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新总理,又是华人!历任泰国总理为何喜欢强调“华人血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00:44 1

摘要:2025年9月5日下午,泰国自豪泰党党首阿努廷当选新一任泰国总理。阿努廷是一位纯正的华人后代,汉名陈锡尧,祖籍广东。

2025年9月5日下午,泰国自豪泰党党首阿努廷当选新一任泰国总理。阿努廷是一位纯正的华人后代,汉名陈锡尧,祖籍广东。

▲阿努廷2024年接受中国央视采访

这意味着,上一任华裔女总理佩通坦下台后,新任泰国总理仍然是华裔。

华人占泰国总人口的12-14%,如果算上混血人口,华人占比接近40%。华人在泰国政治经济领域独占鳌头。

▲陈锡尧(阿努廷)当选泰国总理

在泰国设立总理职位至今的约百年间,泰国39任总理中超过85%有华裔血统,仅5人是纯泰族出身。

如被誉为泰国民主之父的比里·帕侬荣、在任时间最长的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以及“一门四总理”的西那瓦家族(他信、英拉、颂猜、佩通坦)。

▲他信与佩通坦

近年来,泰国总理也多次强调华裔身份,赛塔宣称“大多数泰国人都有中国血统,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泰国将中国视为兄长”。

佩通坦在访华期间公开表示“身为一位拥有华裔血统的泰国总理……热烈欢迎大家来泰国。”

▲泰国前总理佩通坦

泰国总理阿努廷对其华人身份有着深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相比其他太作总理则更进一步。

2023年1月9日,担任泰国副总理兼公共卫生部长的阿努廷亲自前往曼谷机场,欢迎中国首批抵达泰国的游客。

▲阿努廷亲自到机场欢迎疫情后的首批中国游客

2023年2月,阿努廷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栏目专访,采访中动情地表示:

我是100%的中国人后代,我在泰国出生,我有中文名字(陈锡尧),家里每天也都是说粤语。”

他解释道,这种深厚的家族渊源使他每次见到中国人都倍感亲切,并坦言泰中两种文化都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采访通过中国国家级媒体平台向广大观众传播,进一步彰显了其个人身份认同以及对促进中泰友好的积极态度。

为什么泰国总理们喜欢强调自己的华裔身份?众多华裔出任泰国总理,为何没引起泰国人的反感?

一、 白象俯首

中泰两国经贸文化交流密切,两国官方经常以“中泰一家亲”来形容双边关系,这在各国双边外交中是不常见的,这源自于两国比较紧密的历史联系。

▲中泰一家亲

公元9世纪,受人口膨胀,战乱频仍等因素影响,泰族先民(傣泰民族)从中国云南、广西向中南半岛迁徙。

▲傣泰民族南迁

12-13世纪,傣泰民族在东南亚建立了素可泰(现泰国)、澜沧(现老挝)等泰族政权。

1292年,素可泰首次遣使至大都(今北京)朝见元世祖,泰族政权就此被纳入中国主导的朝贡体系。400余名中国瓷匠被邀请到素可泰,成为该国最早的华人群体。

▲泰族政权(素可泰)建立

16世纪,阿瑜陀耶王朝(泰族建立)取代素可泰。当时泰国被称为暹罗。有明一代,暹罗共对华遣使102次,中国郑和船队也在暹罗驻脚。

暹罗全民信佛,文化环境与中国文化相似,利于华人在当地生活。随着两国商贸发展,暹罗出现了早期华人聚居区。17世纪中叶明清易代,大量汉人乘船移民越南、暹罗等国。

▲华人移民东南亚

相比泰族,华人移民拥有更成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华商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垄断暹罗商贸行业,凭借“钞能力”渗透进暹罗宫廷,一些华人还获得了贵族封号。

