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中国空军这些年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尤其是歼-20这款隐身战斗机,从当初的起步阶段到现在大规模装备,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在2024年搞了个专题报道,直指中国空军已经把歼-20推到12个航空旅的规模,这事儿一出,就把太平洋地区的空军格局搅得热
说起中国空军这些年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尤其是歼-20这款隐身战斗机,从当初的起步阶段到现在大规模装备,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在2024年搞了个专题报道,直指中国空军已经把歼-20推到12个航空旅的规模,这事儿一出,就把太平洋地区的空军格局搅得热热闹闹。简氏作为老牌防务情报机构,他们的分析基于卫星图像和公开情报,估算到2024年5月,中国空军歼-20总数接近200架,其中三个旅完全靠这款飞机撑场子,其他九个旅则是混编使用。这数量已经超过美国F-22的187架,后者生产线早关了,没法再增产。太平洋这边,中国空军靠着歼-20在数量上拉开差距,局部优势越来越明显,简氏直接点出,这让中国成了这片海域的空军强势一方。
回想歼-20的来路,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候,美国F-22在1997年首飞,中国空军主力还是歼-7、歼-8这些老家伙,引进的苏-27也就几十架,整体实力跟美军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中国启动五代机项目是2000年代初的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负责研发,2011年1月歼-20原型机第一次试飞,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隐身战斗机俱乐部。早期版本用的是俄制AL-31F发动机,推力不够强劲,但中国没停步,逐步改进航电系统和隐身涂层。2017年歼-20正式服役,第一批交付给沧州飞行试验训练基地,那时候产量低,一年也就几架,空军慢慢摸索操作经验。
转眼到2020年后,生产速度上来了。简氏报告显示,2022年初歼-20只有40架左右,但两年内翻了好几倍,到2024年5月达到195架。这得益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产能扩张,他们在黄田坝工厂建了多条装配线,年产量从2023年的70架左右起步,现在估计还能更高。歼-20分批次生产,早期的用俄制发动机,后来的换上国产WS-10C,2023年后开始装备WS-15,这款发动机推重比达到10.8,加力推力18.5吨,解决了心病,让歼-20的机动性和航程都上了一个台阶。空军把这些飞机分散到东部、南部和西部战区,东部战区负责沿海警戒,南部战区覆盖南海,西部战区则在高原地带适应高海拔环境。
简氏的分析不光停在数量上,还比了对性能。美国F-22是冷战末期的产物,技术虽牛,但停产后没升级,航电系统相对老旧。歼-20的数字化座舱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更现代化,能整合多源数据,作战效率高。F-35虽然数量多,全球上千架,但它是单发机,载弹量和航程不如双发的歼-20,尤其在太平洋这种广阔区域,续航能力是关键。中国空军用歼-20搭配预警机和加油机,形成体系作战,2024年夏季的联合演习就展示了这种能力,歼-20负责前沿渗透,压制敌方雷达。
太平洋的战略意义不用多说,这片海域是中美博弈的焦点。中国通过歼-20在南海和东海建立空中控制力,简氏指出,这改变了美军以往的空中优势。美军F-22主要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数量有限,F-35虽多但分散全球,无法全集中太平洋。中国空军则专注本土周边,歼-20的作战半径超过2000公里,能覆盖第一岛链外侧。2024年,美军报告承认,中国在隐身战斗机数量上领先,这让五角大楼头疼,预算问题让F-35项目成本飙升,维护费用高企,新一代NGAD项目还遥遥无期。
中国没止步于歼-20,简氏提到,歼-35和歼-31也在推进。歼-35是中型隐身机,2023年原型机亮相,预计用于海军舰载,歼-31则是出口导向型,但也能补充空军。中国可能成为唯一同时量产两款五代机的国家,这在全球空军史上罕见。到2025年,歼-20数量预计继续增长,空军计划再增几个旅,产能支持年产上百架。简氏预测,这会让中国在六代机时代占先机,美军从未面对过这种代差逆转。
空军现代化不只靠飞机,中国还发展了配套系统。运-20大型运输机提供后勤支持,空警-500预警机提升情报能力,这些组合让歼-20的效能翻倍。2024年,中国空军参加国际航展,歼-20的展示吸引眼球,证明了技术成熟度。相比之下,美国空军面临老化机队问题,F-15和F-16需要更新,但预算有限,五角大楼的报告显示,F-35的可用率只有55%,远低于预期。
全球视角看,中国空军崛起影响深远。亚太国家如日本和澳大利亚加强防务,日本F-35采购加速,澳大利亚考虑更多合作。但中国强调防御性,歼-20主要用于本土保护。简氏分析,中国空军现代化是整体国防的一部分,海军和火箭军同步推进,形成多域联合。
未来几年,歼-20会继续迭代,简氏预计2025年总数超250架,WS-15全面普及。美军需应对这种变化,或许加速NGAD,但成本和技术挑战大。中国空军从跟随到并跑,歼-20是标志,太平洋格局因之而变。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