儿差不多所有仇恨都化成了手上的石头、瓦片,狠狠往那尸首砸。你说人死如灯灭?可

人要是能坏到什么地步?你要是问老百姓,他们可不一定说“贪官”“混混”,有时候这一类还不算最让人害怕的。他们往往会提起一个恐怖的名字——朱粲,说起来,这号人死的时候,街头巷尾能挤爆。那阵儿差不多所有仇恨都化成了手上的石头、瓦片,狠狠往那尸首砸。你说人死如灯灭?可人性里有时候真藏着半辈子的恨,连“死了都不解气”。

谁是朱粲?没读过几本书,早年不过是隋末洛阳那边混个口饭的闲汉。混子里也分段位,有的捣捣蛋,有的随大流,他倒好,爬着爬着挤进了军队,混上点名号,倒也不是靠什么英雄气。那年头,天下乱作一锅粥,隋炀帝屁股底下坐得不稳,百姓谁不是在锅里煮着?家里口粮吃尽了,人心也跟着烧透。你说那种时候,谁还讲什么忠义,反正从南到北天天有人喊杀皇帝。

朱粲就赶着这股乱流往上漂。他不是那种扛把子,真正打仗、排兵布阵都不会。可他懂一个道理——地上的老鼠没粮吃了就咬人,人也一样。偏偏朝廷又抓他去围剿长白山的起义者,前脚还扯着“为国讨贼”的旗,后脚自个儿就带着一拨弟兄钻进山里当了土匪。你想想,那山里头能混出个啥前途?混子混累了,想要活下去,那就得另辟蹊径。

朱粲那些跟班,哪有好人?有个叫王合的,据说杀过自家的亲爹;还有一个老刀把子打赌能生吃半个胳膊……这些人在朱粲手下,就是一群没准星的恶狼。抢粮,抢女人,抢得荤的素的一起上。渐渐的抢光了,粮袋子瘪了,朱粲就抛出一个主意——“人也是肉啊,为什么不吃?”你说旁人听了会背脊发凉,这帮人竟然窃窃私语,转脸就动手,不但不怕,还当作新鲜事乐呵。朱粲吃第一口的时候,一旁的军士,拿着骨头过来跟着啃,搅得满寨都是腥味。

不是空口说白话。后来有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本是附近村庄被抓来的,朱粲还专门让人挑到他宴席上,“女娃的肉,滑嫩,好吃!”说完一刀下去,鲜血淌在满地,他举起杯子:“来,兄弟们,尝尝!”有人忍不住作呕,朱粲拿鞭子抽得半死,最后哭着跪着都得咽下去。还有,那时候混账到什么程度?连自己早年的红颜,稍一惹他不快,也能下锅炖了,敬给当头的军官当“犒赏”。更毒的是,他还让那女人的亲弟弟亲手尝一口姐的肉,说是“亲情不能耽误享受”,这话传出去,村里人心都凉透了。

很快,哪有老百姓不怨?朱粲带兵路过的村子,背后全是一地白骨,连小孩都不放过。你要问,到底谁陪着他干?那些兵里,大多早就没了道德底线,有一回雨大粮湿,队里冻僵了十几个伤兵,朱粲直接挥挥手,让人剁了煮成汤,稀里呼噜喝得底朝天。不止百姓怕,就连后来投靠的新人,都得咬着牙强作镇定,不然就是锅里的下酒菜。

可别以为他就这点恶。流血流到习惯后,朱粲还想飞黄腾达。有一阵混不下去了,还厚着脸皮去靠李渊,想着挤进大树底下好乘凉。李渊一开始也真糊涂,放他进门还封了点官。不料,朱粲本性难移。有一次唐朝朝廷派人安抚他,朱粲看见使者瘦不拉几的,偏说“都来一块试试新鲜”,摆明了把人肚腹当瓮菜坛。这帮文弱书生哪见过场面,当场骂了,结果下场极惨——人活着进去,没多会儿端出来的是装着肉的铜盆。

你说,李渊那边能忍?可谁料朱粲知道纸包不住火,转头又投奔了王世充。可惜运气也不灵光,很快王家被灭,朱粲再没藏身的地方。唐军攻入,大队兵马围住营地,他还怀着侥幸,想割大腿肉炖汤熬最后一锅。老天有眼,唐军头子是李世民,这人办事哪有半点拖泥带水?一查下来,无数被挖坟掘墓、家破人亡的老百姓都泪流满面,请求处决这恶魔。朱粲还没等多狡辩,上头一刀下去,脑袋瓜落地。

有人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朱粲死后,可不是“草草埋葬”。那一天竟然连平时不出门的老太太都出来,擦干泪拍着大腿恨声说:“老天爷终于睁眼咧!”尸体扔在地上,四面的人循着消息赶来,手里抓着瓦片石头,呼啦啦一通乱砸。有人还把刚种下的小豆苗掐根带叶拔了来,说什么“让他也尝尝百姓的苦”。有个中年男人,站在人群后红着眼眶,说了一句:“我娘、我妹,全叫他吃了。”声音细微,可那怨气连我听着都觉得发毛。

其实那年头,乱世人命就是这么便宜。但朱粲这一伙,真成了“百姓的噩梦”。他甚至会在宴会上谈论“哪个村的女人比哪个村的男人肉质好”,自诩为“食人专家”,嘴里跟念菜单一样品头论足。传到坊间,有的小孩子晚上做噩梦都能叫出他的名字。你说老百姓心里怎么能不恨?

历史书喜欢大笔一挥,说“民心所向云云”,可真要见识过那一幕的人,怕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就这么个恶人,竟然一路靠着杀戮苟活下来,最后也没能逃过自己的报应。人心里这样一口恶气,几十年都咽不下去。我常在想,到底得多大的灾荒、多少权力的空白,才会让一个本来就不讲道义的混混,把人性逼到如此沦丧?这问题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可有一点,听我娘那辈子说得最多——“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故事讲到这儿,有人说朱粲死得够快了,可还有更多像他这样的人,历史上早已没有名字,他们的故事流掉了,只剩下村里老宅子的夜色里,还会有人夜里哑声低语,不敢点灯。我不知道,要是现在,我们碰到这种人,还能不能破口大骂。然而,历史走到今天,有时候听老百姓一句话,反倒最有道理——恶人终究要下锅,只是刀来得早晚的问题罢了。

来源:智慧书签c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