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看不起你,却依然联系你,频繁和你交往,原因很简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22:35 1

摘要:一个人看不起你,却依然联系你,频繁和你交往,原因很简单,十点读书,12分钟

原创十点明冬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05日 18:30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09日 19:00 直播

预约

响午秋季上新|回归经典,舒适好鞋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一个人看不起你,却依然联系你,频繁和你交往,原因很简单,十点读书,12分钟

哪些道理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以前一直以为,愿意和我来往的,不说多喜欢我,至少也是认可我的。

后来才发现,一个人和我交往,跟他心里看不起我,并不冲突。

的确,想想之前流行的“中年断交”。

不就是很多人到了中年,慢慢意识到自己无论怎么付出,都避免不了身边某些朋友,一边受着自己的好,一边对自己加以贬低。

只有及时抽身,才能避免被继续吸血。

生活中,那些不拿我们当回事儿,却依然常联系我们的人,并不少见。

今天,十点君想和大家聊聊这类人的心态,以及应该如何防备,如何应对。

希望能帮大家去芜存菁,打造精简优质的社交圈。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平时动不动就找你帮忙,看起来跟你很熟,有事没事还会开两句玩笑。

但真有了好事,一律不跟你分享;遇到重要场合,也不会邀请你,觉得你“不配”。

更可气的是,偶尔想找他帮个差不多的忙,他还要推三阻四。

遇到这样的关系就该警惕了,你可能已经变成了一个“工具人”。

没有人会在意工具的感受,一旦进入这个角色中,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被别人看不起。

之前在小红书刷到了一篇求助帖。

博主后续还贴出了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对方一个劲地说什么“我拿你当闺蜜才让你帮我的”“你可是我最好的朋友”。

一连串的连哄带哭,搞得博主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还好评论区有人清醒发言:

“她把你当很好的朋友,还占你便宜,让你吃亏,句句说你有错,丝毫不说自己的问题,真是道德绑架的好手。”

还有人说得很扎心:

这就是你作为朋友的价值,你要是不去,你看她还会理你吗?

其实我很能理解她的心理,毕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善良,要乐于助人。

但凡事过犹不及,善良失了锋芒,只会成为被利用和拿捏的软肋。

十点君有个朋友,刚毕业时在一家国企工作,负责维护单位办公系统。

一开始,很多人都调侃他是“网管”,他也乐呵呵地答应。

平时大家电脑坏了,本来不归他管,也会找他修,他也从不拒绝。

后来,很多人连自己本职的做表格、PPT这样的工作都交给他,还会抱怨他做得太慢,让自己下班了还要等。

终于有一次,老实人被逼急了,当众拒绝了所有找他帮忙的人。

有趣的是,那些人一句话都不敢说,而且从那以后,再也不敢随意麻烦他了。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登门槛效应”。

意思是,只要一个人答应了他人一个小要求,后续就有可能答应更大的要求。

同样的,对方在得到满足之后,也会贪得无厌,进一步压榨你的善意。

生活中,很多人或是不好意思拒绝,或是觉得朋友就该互相帮忙,一次次被人呼来喝去。

但其实,无论哪种关系,都该是相互的。

你不好意思拒绝对方时,对方也该不好意思总是麻烦你;

你想着朋友应该帮忙时,对方也要拿你当朋友,愿意给你回馈。

人性的底色是灰的,如果你总是单向付出,别人反倒觉得你“贱”,觉得你“上赶着”。

始终让自己处于平等的,互惠互利的社交关系中,才能避免被“白嫖”,才能交到真朋友。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金斯通过 20 多年的临床实验,提出了“能量层级”的概念:

和能量层级越高的人相处,就会越舒服;

而那些能量层级越低的人,越容易用负面情绪感染别人。

所以十点君经常和大家说,不要靠近那些充满怨气的人。

但这样的人是不会凭空消失的,他们往往会四处倒苦水,寻找能无底线包容接纳的人。

要是你被他们缠上了,千万要小心。

你得到的可能并不是友谊,而是一团足以拖垮你的沼气。

我有个大学同学娜娜,是个人缘好、性格活泼的女生。

当年读书的时候,经常有很多人找她聊天,跟她分享各种事情。

她恰好也很擅长倾听烦恼、梳理矛盾,所以也就乐在其中,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上面。

