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猛如虎!三招“快狠准”,轻松治虫不再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20:49 1

摘要:最近气温一路走高,白粉虱也跟着活跃起来,发生率明显上升。别看这小白蛾子个头小,危害却一点不含糊——它们扎堆趴在叶片背面吸汁液,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再加上超强的繁殖能力,严重时会让作物减产、品质变差。今天就给大家分享防治白粉虱的“快、狠、准”三招,帮你彻底摆脱虫害

叶片发黄卷曲,还黏糊糊的有层蜜露?别大意,这十有八九是白粉虱在搞破坏!

最近气温一路走高,白粉虱也跟着活跃起来,发生率明显上升。别看这小白蛾子个头小,危害却一点不含糊——它们扎堆趴在叶片背面吸汁液,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再加上超强的繁殖能力,严重时会让作物减产、品质变差。今天就给大家分享防治白粉虱的“快、狠、准”三招,帮你彻底摆脱虫害烦恼!

首先得搞明白,为啥白粉虱这么难防?其实它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都能见到,尤其爱祸害温室里的番茄、黄瓜、辣椒这些作物。除了吸汁液,它还会传播病毒,分泌的蜜露还会引发煤污病,轻的让作物减产,重的直接导致植株死亡。

它难防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繁殖能力超强,一年能生好多代,温室内更是能全年繁殖,老的还没消灭,新的就已经出来了,世代重叠特别严重;二是特别容易产生抗药性,不少农户都说“打药不管用”,就是因为长期只用同一种药,慢慢的虫子就不怕了,防治效果自然就下来了。

不过大家也不用慌,记住下面这三招,就能轻松应对白粉虱。

第一招是“快”,核心就是提前预防、及早发现。很多农户都是等虫子满棚飞了才想起用药,这时候早就晚了。建议大家定期去棚里巡查,一旦发现有虫害迹象,马上行动;也可以挂黄色粘虫板,利用白粉虱喜欢黄色的特点,既能早期监测,还能诱杀一部分成虫;另外,作物定植1-2周内就要开始预防性用药,别等虫子爬到叶子上再动手。

第二招是“狠”,要学会组合用药、轮换出击。对付白粉虱,不能只靠一种药单打独斗,得敢换药、敢把不同药搭配着用。化学防治时,最好把杀虫剂和杀卵剂配着用,比如螺虫乙酯·吡蚜酮、吡蚜酮·呋虫胺这些复配制剂就不错。而且一定要轮换用药,别一直用同一种,这样才能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喷药的时候还有几个注意事项:可以加些有机硅之类的展 着剂,让药液能更好地附着在叶片上,渗透效果也更强;尽量选在清晨或傍晚用药,这时候白粉虱飞得慢,更容易被打到,喷的时候要重点对着中下部叶片背面喷;另外,药液量要足,保证叶片正反两面都能喷湿喷透,这样效果才好。

第三招是“准”,要多法并举、精准打击。这就需要结合物理、生物、农业三种防治方法一起用。

物理防治方面,在温室内作物上方15厘米左右挂黄色粘虫板,能有效诱杀成虫;同时在棚室门口和通风口装60-80目的防虫网,能挡住外面的虫子进来,从源头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也很关键,当温室内每株作物平均有0.5-1头白粉虱成虫时,就可以释放丽蚜小蜂这类天敌,大概每隔10天放一次,放3-4次就行;另外,除虫菊素、苦参碱这些微生物制剂,也能用来防治白粉虱。

农业防治上,有三个小技巧:一是轮作倒茬,种一些白粉虱不喜欢吃的蔬菜,比如芹菜、菠菜、蒜苗;二是清理虫源,作物收获后,把园里的病株残体、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理干净,然后集中处理掉;三是高温闷棚,夏天休棚的时候,利用高温闷棚,再配合烟熏剂,能有效杀死棚里的白粉虱。

在我看来,白粉虱难防,本质上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很多农户都习惯见虫才打药,没有预防意识;有些农资销售渠道推荐的药剂方案可能比较陈旧,甚至会误导人;再加上部分地区用药不规范,不仅污染环境,还让虫子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所以真正解决问题,得从多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大家科学用药的意识,明白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二是推广综合绿色防控技术,把生物、物理防治融入日常管理;三是加强农技指导,让农户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四是规范农资市场,确保大家能买到优质高效的药剂。

另外,今年的气候异常也得注意,“暖冬”和“倒春寒”交替出现,给白粉虱创造了特别适宜的繁殖条件。早春温度回升快,让虫卵提前孵化;冷暖交替频繁,作物自身的抗性也下降了;再加上棚室内湿度大,更是利于白粉虱繁殖。所以今年防治白粉虱,更得提前做好准备,精准应对。

最后总结一下,对付白粉虱的关键三招就是:快——提前预警、及早发现;狠——组合用药、轮换出击;准——多法并举、精准打击。大家还要记住,及时清除残株杂草、设置防虫网,从源头减少虫源;悬挂黄板进行早期诱杀;科学用药,重点喷叶片背面,通过轮换用药防止虫子产生抗药性。

农业管理是门科学,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你觉得这些方法有用吗?在防治白粉虱方面,你有没有什么独门秘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

来源:听风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