17世纪末暹罗人口约300万,华人占该国人口不足5%,却控制了暹罗几乎全部的对外大宗贸易,发挥着远超族群规模的社会影响力。

▲16-17世纪的东南亚

暹罗国力与西侧的缅甸相近,两国为争夺土地而战火不断。1767年,缅甸入侵暹罗,暹军不敌致使全境沦陷,延续400余年的阿瑜陀耶王朝灭亡,中泰朝贡断绝。

危亡之际,当地华人郑信带领民众抵抗缅军。郑信的父亲郑墉是广东潮州人,雍正年间移居暹罗。郑墉经商致富并成为当地税务官,后迎娶泰族女子生下郑信。

因家境殷实、郑信年轻时曾侍奉阿瑜陀耶末代国王,被授予披耶达爵位,在华人和泰族中有一定号召力。

▲郑信

郑信驱逐缅军并建立吞武里王朝,成为首个在海外当国王的华人。郑信挽救了泰国,被看做泰国的民族英雄,作为泰国“五大帝”之一被历史铭记。

郑信委托华商陈美生携带文书到广州,请求清廷承认他作为暹罗国王的合法地位并恢复朝贡。

▲郑信想重新加入朝贡体系

乾隆帝认为郑信“不复顾念故主恩谊”,对郑信的地位不予承认。郑信又接连多次遣使中国并进献缅甸俘虏和宝物,乾隆帝最终被打动,于1777年承认郑信的国王地位,同意恢复中泰朝贡,甚至破例允许向暹罗出口硫磺、铁锅等军事管制物资。

▲乾隆帝

郑信帮助泰国复国,华人对泰国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大为增强。郑信封赏了大批华人将领,华人国王的出现吸引了大批华人移民泰国,包括来自柬埔寨、越南等地的“二次移民”。

至1780年,泰国华人约23万,占当地人口4.8%,华人开始在暹罗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华泰混血后裔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1782年,郑信在内乱中被杀,其部将通銮夺取政权建立曼谷王朝,称拉玛一世。该王朝对泰国的统治延续至今。通銮本人也有华裔血统,为继承暹罗王位,通銮致书清廷谎称自己是郑信的儿子郑华,希望得到中国的承认并继续朝贡贸易。

▲拉玛一世

清廷对暹罗内乱未加深究,承认拉玛一世是郑信的儿子,并册封其为暹罗国王。

正因如此,从拉玛一世到如今的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每一任泰国曼谷王朝君主都有一个郑姓汉名,这个中国姓名也是泰国国王正统性的重要来源,泰国民众对此也十分认可。

自郑信以后,在泰国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下,泰族将华人看作泰国政治的天然参与者而非外来异族,自此奠定了华人保持民族血缘认同的同时,还能顺利参与泰国政治的基础。

▲历任泰王都有中文名

曼谷王朝建立后,华人依然得到重用,泰国的宫廷、地方政府中有数量不少的福建人、潮州人,泰国的官方商船队也大都使用华人水手。

华人为融入当地,大多选择与泰族通婚,进而产生了规模庞大的中泰混血族群。因华人移民男性较多且华裔具备经济优势,混血后裔大都保持华裔身份认同。

▲泰国华人

泰国当时实行“萨克迪纳”制度,即占全国人口15%的贵族、僧侣按层级获得不同数量的土地,占人口80%的农民以类似农奴的模式依附于封建领主。

华人及其混血后裔不受该制度影响,能自由活跃在泰国政商界,拥有更强经济基础的华人特别是中泰混血反倒比普通泰族更容易进入泰国政治系统。

▲19世纪初的东南亚

农民占多数的泰族在经济基础、生产技术上无法与华人比肩,对泰化的华人从政逐渐习惯,是为日后华裔大规模出任泰国总理的滥觞。

▲华人有机会成为泰国贵族

二、海外唐山

19世纪末列强入侵东南亚,泰国以缓冲国的身份成为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

泰国在拉玛五世的带领下走上了学习西方改革强国的道路,主动脱离了中国的朝贡体系,但华人对泰国的政治经济影响依然强大。

▲东南亚沦为殖民地

到20世纪初,泰国在民族主义影响下推行“泛泰主义”,大量华裔在保留华人习俗的基础上开始讲泰语、起泰姓,在泰国新的政治格局中逐渐找到了新的位置。

1932年,泰国爆发立宪革命并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君主退居政治二线,责任内阁成为泰国政治核心,而内阁总理无疑是真正掌控泰国的人。

泰国国王本就拥有华人血统,这让华人与泰国政坛有天然契合,国王退居幕后,为拥有经济优势的华裔特别是中泰混血族群参与国家政治创造了新机遇。

▲泰国立宪革命

披耶·玛奴巴功被选举成为泰国首任总理,玛奴巴功的父亲是一名姓华的华人,母亲也是华人后裔。

如此重要的职位让一位血统浓厚的华人后裔来担任,无论是泰国政坛还是泰国民间都未表现出反对之声,足见当时泰国对华人参政的包容性,同时也体现出泰国对华人同化的成功。

▲玛奴巴功

玛奴巴功是坚定的保皇派,支持恢复君主权力,因不符合各方政治利益,在任仅一年就被军方推翻。继任总理的披耶拍凤也是华人后裔,其父来自中国潮州,母亲则是泰族。

披耶拍凤上台后,开启了泰国军方治国的先河,其在1938年卸任后,继任的銮披汶·颂堪又是一名华裔。但颂堪是一名完全泰化的华裔,依靠军方势力在泰国推行泛泰主义,强制同化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民族。

