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自曝到3亿患者,焦虑症的4种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15:10 1

摘要: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名人公开分享自己与焦虑症斗争的经历。2020年6月,金马影后马思纯承认患有焦虑症;次年,演员余文乐自曝在飞机上急性焦虑发作;今年1月,赵露思发布长文,透露自己深陷焦虑状态。此外,张朝阳、大张伟、陈天桥等各界名人,也都曾饱受焦虑症的困扰。这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名人公开分享自己与焦虑症斗争的经历。2020年6月,金马影后马思纯承认患有焦虑症;次年,演员余文乐自曝在飞机上急性焦虑发作;今年1月,赵露思发布长文,透露自己深陷焦虑状态。此外,张朝阳、大张伟、陈天桥等各界名人,也都曾饱受焦虑症的困扰。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焦虑究竟从何时开始演变成一种疾病?它是否只是名人的专属,还是商家炒作的噱头?

事实上,焦虑症是一种切实存在的精神疾病,也是全球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焦虑症,其发病率超过了抑郁症和双向障碍。焦虑症患者常常处于持续的紧张不安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担忧未来,还会伴有心慌、胸闷气短、出汗、震颤等躯体症状。长期下去,焦虑症可能诱发抑郁症、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疾病。而且,焦虑症发病年龄普遍较早,超过70%的患者在25岁之前发病。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围绕努力奋斗展开,却很少有人教导我们如何科学应对情绪和精神问题。本文将结合精神科医生和博士后的专业知识,带大家深入了解焦虑症,包括它究竟是什么,哪些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如何鉴别、治疗和预防焦虑症。

焦虑并不等同于焦虑症,它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从远古时期就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里,是一种保命机制。当我们感知到威胁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迅速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进入应激状态。

此时,呼吸和心跳加快,血液流向心脏和肌肉,大脑反应速度和警觉性提高,让我们能够迅速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在危险环境中的生存几率。例如,有些人在极度焦虑时会面色苍白,这是因为大量血液流向了四肢肌肉;而焦虑时出汗,则是为了帮助身体在应激过程中散热。适度的焦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然而,焦虑只能提高反应速度,并不能增加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而且,焦虑水平与工作、学习效率呈倒U型关系,过度焦虑会导致我们从最佳状态陷入惊慌失措,反而影响表现。当高焦虑情绪长期积累,就可能发展为焦虑障碍。

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根据典型场景和症状,可分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等类型。

广泛性焦虑:患者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度焦虑,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健康等,甚至找不到焦虑的具体原因。常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以及动作僵硬、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等行为表现。不过,通过自评量表得出的高分并不意味着患有焦虑症,仅提示存在风险,需寻求精神科医生进一步诊断。

惊恐障碍:这类患者大部分时间相对平静,但会突然出现惊恐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异常惊恐,伴有手脚发麻、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仿佛窒息将至。陈天桥曾形容惊恐发作如同被人拿刀刺中要害,却无力阻止。通常,惊恐发作持续几分钟,且在医院检查时,身体并无明显生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约20%的成年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惊恐发作,但只有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且在发作后持续一个月担心下次发作,或产生回避行为,才会被诊断为惊恐障碍。

特定恐惧症:患者对特定事物或场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恐惧,如张艺兴怕鸡,有些人晕针、晕血等。面对恐惧对象时,会出现脸红、出汗、心慌、恶心等症状,甚至晕厥,并因此产生回避行为。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对社交场合存在明显而持久的恐惧,对他人的批评和评价过度敏感,缺乏自信。

总体而言,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称,难以忍受且无法自控,心理和生理症状持续数月以上,严重影响生活、社交和社会功能。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心电图、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焦虑。

尽管目前焦虑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学者们从遗传学、神经影像、神经生化及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神经递质失衡,如去甲肾上腺素、伽马氨基丁酸、五羟色胺等,过度敏感、过度责任感、过度完美主义、灾难化想法等个性特征,以及家族遗传、脑区功能和结构异常等,都被认为与焦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以丘脑、大脑皮质、杏仁核通路为例,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中转站,信息会被上报到大脑皮层。杏仁核则像大内侍卫,在接收到威胁信息时迅速激活应激系统。与此同时,前额叶皮质作为大脑的“指挥官”,会对危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若反馈机制出现故障,如杏仁核过度激活,前额叶皮质无法有效抑制其活动,就可能引发焦虑障碍。

虽然焦虑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但目前的治疗手段科学且成熟,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公认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重组:许多不良情绪源于不良认知。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指出,A是触发事件,C是情绪和行为反应,而真正导致C的是个体对事件的解读B。焦虑症患者的B往往存在灾难化思维和过度追求完美的倾向。例如,出门忘记拔手机充电线就担心房子着火,这就是典型的灾难化想象。通过问自己“这是想象还是事实”“实际发生的概率有多少”等问题,用理性思维和客观概率替代灾难化想象,从而缓解焦虑。

接纳焦虑:对抗焦虑往往会加重焦虑,正确的做法是接受焦虑及其带来的不适,将其视为恢复期的必经阶段。当我们接纳焦虑时,注意力会逐渐转移,身体也会解除警戒。

正念疗法:感官接替法,即54321法,是一种快速缓解焦虑的正念方法。当感到焦虑时,暂停手上的事情,专注呼吸,然后依次说出5种看到的物体、4种触摸到的东西、3种听到的声音、2种闻到的气味、1种尝到的味道,以此将注意力拉回现实,打破负面思维循环。

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对于特定恐惧症和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将患者反复暴露于诱发恐惧的情境中,并逐步提高暴露等级,通过实际体验证明预期的灾难性后果并未发生,从而修正恐惧性条件反射。但这种疗法需由医生评估后实施。

临床常用的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浓度,改善神经信号传递,缓解焦虑症状。但患者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用药,不可私自滥用。

建议长期与焦虑症抗争的患者提高觉察能力,大多数焦虑症是焦虑情绪长期积累的结果,及时察觉异常有助于寻求专业帮助。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活在当下,避免过度内耗。最后,不要将焦虑视为洪水猛兽,它曾帮助我们应对外界威胁,如今我们只需找到控制它的方法。此外,拥有一个温暖安心的伴侣,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缓解焦虑也大有裨益。

焦虑症并非不可战胜,通过正确的认识、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自我调节,我们能够与焦虑和谐共处,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文本来源@医学科普联盟的视频内容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