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名人黄帝故里文化溯源行”活动启幕 文脉与网脉共振,解码“天地之中”文化基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18:58 1

摘要:活动由郑州市委网信办主办,以“寻根黄帝故里 启航文化新篇”为主题,组织20多位网络名人、文化学者,以“黄帝文化”为纽带,开启一场跨越五千年的文明对话。活动旨在通过“网络大V”的视角,挖掘郑州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根脉,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让“寻

春风拂过黄河之滨,中原大地文脉涌动,在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即将举行之际,3月30日上午,“全国网络名人黄帝故里文化溯源行”活动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动。

活动由郑州市委网信办主办,以“寻根黄帝故里 启航文化新篇”为主题,组织20多位网络名人、文化学者,以“黄帝文化”为纽带,开启一场跨越五千年的文明对话。活动旨在通过“网络大V”的视角,挖掘郑州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根脉,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让“寻根拜祖”的庄重仪式与“网言网语”的鲜活传播同频共振。

网络大V成为“文明翻译官”

文化因传播而繁荣,精神因共鸣而永恒。网络大V是连接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的重要桥梁,他们用键盘记录时代,用镜头丈量山河,是文化传播的“扩音器”。

启动仪式上,@苏岑、@魏新、@天空菌、@刘语熙、@刘雪松、@听风的蚕、@三维地图看世界、@幻想家、@旅游约吗、@宋提辖、@左克朋、@司马平邦、@老猪的碎碎念、@作家邓海春、@赵健、@蘸盐、@战甲装研菌、@江氏小盗龙、@幻想家、@半杯馊茶、@煮酒君、@巍岳钦禹 、@青春河边巢、@应旺,获颁“郑州市网络文明伙伴”聘书。大家纷纷表示,“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今后将持续输出郑州文化内容,让更多人触摸中华文明的温度。”

“郑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年轻人聚集、潮流感十足。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而传承的关键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当年轻人用短视频记录拜祖大典时,他们其实是在给五千年前的文明‘写代码’。”关注网络拜祖的苏芩在采访中说,这种“传统文明+数字原生”的融合,如同中原文化与网络浪潮的共振实验,相信通过更多大V的“文明翻译”,黄帝文化不再是静止的历史标本,而是成为可交互、可共创、可衍生的文化操作系统。

多维解读郑州文化密码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代码”,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让这份跨越五千年的文化遗产突破圈层、触达更多群体?“郑州市网络文明伙伴”给出自己的答案。

苏芩:古老土地的年轻心跳

“郑州像一碗羊肉烩面,传统、厚重,但如今越来越‘潮’了!”知名文化学者苏芩在分享中妙语连珠。她以郑州东站“维多利亚港分港”的网红称号为例,描述这座古都的蜕变:“曾经的郑州是五朝古都的代名词,如今却多了油化厂创意园这样的‘文艺地标’。拜祖大典也不再是严肃的仪式,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参与,用短视频、直播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她认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破圈”,“当传统DNA遇上数字时代,郑州正在书写一部‘古老文明年轻化’的范本。”

张祥锋:黄土之下皆是春秋,烟火之中自有文明

“在郑州,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抬脚一踩是秦砖汉瓦。”张祥锋(@天空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郑州的历史厚重感。作为“半个河南人”,他坦言对郑州的情感源于两种温度:“一是文明根脉的温度——商都遗址、裴李岗文化、大河村遗址,每一处都是中华文明的源代码;二是人间烟火的温度——胡辣汤、水煎包的香气穿越千年,至今仍是游子乡愁的载体。”他呼吁:“在北斗导航定位九州的时代,我们要用创新表达激活黄帝文化,让传统基因成为构建民族精神共同体的纽带。”

康晨:从“十字路口”到“心灵故土”

“许多人以为郑州只是‘铁路拉来的城市’,却忘了它是华夏文明的‘零公里起点’。”网络大V@半杯馊茶以地理坐标切入文化深意,“‘中国’的‘中’字,或许就源于这片土地。我们的先贤从这里出发,将文明的火种播向四方。”作为“郑州网络文明伙伴”,他计划梳理郑州文化脉络,“不仅仅是在网络上,更会在亲朋好友间讲述中原大地的文化故事。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的发展,感受到黄河文明的当代绽放,看到这座活力之城如何为新时代中国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老猪的碎碎念:博物馆热的冷思考

“博物馆预约难,恰恰说明年轻人开始‘追文明’了!”历史博主@老猪的碎碎念结合自身博物馆摄影经历,提出独特见解。他提到河南博物院的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镇馆之宝时,眼里闪着光:“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先民生活的切片。当年轻人挤在玻璃展柜前拍照发朋友圈时,文化传承已悄然发生。”但他也提醒:“热潮之下,更需深耕。我们要用通俗语言解读专业历史,让文物‘开口说话’。”

@听风的蚕:打造“文化梗”与符号记忆

军事历史博主@听风的蚕在采访中以另类视角解读郑州,并抛出一个“爆梗”:“5500年前,当埃及人建金字塔时,郑州人已开始养蚕织绸!”这种中外文明对比的视角,瞬间将抽象历史转化为具象认知。他计划将这一冷知识融入科普视频:“我们可以用对比叙事告诉网友——中华文明不是‘后来者’,而是人类早期的‘顶流’!”

启动仪式后,网络大V们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参观了《轩辕情——中国梦 2025中国书画作品展》,在郑州博物馆了解了郑州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并欣赏了《繁花似锦 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和“AI绘画的共生探索”作品展。张祥锋感慨地说,“文化传播需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共鸣点,这片土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用数字技术解码这些密码,才能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完成‘系统升级’。”

谈及次日要参加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见证这一庄严时刻,大家都激动不已。“郑州是中华文明之根之所在地,追寻文化之源就是追寻我们的思想内核”,历史博主康晨曾多次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一次都感到很震撼、很感动。他表示,拜祖大典不仅是对人文始祖黄帝的敬仰,更是文化认同的体现,希望更多的人来到郑州,来到老家河南,寻找自己的心灵故土。

这场文化溯源之旅,既是郑州向世界递出的“寻根邀请函”,也是一次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探索。当网络名人的流量密码遇见黄帝文化的基因密码,中原大地的文明火种,正以更青春的姿态照亮未来。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文 徐宗福 图

来源:中原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