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一吹,不少人总觉得浑身不得劲:嗓子干痒像有小毛毛在挠,吃点东西就腹胀不消化,早上起来还容易嗓子发紧、咳痰。其实,应对这些 “秋老虎” 带来的小毛病,不用急着吃药,家里常备的 “老宝贝”—— 陈皮,就能帮上大忙。
秋风一吹,不少人总觉得浑身不得劲:嗓子干痒像有小毛毛在挠,吃点东西就腹胀不消化,早上起来还容易嗓子发紧、咳痰。其实,应对这些 “秋老虎” 带来的小毛病,不用急着吃药,家里常备的 “老宝贝”—— 陈皮,就能帮上大忙。
作为药食同源的经典食材,陈皮是由成熟的橘子皮经过晾晒、陈化而成,越陈越香,也越有价值。尤其是到了秋天,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人体很容易出现 “秋燥”“脾虚” 等问题,此时用陈皮泡一杯温水,喝下去暖心又养身,坚持一段时间,身体会悄悄发生惊喜变化。
一、润燥化痰,跟秋冬 “嗓子不适” 说再见
秋天最恼人的,莫过于反复的嗓子干、痒、痰多。中医认为,秋燥易伤肺,而肺主呼吸,一旦肺燥,就容易出现干咳、少痰,或是痰黏在喉咙里咳不出来的情况。
陈皮性温,味辛、苦,能入肺经,有很好的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功效。它不像寒凉的药材那样会损伤脾胃,反而能通过温和的药性,化解肺里的 “湿浊”,让黏腻的痰液更容易咳出。早上起床后,用 3 - 5 克陈皮加温水冲泡,小口慢饮,喉咙会瞬间感觉滋润不少,坚持喝几天,咳嗽、咳痰的情况会明显减轻。
尤其是经常熬夜、用嗓多的人(比如老师、主播),或是秋冬容易反复感冒的人群,每天喝一杯陈皮水,相当于给呼吸道 “做了个温和的 SPA”,帮身体筑起一道 “防燥屏障”。
二、健脾开胃,拯救秋天 “没胃口”
“一到秋天就不想吃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是因为秋风起时,人体的脾胃功能会悄悄减弱,加上有些人贪凉吃了生冷水果、冰饮,脾胃运化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现腹胀、嗳气、没胃口的情况。
而陈皮恰好是脾胃的 ““好帮手””。它能理气健脾,促进脾胃蠕动,帮助消化积在肠胃里的食物。比如吃完油腻的红烧肉、火锅后,泡一杯陈皮水,喝下去没多久,肚子胀胀的感觉就会缓解;早上没胃口时,喝半杯陈皮水,也能慢慢唤起食欲。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不用天天喝,每周喝 3 - 4 次,就能帮脾胃 ““提提神””,让秋天也能吃得香、消化好。
三、驱寒暖身,缓解秋冬 “手脚冰凉”
入秋后,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和老人,早早穿上了厚衣服,却还是手脚冰凉,晚上睡觉脚半天捂不热。这其实是体内 “寒气” 和 “湿气” 太重,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
陈皮性温,泡水喝能给身体带来一股温和的 “暖意”,帮助驱散体内的寒气,促进气血循环。晚上睡前 1 小时,用陈皮加少量生姜片一起泡(生姜不要多,1 - 2 片即可),喝下去后,手脚会慢慢变暖和,睡觉也更踏实。
不过要注意,生姜容易让人上火,如果你是热性体质,平时容易口干、长痘,单独泡陈皮水就可以了,不用加生姜。
四、陈皮泡水 “避坑” 指南,这样喝才更有效
虽然陈皮泡水好处多,但不是随便抓一把泡就行,选对陈皮、用对方法,效果才更好。
1. 选陈皮:““越陈越香,越陈越有效””
买陈皮时,优先选 3 年以上的 “老陈皮”。怎么分辨?看颜色:新陈皮颜色偏浅黄,老陈皮颜色是深褐色,表面有自然的光泽;闻气味:新陈皮有刺鼻的橘子味,老陈皮是醇厚的药香和果香,没有杂味;摸质地:老陈皮质地干燥、脆,一折就断,新陈皮则偏软、有韧性。
另外,要避开 “染色陈皮”—— 有些商家为了让新陈皮看起来像老陈皮,会用色素染色,这种陈皮泡出来的水颜色暗沉,喝起来有异味,对身体不好。
2. 喝陈皮:““3 类人要注意””
热性体质的人少喝:如果你平时容易上火,经常口干舌燥、长痘、便秘,陈皮性温,喝多了可能会加重上火症状,建议每周喝 1 - 2 次即可。
孕妇、哺乳期妈妈慎喝:陈皮有理气的作用,孕期和哺乳期体质特殊,最好咨询医生后再喝。
空腹别喝太多:陈皮对胃有一定刺激性,空腹喝太多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饭后半小时到 1 小时喝最合适。
3. 搭配喝:““加 1 物,效果翻倍””
想止咳化痰:陈皮 + 川贝(适合痰多咳嗽);陈皮 + 梨片(适合干咳少痰)。
想健脾消食:陈皮 + 山楂(适合吃多了腹胀);陈皮 + 茯苓(适合脾虚湿气重)。
想驱寒暖身:陈皮 + 生姜(适合手脚冰凉);陈皮 + 红枣(适合气血不足)。
秋天是 “养收” 的季节,不用追求复杂的养生方法,一杯简单的陈皮水,就能帮我们缓解秋燥、养好脾胃、驱散寒气。家里备上一罐老陈皮,想喝的时候抓几片,用 80℃左右的温水冲泡(水温别太高,避免破坏陈皮的营养),小口慢饮,既能尝到淡淡的果香,又能给身体带来满满的滋养。
不过要记住,养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陈皮水虽好,也不用过量喝,根据自己的体质调整,才能让身体在秋天悄悄变健康~#秋天喝陈皮吗#
来源:大方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