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 2025 杨松教授团队:酒精性肝病不良结局预测及相关致癌机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0 17:56 1

摘要:在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杨松教授团队共入选16篇摘要,其中3篇被选为会议发言。其中在酒精性肝病领域的两项科研成果备受瞩目:其中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肌脂肪变性与肌少症协同作用预示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预后更差;另

在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杨松教授团队共入选16篇摘要,其中3篇被选为会议发言。其中在酒精性肝病领域的两项科研成果备受瞩目:其中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肌脂肪变性与肌少症协同作用预示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预后更差;另一项基础研究提示,乙醇通过降低 CPT2介导的肉碱分解代谢,促进酒精性肝细胞癌的干细胞性。《国际肝病》特此报道,相关内容分享如下。

研究背景

中国酒精相关性肝病(ARLD)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亟需明确可干预的预后影响因素。尽管骨骼肌异常在慢性肝病中逐渐受到关注,但其在ARLD中的预后意义仍不明确。这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阐明ARLD患者中肌脂肪变性与肌少症的患病率、相互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我们对308例多中心住院ARLD男性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2015—2024年),通过标准化CT分析量化肌少症(L3骨骼肌指数

研究结果

76.6%的患者存在肌肉异常(孤立性肌脂肪变性37.7%,肌少症合并肌脂肪变性32.1%)。合并肌少症与肌脂肪变性的患者6个月死亡率最高(13.1% vs 对照组4.2%;HR=3.12,95%CI:1.89~5.16)。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衰竭(HR=3.93)、肝性脑病(HR=2.84)、高胆红素血症(HR=1.11)和尿素氮升高(HR=1.09)是6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24个月死亡的主要决定因素为肌少症(HR=1.43)、内脏脂肪堆积(HR=3.65)和尿素氮(HR=1.10)。值得注意的是,肌脂肪变性可增强肌少症相关风险,但本身无独立预后价值。

图1. 肌肉损伤类型亚组的累积死亡率

图2. 肌肉损伤累积死亡发生率

研究结论

这是首个亚洲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证实肌脂肪变性与肌少症的协同作用预示ARLD患者预后更差。本研究主张基于CT的肌肉表型分析用于精准风险分层,并指导针对性营养干预。

研究背景

酒精性肝癌(Alcoholic Liver Cancer, ALC)是一种由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慢性酒精滥用可引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理改变,并最终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酒精性肝癌作为一种特定亚型,在酒精高消费区域尤为突出。亚太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及东欧国家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显著升高,肝癌负担亦随之加重。ALC的早期诊断仍具挑战性,且有效治疗手段匮乏。因此,早期诊断及深入探究其分子机制对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阐明HCC的发病机制,更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HCC患者CPT2基因表达水平。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CPT2蛋白定位及表达变化。提取ALC患者肝组织中的RNA及蛋白质,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PT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200 mM乙醇处理HepG2肝癌细胞,检测CPT2的转录及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基因富集通路。

研究结果

TCGA数据分析显示,肝癌患者CPT2表达显著降低;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酒精性肝病进展伴随CPT2表达水平急剧下降。肝癌组织中,CPT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降低;乙醇暴露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中CPT2的表达。转录组测序表明,乙醇处理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及肿瘤干细胞调控通路,提示CPT2表达缺失可能通过代谢重编程促进肝癌细胞的干性特征。

图3. 乙醇通过降低CPT2介导的肉碱分解代谢促进酒精性肝细胞癌

(源自APASL 2025会议)

研究结论

ALC的高发病率与低治愈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本研究发现,乙醇通过抑制CPT2表达,降低CPT2介导的肉碱分解代谢,进而增强ALC的干性特征。这一机制为ALC的恶性进展提供了新的分子解释,并为开发靶向代谢调控的干预策略奠定了关键理论基础,对降低A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CPT2与Hippo通路、肿瘤干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并通过临床前模型验证靶向CPT2或其下游效应分子的治疗潜力,推动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来源:琦琦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