对外政策上,颂堪积极与日本合作,二战期间接连入侵周边国家,前总理披耶拍凤还曾作为特使到访日本。

▲披耶拍凤(前排左一)

二战后,泰国高层为避免沦为战败国,迫使颂堪下台。另一位重量级泰籍华裔政治家比里·帕侬荣(华裔二代,祖籍广东潮州)于1946年成为泰国第八任总理。

比里是1932年立宪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作为法学博士的他推动制定了泰国第一部宪法,他还于1943年创办法政大学,这所高校成为泰国民主运动的重要摇篮。

▲比里·帕侬荣

1948年,颂堪再度当选泰国总理,其统治一直持续到1957年,统治泰国的时间总长超过15年,是在任时间最长的泰国总理。

尽管颂堪推行激进的“泛泰主义”,压制华裔文化,但其执政团队中有不少华裔成员,因为泰国须依靠华裔的商业才能和经济实力来维持国家运转。

▲颂堪

20世纪上半叶泰国华裔政治家的崛起并非偶然,华裔社群此前已在泰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和社会资源,他们通过通婚和商业网络融入泰国上层社会。

成功的同化政策让泰国华裔看起来与泰族并无二致,泰族对华人从政也不会产生“异族主政”的担忧。

冷战开始后泰国倒向西方,但泰国地理上邻近中国,当时泰国的有识之士就试图推动中泰建交。泰国总理颂堪的亲信桑·帕他努泰于50年代秘密访华,为表诚意帕他努泰决定模仿古代“质子”传统,将他的两个孩子送到中国。

▲东南亚

周总理认为这种古老的行为不妥,但帕他努泰坚持他的孩子将成为中泰建交的桥梁。最终帕他努泰的儿子女儿一同来华,取中文名常怀、常媛,此后泰国发生军事政变,帕他努泰被捕入狱,他的子女在中国一待就是14年。

泰国多次以探望为名,与中国展开间接交流,这对以“质子”之名来华的泰国孩子也确实成为70年代中泰建交的重要帮手。

▲周总理与帕他努泰子女及其他泰国客人

20世纪50-60年代,泰国开始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华裔谢氏家族的正大集团、郑氏家族的中央集团成为推动泰国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力量。

到20世纪70年代,华裔几乎成为“经济成功”的代名词。当时华裔人口仅占泰国总人口的10%(算上混血后裔则占泰国近半数人口),却控制了泰国近90%的商业资产。

▲华人控制泰国经济

与此相对应的是华裔身份认同的恢复和强化。冷战初期,受意识形态和泰国民族主义影响,许多华裔选择隐藏自己的族群身份。

1975年7月1日,中国与泰国正式建交。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80-90年代开始腾飞,一些泰国总理开始公开强调自己的华裔背景。

▲邓小平接见泰国首富谢国民

如他宁·盖威迁(第14任总理,二代华裔)和炳·廷素拉暖(第16任总理,曾任泰国摄政,深得泰王信任)都承认自己有华人血统。再如川·立派(吕基文)、班汉·西巴阿差(马德祥)等都有中文名。

▲炳·廷素拉暖

这种身份认同转变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因素,华裔社群通过慈善捐赠、教育投资和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其在泰国社会中的正面形象。

二战后,拉玛九世国王(普密蓬)在文人政府、军方之间发挥平衡作用,让已成花瓶的泰国王室恢复了一定实权。泰国王室依然承认自己有华裔血统,国王尚且如此,就让华裔在泰国占据政府要职成为“政治正确”。

▲拉玛九世(汉名:郑固,在位70年)

泰国华裔经济地位不断增强,是政治家们无法忽视的关键票仓和资金来源。强调华裔身份,能迅速获得这一强大社群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在泰国国民心中,华裔形象是“勤奋、智慧、富有经商头脑”,强调华裔身份能够塑造“合格掌舵人”的形象。

