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焦核心:深入解读“幼小衔接”的科学内涵,明确大班学年作为入学准备关键期的核心任务与目标。协同赋能:介绍本学期幼儿园在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具体计划与措施,引导家长建立合理预期,掌握科学的配合方法。缓解焦虑: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入学焦虑问
2025年秋季幼儿园大班家长会活动方案
一、 活动主题
科学衔接,赋能未来——携手共筑大班成长阶梯
二、 活动时间
2025年9月5日(星期五)晚上18:30 - 20:30 (考虑到大班家长工作繁忙,安排在晚间)
三、 活动地点
XX幼儿园大班各班级教室
四、 参与人员
大班全体幼儿家长、大班各班班主任、配班老师、保育员、幼儿园园长及教学主管
五、 活动目标
聚焦核心: 深入解读“幼小衔接”的科学内涵,明确大班学年作为入学准备关键期的核心任务与目标。
协同赋能: 介绍本学期幼儿园在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具体计划与措施,引导家长建立合理预期,掌握科学的配合方法。
缓解焦虑: 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入学焦虑问题,进行专业疏导,传递科学教育理念,共同营造平和、积极的准备氛围。
深化合作: 强化家园协同共育的伙伴关系,就孩子个体发展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沟通,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奠定坚实基础。
六、 活动流程
(一) 签到与暖场 (18:15-18:30)
教室门口设置签到处。播放轻松的音乐,同时循环播放记录幼儿从小班至中班成长历程的短片,营造温馨与成长的氛围。展示幼儿近期关于“我心目中的小学”的主题绘画作品,引发家长共鸣与思考。老师热情接待。
(二) 开场致辞与团队介绍 (18:30-18:40)
班主任首先对各位家长在晚间莅临表示衷心感谢。随后,隆重介绍本班的教师团队(包括保育员),并简要说明每一位老师在大班阶段的重要职责,展现专业、自信的团队风貌。
(三) 解读大班幼儿新特点与新任务 (18:40-19:00)
年龄特点分析: 分析5-6岁幼儿在社会性、认知能力、自我控制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如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规则意识更强、合作水平更高、表现欲望增强等。
学年定位: 明确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渡期、关键期。强调“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提升能力的准备过程。
(四) 本学期重点工作与“幼小科学衔接”方案 (19:00-19:35)
这是本次家长会的绝对核心,需详细、具体地阐述。围绕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四大准备展开:
身心准备: 介绍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挑战性游戏、情感教育等,培养幼儿向往小学的积极心态、良好的情绪调控和运动能力。
生活准备: 重点介绍一日生活中如何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整理书包文具)、劳动习惯(值日生任务升级)和安全防护能力。
社会准备: 讲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角色游戏等,拓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培养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重点解释,避免小学化倾向) 阐明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介绍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在阅读习惯、前书写准备(正确握笔、姿势)、数学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进行引导,而非机械训练。明确说明幼儿园不会教授拼音、写字、计算等小学课程内容。
(五) 家园协同:如何做好“衔接”的合伙人 (19:35-20:00)
理念共识: 再次强调家园方向一致的重要性,呼吁家长避免“抢跑”,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
行动建议:
心理建设: 多与孩子正面、积极地谈论小学,参观小学,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
习惯培养: 在家制定规律的作息表,鼓励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能力培养: 保证充足的户外运动,多进行亲子阅读、棋类游戏、拼搭等活动,在玩中发展专注力、思维力和坚持性。
沟通重点: 鼓励家长不仅关注“学了什么”,更要多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绪状态、交往情况、学习兴趣和习惯。
(六) 互动答疑与个性化沟通 (20:00-20:25)
预留较长时间进行互动。提前收集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如:
“需要报读拼音、算术等学前班吗?”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小学怎么办?”
“入学前需要认识多少字?”
老师结合政策和专业知识,给予清晰、科学的解答,纠正误区,缓解焦虑。也可就共性问题组织简短讨论。
(七) 总结与结束 (20:25-20:30)
园长或教学主管进行总结性发言,表达对教师团队的支持和对家长的感谢,并再次强调幼儿园在科学衔接方面的专业性和承诺,给予家长信心。班主任告知后续活动安排(如参观小学、家长开放日等),并欢迎家长会后进行个别咨询。
七、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创设与“我要上小学”主题相关的教室环境,展示幼儿作品。准备成长视频、PPT。
物料准备:准备签到表、会议提纲、可分发《大班幼儿家庭指导建议》(科学衔接篇)等资料。备好茶水。
人员准备:邀请园领导参与。班级教师团队需进行专题教研,统一理念和说法,做好充分准备。
八、 注意事项
态度专业且充满关怀,理解家长的焦虑,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内容务必科学、准确,坚决反对和防止“小学化”倾向,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鼓励家长提问,营造开放、信任的沟通氛围。
教师的表述应充满信心,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在教育上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本次家长会旨在成为家园之间一次目标清晰、内容扎实、富有成效的沟通,共同为孩子们平稳、自信、快乐地步入小学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来源:聊育儿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