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说作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与文明桥梁,承载着人类的哲思与时代的回响,在AI时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与伦理价值。近日,“小说研究当下任务暨外语学科未来出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海口举行。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杜倬荷
小说作为跨越时空的情感载体与文明桥梁,承载着人类的哲思与时代的回响,在AI时代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与伦理价值。近日,“小说研究当下任务暨外语学科未来出路”——(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海口举行。
作为此次年会的发起人,(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朱振武对小说研究与外语学科的未来出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朱振武向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大学图书馆捐赠了“非洲文学研究丛书”(十卷本)。主办方供图
“不阅读、浅阅读剥夺了当代人的思考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快新闻”“浅阅读”渐成趋势,信息过载、信息茧房现象突出,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
“如今很多人会被手机或其他娱乐性活动占据阅读时间,不阅读、浅阅读的现象越发突出,导致其思考能力、文化素养下降,从而影响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朱振武分析道,同时还导致外语学科无法往高走、往远走。
针对当下盛行的“文科无用论”“外语无用论”等片面论点,朱振武进行了有力驳斥。“没有了外语特别是英语,我们用什么与世界对话?我们怎么取知己知彼?怎么去赶超一流?怎么实现民族独立?”
他强调,小说创作与外语能力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关键推动力。“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一种重要方面就是从外语来,从小说来。没有外语,没有小说,文明互鉴从何而来?文化多样性从何而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何而来?”
在朱振武看来,真正想学好外语,还是要回归小说。回归小说阅读和小说教育,是提高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关键。
“小说阅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读外语小说;想要提高外语水平,还是要靠阅读。而真正的阅读,就在小说里。小说阅读与外语学科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他提到,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小说、通过文学“走出去”。真正能循循善诱且浸润心脾的,就是文学作品。文学首先是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文明互鉴至关重要。
朱振武教授在英国利兹大学讲学。受访者供图
“让中国文学‘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
2023年,朱振武的专著“中国故事英语传播三部曲”——《中学西渐》《他山之石》和《归异平衡》在上海亮相。
他结合异质文化和时代背景,对葛浩文、闵福德、金介甫等46位汉学家的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翻译风格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整体研究和系统考察,对其为什么译、译什么、怎么译、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世人什么启示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背后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思考。
中国故事是否已真正“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朱振武坦言,中国文化已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去”了,但并未被更多民众所熟知。
“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寻常百姓家,我们使用的许多词汇、读的许多作品,甚至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提到了不少西方文学。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能被国际读者接受,还需要调动汉学家的力量。”
朱振武以葛浩文对莫言的翻译为例,指出其遵照了适当归化、忠实异化和偶尔变化这三个基本原则,表达出汉学家们始终在中文源语文本和英语读者间寻求归化和异化间的有机平衡。这也是朱振武的“归异平衡”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
其他的汉学家,尤其是当代汉学家,其更多是在追求异化手法,也就是尽量忠实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忠实原文的典故、意蕴、韵律、节奏、形式、语气和修辞等。
“一百多年以前,多数英语读者在一百多年前对中国文学文化还没有什么概念,想深入地、原汁原味地了解中国文学文化的愿望也不强烈。即便汉学家非常忠实地将中国文学译过去了,英语读者也根本不知所云。”朱振武说。
但如今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文学文化越来越感兴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文化作品会受到更多国外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朱振武教授与汉学家罗慕士合影。受访者供图
“希望海南成为中外小说阅读的文化大省”
此次将年会开在海南,对于朱振武而言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他认为,海南就如同一张“白纸”,充满着无限可能性。
“海南是一个让人有空间、有时间、有心情去阅读的地方。”来过海南多次的朱振武难掩对琼岛的喜爱,“这里有着小说创作丰富而独特的素材,如东坡谪居三年留下很多宝贵财富。”
他提到,苏东坡深受海外读者欢迎。苏东坡是海南文化的启蒙者,海南也是苏东坡一生中重要的居住地和精神家园。900多年前,东坡讲学布道、施教为民,开启了琼州人文之盛,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芳香文脉。
如今,乘海南自贸港之东风,海南的发展与东坡文化更是相融共生,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
“海南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可以将其丰富的故事作为小说素材,借助小说研究和外语学科的力量,搭乘自贸港建设的东风,让海南故事‘走出去’。”朱振武说。
“希望海南成为中外小说阅读的文化大省。”他提出,在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小说阅读与外语学科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对海南而言亦是全新的机遇。
海南需在保护文化根脉的同时,探索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AI确实能帮助我们提升效率,但并不能完全替代阅读。”朱振武认为,AI可以“创作”诗歌、小说等各类作品。然而AI的创作是通过学习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字内容,进行文字层面的分析、重组、拼贴,并没有真正的创新。
AI无法像人一般经历人生的起伏,参悟生活的道理,并将这些感悟融入创作之中。当下,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对小说阅读的理解力与阅读耐力,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在碎片化浪潮中重塑文化体魄。
朱振武表示,鼓励文化创作创新,支持文化工作者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背景,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海南风格的文学作品,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来源:南海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