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燕差评白切鸡太老太硬,老广集体破防回怼不会吃,真是这样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00:23 1

摘要:2025年9月,一档美食综艺的舞台上,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端上一盘精心准备的湛江白切鸡——选用自家果园散养180天的走地鸡,鸡皮金黄透亮,肉质紧实,搭配沙姜、姜蓉、蒜蓉辣椒三味秘制蘸料。然而,这盘凝聚着广东饮食精髓的佳肴,却因评委周晓燕一句“肉质偏老,不

2025年9月,一档美食综艺的舞台上,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端上一盘精心准备的湛江白切鸡——选用自家果园散养180天的走地鸡,鸡皮金黄透亮,肉质紧实,搭配沙姜、姜蓉、蒜蓉辣椒三味秘制蘸料。然而,这盘凝聚着广东饮食精髓的佳肴,却因评委周晓燕一句“肉质偏老,不够嫩滑”被淘汰。节目播出后,#广东白切鸡永远的神#、#岳云鹏不懂白切鸡#等话题冲上热搜,两广网友集体“破防”,痛批评委“不懂粤菜精髓”。这场看似普通的厨艺比拼,实则是南北饮食文化的一次激烈碰撞。

一、180天果园鸡:广东人对“鸡味”的极致追求

在广东,“无鸡不成宴”是刻在骨子里的饮食传统,而白切鸡更是粤菜“求本味、重鲜活”的代表。全进华选用的180天果园走地鸡,是广东人对“鸡味”极致追求的缩影——鸡在橙子树下散养,以五谷杂粮为食,运动充足,肌肉纤维分明,皮下脂肪薄而均匀。这种鸡的肉质紧实有嚼劲,鸡皮脆而不韧,骨头中甚至带有一丝血水,这正是广东人眼中“鲜美”的标志。

“在广东,用30天速成鸡做白切鸡,包会被投诉!”全进华的这句话,道出了广东人对食材本味的坚守。广东人认为,白切鸡的灵魂在于“鸡味”,而速成饲料鸡虽嫩,却少了那份来自土地的醇香。正如美食评论家所言:“广东白切鸡的‘鸡味’,是时间沉淀出的味道,是散养鸡在果园里奔跑、啄食、晒太阳时,肌肉与脂肪自然积累的香气。”

二、白切鸡的地道做法:三烫三凉,锁住本味

广东白切鸡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其核心技法是“三烫三凉法”与“过冷河”(冰水冷却),目的是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让鸡皮爽脆、肉质滑嫩,同时保留鸡肉的原汁原味。

选鸡与处理

:选用180天左右的走地鸡,宰杀后去毛、内脏,保留鸡油(可用于炒菜或做鸡油饭),鸡肾、鸡肠用盐和淀粉清洗干净。

三烫三凉

:锅中放足量清水,加入葱段、姜片、料酒,大火烧开后,手提鸡头,将鸡身浸入热水中烫3秒,提起晾凉3秒,重复三次(“三烫”)。这一步能让鸡皮收缩,防止煮制时破裂。随后,将鸡完全浸入热水中,转小火煮10分钟,关火焖20分钟(“三凉”),期间可用筷子插入鸡腿最厚处,若流出清澈汁水,则表示熟透。

过冷河

:将煮好的鸡捞出,立即浸入冰水中冷却10分钟。这一步能让鸡皮迅速收缩,变得爽脆,同时锁住肉质的水分。

斩件与摆盘

:冷却后的鸡沥干水分,斩成小块,摆盘时注重刀工,保持鸡皮完整。传统摆盘会搭配芫荽(香菜)增香。

蘸料调制

:广东白切鸡的蘸料是灵魂。沙姜蘸料:沙姜剁碎,加生抽、花生油;姜蓉蘸料:黄肉姜剁碎,加盐、白糖、热花生油呛香;蒜蓉辣椒蘸料:蒜蓉、辣椒、香菜碎混合,加生抽、香油。

三、南北之争:饮食文化的差异与包容

周晓燕作为淮扬菜大师,习惯以“嫩滑多汁”作为鸡肉的评判标准,这符合多数人对“美味”的直观感受。然而,广东白切鸡的“老”,并非煮制过度,而是对食材本味的尊重——180天的走地鸡,肌肉纤维本就比速成鸡紧实,若追求“入口即化”,反而会失去那份独特的嚼劲与香气。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饮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广东人对“老鸡”的偏爱,是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其他地区对“嫩鸡”的偏好,则是生活习惯与口味选择的结果。正如网友所言:“美食的终极意义不是统一口味,而是让不同的味道都能被看见、被尊重。”

四、从争议到和解: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全进华的淘汰,虽引发争议,却意外带动了湛江白切鸡的知名度。他在节目后发布教学视频,亲自示范正宗做法,邀请网友“来湛江品尝”。这种大气与包容,正是饮食文化交流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贬低他人口味,不固守地域偏见,而是通过分享与对话,让更多人理解不同饮食背后的文化逻辑。

正如美食家所言:“一道菜的味道,不仅是食材与技法的结合,更是历史、风俗与情感的载体。”无论是广东的“老鸡”白切鸡,还是淮扬的“嫩鸡”水晶肴肉,亦或是川菜的麻辣、鲁菜的咸鲜,都是中华饮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唯有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才能让饮食成为连接文化的桥梁,而非隔阂的借口。

来源:带头卖萌的吃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