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研究生,31 岁上岸,假设你 25-27 岁研究生毕业,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工作(有正式合同并缴纳社保,中间没有断档),那你就有 4-6 年的工龄。32 岁转正定级,如果是 4 年工龄,起步定三级主任科员,如果够 6 年工龄,就有很大机会定二级主任科员。
先说结论,按照目前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省直机关退休保底二调,可争取一调,这基本就是普通人进去之后最好的归宿了。
你研究生,31 岁上岸,假设你 25-27 岁研究生毕业,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工作(有正式合同并缴纳社保,中间没有断档),那你就有 4-6 年的工龄。32 岁转正定级,如果是 4 年工龄,起步定三级主任科员,如果够 6 年工龄,就有很大机会定二级主任科员。
关于转正定级这一点,我需要多说一下,因为有很多体制外的小朋友不太了解,也有很多人按照市县一级基层公务员转正定级来看待省直机关,这都是不对的。
首先,关于以往工龄的计算,一定得是正式工作。
什么叫正式工作,怎么认定?你要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并且劳动合同和缴纳的社保要互相匹配、相互验证。只有劳动合同,没有社保,不行。只有社保,没有劳动合同,也不行,也就是说你自己在失业期缴的社保也不算。
而且,以往工龄的计算方式,是按完整年度计算的。如果中间你的社保缴纳记录有断档,凑不够一个整年,那么这一年就是不能算的。
有些人说自己以前的工龄没有算,这种情况很常见。你不能随便拿一个工作就来算工龄,比如说送外卖、送快递,或者一些自由职业和一些小型不太正规的私企,这些工作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社保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劳动合同和社保缴纳记录都是正常的,但各个地方、各个单位在对以往工龄的认定过程中,对于不同工作类型的认可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转正定级时,认可程度比较高的工作,主要还是事业单位和国企、以及大型正规民营企业。
其次,关于转正定级。
大家在报考公务员时,如果注意过职位表就会发现,省直机关岗位都会注明: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意思就是说,进去之后转正定级时,理论上最高可以到“一级主任科员”。在这一点上,市县一级的基层公务员就比较吃亏了,报名职位表上一般标注都是“一级科员及以下”或“四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也就是说,不管你原来的工作经历如何,进去之后,转正定级最高只能是“一级科员”或“四级主任科员”。
具体怎么定,主要就是看你过往的工作经历。从我们省的省直机关近 5 年内新进公务员的定级情况来看,基本情况如下:
本科学历加 2 年工作经验,定级为四级主任科员。
本科学历加 6 年工作经验,定级为三级主任科员。
研究生学历加 2-4 年工作经验,定级为三级主任科员。
研究生学历加 6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定级为二级主任科员。
研究生学历加 8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定级为一级主任科员。当然,直接定一级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自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省只遇到过一例这样的情况,原来在某央企工作。
假设定二级主任科员(如果定三级的话,顺延 2 年即可,道理相同),34 岁时一级主任科员,理论上 36 岁就有资格提四调了。
四调这一关在省直机关来说并不难,省直机关四调的职数还是很多的,80% 的人在四调这一关都能实现到点就提。但是,四调再往上就比较难了,每个级别之间都可能会卡很长时间,可能一直在四调会卡很多年。
四调之后,要么就是一直走职级,四调--三调--二调--一调。
三调升二调,是个坎,运气不好的话10年也上不去,很多人好不容易升到二调就该退休了。
除了走职级之外,还可以走实职。四调转实职副处长,然后就是副处长--三调--二调--一调,或副处长--处长--一调--二巡,或副处长--处长--副厅长(或外放副市长)。
具体的组合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怎么走,就看个人造化了。尤其是实职,每一个台阶都是个坎,大多数人都迈不过去。
所以,还是文章开头那句话,不管走实职还是虚职,大多数人二调基本就到头了,一调也有望冲一冲,仅此而已。
当然,还有一种坐火箭的提拔方式,32 岁定二级主任科员,如果你背景深厚,或者机缘逆天,按照新公务员法,三年之后,也就是 35 岁就能提实职副处长了。如果这么走下去,那就前途不可限量了,将来干个厅长也未可知。不过普通人就不要做这样的春秋大梦了。
总体而言,虽然与那些二十五六七岁一毕业就进入省直机关的年轻人不能比,但也不算太晚,算是个正常节奏。不过相比这些年纪轻轻就进来的人,30 多岁再进来,干实职领导的机会就少很多了,还是要放平心态,安安稳稳的走职级晋升就好。
你确实应该庆幸你进的是省直机关,要是你 31 岁这个年龄进到市县一级机关,那你就做好一辈子当个大头兵的准备吧。
这就是省直机关的优势所在,体制内“平台决定一切”就是这么来的。
来源:聪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