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7次秀才的学渣,如何逆袭成千古第一完人?笨,才是最高级聪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15:18 1

摘要:这是一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人人都想走捷径。直播带货月入百万的造富神话,短视频里“三天掌握核心技能”的承诺,知识付费平台上“认知升级”的诱惑,让焦虑像野火般蔓延。

这是一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人人都想走捷径。直播带货月入百万的造富神话,短视频里“三天掌握核心技能”的承诺,知识付费平台上“认知升级”的诱惑,让焦虑像野火般蔓延。

但160年前,有个湖南书生用最笨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最扎实的路——他背书时被房梁上的小偷嘲笑,考秀才六次落榜,却最终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就是曾国藩。他用一生证明:笨,才是最高级的聪明。

一、笨功夫里出真章

道光十二年的长沙贡院外,21岁的曾国藩攥着第六次落榜的考卷。考官朱批“文理不通”四个字像烙铁般灼痛手心。

那年冬天,他把自己关在书房,把历年优秀考卷逐字拆解,用最笨的方法:每天研读三篇,抄写十遍,揣摩到油灯熏黑鼻尖

第七次进考场时,主考官发现这个考生的文章“如老树盘根,字字有出处”。这一年,曾国藩以全县倒数第二的成绩考上秀才。

后来他写信给弟弟:“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

在岳麓书院读书时,同窗们都在研究“应试秘籍”,唯独他坚持黎明即起,先读《朱子全书》三十页,再练百字楷书。

同学嘲笑他迂腐,却不知正是这种笨功夫,让他在翰林院考试中写出让道光帝御笔亲题“言皆有物”的策论。

二、笨人做事最踏实

1854年,太平军横扫江南。42岁的曾国藩在长沙组建湘军,这个不会骑马的书生发明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行军必先挖壕沟,筑高墙,步步为营。武昌城下,他让人抬着棺材督战,硬是用土工作业把城墙挖塌。

在安庆之战中,湘军围城两年,挖出三道深两丈的壕沟。太平军名将陈玉成望着延绵百里的工事苦笑:“曾剃头打仗,简直像耕田的老牛。”正是这种笨办法,让湘军创下十战十捷的奇迹。

他给前线将领立下军规:卯时点名,每日操练四个时辰,火器必须擦得锃亮。有次突袭检查,发现火炮手忘记带擦枪布,当即杖责二十。

有人劝他不必较真,他提笔写下:“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三、笨智慧里藏大道

攻克天京后,湘军将领聚在庆功宴上,左宗棠突然发难:“大帅用兵,未免太过保守。”曾国藩端起茶杯笑道:“季高可知?我平生最怕‘聪明’二字。聪明人爱取巧,取巧必生妄念,妄念一起,万丈深渊。”满座肃然。

他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写道:“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这种看似笨拙的中庸之道,让他在官场沉浮三十载始终屹立不倒。就连政敌肃顺被斩时,他还能全身而退。

晚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他坚持从最基础的炼钢炉做起。德国工程师建议直接进口克虏伯大炮,他摇头:“器物可买,匠心难求。”正是这种笨精神,让中国造出第一艘机动轮船“黄鹄号”。

结 语

当我们在短视频里刷着“三天学会Python”时,曾国藩在书房写下“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

当我们沉迷“认知升级”的焦虑时,他告诫子孙“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这个被梁启超称为“千古完人”的笨书生,用一生演绎了最深刻的成功哲学:聪明人下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在人人争当“后浪”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笨”的勇气。正如他那方著名的印章所刻:

“守拙”——守得住愚钝,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下次当你嘲笑别人笨拙时,不妨想想那个在油灯下苦读的湖南书生。他以自己的一生证明:

世间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来源:读城千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