▲繁华的曼谷唐人街

除了恢复华裔身份认同、拥有中文名,泰国国王、总理也亲身表率,在春节等华人重大节庆深入华人社区,以表示自己对华人群体的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教育重视和商业伦理,也被越来越多的泰国人认可和接受。

▲泰王到访曼谷唐人街

三、历史之根

在泰国华裔逐步恢复身份认同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泰国华裔企业大规模投资中国市场。中泰政治经贸联系日益密切,泰国华裔身份认同的影响外溢。

大量泰国政商界人士开始以探亲寻根为机会,凭借华裔身份增强与中国的联系。

▲东南亚华人分布

最典型的例子是他信·西那瓦(汉名:丘立新)及其妹妹英拉·西那瓦(汉名:丘英乐),他们的曾祖父丘春盛于19世纪末移民至泰国。

他信在2001-2006年担任泰国总理期间,多次公开强调自己的华裔背景,2005年访华期间,他信特意回到广东梅州寻根谒祖,此举被媒体称为“血缘外交”。在他的推动下,中泰贸易得以快速发展。

▲他信兄妹到访梅州

他信的妹妹英拉在2011-2014年出任泰国首任女总理,她同样强调自己的华裔身份。

英拉任内正值中国GDP成为全球第二,泰国加强对华合作,搭上中国发展快车并分享发展红利。泰国其他政治人物纷纷效仿西那瓦家族,公开自己的华裔背景。

▲英拉出访

这种“血缘外交”现象的出现有多重原因。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对华关系成为泰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其次,泰国国内华裔社群的社会地位提高,华裔身份不再是政治负担,反而成为政治人物的独特优势。

泰国不将华人作为威胁,给华人参与泰国政治提供了绝佳的环境。相比之下,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先后发生排华行为,严重限制了华人参与当地政治。

▲泰国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华人发展壮大

泰国总理们不再隐藏自己的文化背景,而是巧妙地将中华文化与泰国国家认同相结合,这种身份既包含对泰国国家的忠诚,也保持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泰国华人

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总理强调华裔身份,实际上是在向国内外传递一个重要信号:自己具备与中国打交道的独特优势。

中国作为泰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和游客来源国,总理的华裔身份暗示其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对华关系,吸引中国投资与游客。

▲泰国总理府

最近的两任泰国总理更是加大力度强调自身华裔身份。2023年,赛塔·他威信当选泰国总理,祖先为福建漳州海澄县的高氏家族。

赛塔访华期间表示,“要认真思考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大多数泰国人都有中国血统,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泰国将中国视为兄长”。

▲赛塔

赛塔的言论放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大概率会引起不小的政治风波,但在华裔高度融入、政治经济利益深度绑定的泰国政坛,此类发言得到了泰国政坛的认可,因为发展对华友好关系,将给泰国带来实质的利益。

赛塔卸任后,他信的小女儿佩通坦接任总理。佩通坦任内持续扩大农产品、高新技术为主的双边贸易,还大力推动中泰铁路项目落地。

▲泰国融入一带一路

佩通坦还发挥自身华裔优势,倡导中泰一家亲,大力吸引中国游客来泰旅游,推动两国文化、教育产业合作。

佩通坦因与柬埔寨的电话风波去职后,同样是华裔出身的阿努廷·参威拉恭当选泰国新任总理。

阿努廷出身华裔家庭,祖籍中国广东。其中文名为陈锡尧,其家族泰国姓氏参威拉恭(ชาญวีรกูล)就是“陈+勇气+家族”的泰文发音。

▲阿努廷

早在1996年初入政坛时,阿努廷就公开自己的华裔身份,表示在家中使用粤语交流。

此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阿努廷表示“泰国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两国要共同维护好文化记忆,不断推进泰中一家亲”。此次阿努廷当选泰国总理,也是践行其言论的良好机会。

▲泰国内阁宣誓,从国王到阁员大都有华裔血统

在近800年的岁月中,一批又一批的华人来到泰国。他们在这里辛勤耕耘,凭借自身努力跻身泰国上层,让华裔血统成为泰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马来西亚、印尼这些曾发生排华行为的国家,泰国对华裔的包容性实属罕见。

从国王到高官,无数拥有华裔血统的泰国精英领导着这个东南亚强国。华裔政客忠于泰国,同时保留着华夏精神内核,成为连接中泰两国发展的重要桥梁。

来源:环球情报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