可渐渐地,她发现她的时间不够用了,陪人聊天的负担也越来越大。

而且因为“名声在外”,她的电话经常有陌生人来打,打通就开始哭诉,让她评评理。

等她好不容易安慰好对方,结果下一秒就被挂断,有时连谢谢都没有。

同时,还有人在背后说闲话,说她爱听八卦、不务正业,气得她失眠了好几晚。

直到后来,她为了能专心考研,手机长期免打扰,还搬到了校外去住,让那些习惯性抱怨的人找不到她,这才收获了宁静,恢复了开朗。

如果你也正经历这种“过度共情”的情况,不妨从以下2个方面改变。

首先,无论谁来倾诉,隔绝负面能量,保护好自己。

社会学中有个“泡菜效应”,指的是不同种类蔬菜,泡在同一个缸里腌制,时间久了就都会浸染同样的味道。

面对别人的怨气和吐槽,我们要先抽离出来,尽量不要代入他人的情绪中,免被污染。

要做到不因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不因他人的情绪,干扰自己。

其次,设置一个“能力开关”,学会及时中止共情,尊重他人命运。

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一团糟,活到了满腹牢骚的地步,本质上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而真正能让人醒悟的,不是教诲,而是教训。

共情力强的人大都很善良,哪怕明白对方没拿自己当朋友,也谈不上什么交情,可一旦被求助了,还是会下意识施以援手。

还会于心不忍地劝自己说:

他都这样了,只有我能理解了,能帮一下就帮一下吧。

要记住,能力不该成为负担,“能够做什么”也不代表“必须做什么”。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好意。

放下助人情结,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之前在杂志上读到过一个笑话。

“有人问乞丐:‘你和国王谁更幸福。’

乞丐说:‘我幸福,我今天比旁边的乞丐多要到了五块钱。’”

虽然只是笑话,但也的确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人的幸福都源自比较。

如果只是像这个乞丐一样,背后偷着乐,也就罢了。

但生活中有些人,总打着分享的旗号炫耀,用朋友的身份贬低你和你在意的东西。

看似和你交好,打心眼里比任何人都看不起你。

在他们眼里,你不过一片绿叶,存在的价值,就是用来衬托他们这朵“红花”的高贵。

心理学家武志红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

小A有一个要好的闺蜜,从中学起就是好朋友。

可是这两个人的友谊,却总是处于失衡的状态。

平日里,小A总是处处迁就她,不仅吃什么玩什么都由闺蜜说了算,还承担了大部分的花销。

可即便如此,她还是经常贬低小A,说小A脑子不聪明,性格也内向,没什么朋友,只有自己才会愿意和她待在一起。

在外人面前,也总是摆出一副自己是公主,小A是女仆的作态。

一边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一边又嘲笑小A灰头土脸、性格怯懦,处处比不上自己。

一旦小A不高兴,她就会摆出一副“都是朋友”“别开不起玩笑”的样子,把问题又归结回小A的身上。

在这样的打压下,小A越来越自卑,觉得真的没人喜欢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定义,叫NPD,即自恋型人格障碍。

其特征之一,就是喜欢榨取别人的精神力量,贬低对方价值,从而更好地控制他为己所用。

小A的闺蜜,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情况,第一选择当然是远离。

但总有些关系是无法立刻断开的,这时可以试试心理学常用的“灰岩策略”。

通过无情绪反应、不提供情感价值、避免冲突,让对方的攻击和拉踩失去目标,从而摆脱对方的纠缠。

这样的人,不怕你捧着他,也不怕你和他争辩,他们最怕的是“无趣”,是得不到情绪价值。

所以,只要你能做到清醒又坚硬,冷漠又无趣,就像一个灰扑扑的石头般,就能最大程度避免被拉踩,成为对方秀优越的背景板。

与此同时,也要提防自己因为对方而自我否定和怀疑,尽可能地重建自我价值感。

让自己变好,就是最好的证明与“报复”。

当你变得足够独立、强大了,你会发现他们只是无关紧要的人;

他们的贬低,也不过是无法中伤你的闲言碎语罢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植物向阳而生,凡人亦当如此。

人生在世,要学会主动筛选圈子,拒绝消耗、打压与伤害,选择那些温暖你、滋养你的人。

如此,你才能收获一段正向的关系,并从中获得能量,滋养余生。

点亮文末的赞和

,与君共勉。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