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适是唐朝诗人中的一个传奇,很多诗人都想着拜将封侯,但唯独高适做到了。高适五十岁才进入仕途,仅用了10年时间,就从一个职场新人走到了人生的最巅峰,职级为正三品(一品二品为亲王所任的虚职,三品在大臣中是最高的了)的散骑常侍,加封渤海县侯,让当时很多文人都难以望其
高适是唐朝诗人中的一个传奇,很多诗人都想着拜将封侯,但唯独高适做到了。高适五十岁才进入仕途,仅用了10年时间,就从一个职场新人走到了人生的最巅峰,职级为正三品(一品二品为亲王所任的虚职,三品在大臣中是最高的了)的散骑常侍,加封渤海县侯,让当时很多文人都难以望其项背。高适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一是一定要让自己有能力,这是核心,他虽然入仕晚,但一直在攻文习武,非常刻苦,所以加入哥舒翰幕府后,才被这位名将欣赏。二是一定要判断清形势站好队,高适在安史之乱后,追随唐玄宗入蜀。唐玄宗分封几个儿子为各镇节度使,高适认为这样容易形成割据叛乱。后来果不其然,永王李璘在江南造反,在灵武继位的唐肃宗认为高适很有远见,便让他任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之乱。高适率军击败永王叛军,而那时追随永王的有一个他的朋友,那就是大家的老熟人李白。
所以说好饭不怕晚,一定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找到机会才能一展抱负。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诗风雄浑豪迈,尤以七言歌行见长。以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6首诗作及全文引用,并附简要解读:
《燕歌行》(边塞诗巅峰之作)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解读:此诗被誉为"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通过对比将士的浴血奋战与将领的骄奢淫逸,展现战争的残酷与阶级矛盾。"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成为千古警句。
▶ 解读:以壮阔的塞外风光反衬离情,末句变哀伤为豪迈,展现盛唐气象。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含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塞上听吹笛》(边塞生活写照)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解读:将《梅花落》曲名拆解为意象,虚实相生,展现边塞将士的乡愁与诗意栖居。
《营州歌》(少数民族风情诗)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解读:短短28字生动刻画北方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与高适多数边塞诗的悲壮风格迥异。
《除夜作》(思乡主题)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解读:通过时间(除夕)与空间(异乡)的双重对比,展现深刻的羁旅之思。"转凄然"三字含蓄蕴藉。
▶ 解读:写给杜甫的深情之作,交织着个人身世之慨与忧国情怀,体现"诗史"特质。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解读:全诗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以夸张笔法渲染军威,结尾"大笑向文士"凸显武将的傲岸气概。
其一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其二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其三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解读:这组诗描绘平定九曲之地后的和平景象,其一写战略胜利,其二写军民同乐,其三转折写戍边艰辛,形成情感张力。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氏着锦裘。雕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日暮天山下,鸣笳汉使愁。▶ 解读:用"代马""雕戈""狼头"等典型意象勾勒蕃军形象,末句"汉使愁"暗含民族隔阂,与《营州歌》的明朗基调形成对比。
此诗妙在将笛曲《梅花落》拆解为虚实相生的意象:"借问梅花何处落"是虚写曲名,"风吹一夜满关山"是实写乐声扩散,构成通感意境。
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高适笔下立体的边塞世界,既有金戈铁马的壮烈,也有胡儿牧马的生动,更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的沉痛反思。
来源:小政历史话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