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音,在中医理论中,对应五脏中的脾,具有调和气血的功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的病区,走廊里循环播放着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五行音乐。
小伙伴们听说过
“电子中药”养生吗?
听中国传统音乐
来调理五脏养生,
这听起来有些不靠谱,
其实还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音,在中医理论中,对应五脏中的脾,具有调和气血的功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的病区,走廊里循环播放着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五行音乐。
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曹艳萍:“像我们消化科的病人,很多都是情绪致病的。针对中医的五音疗法就可以很好地舒展情绪,身心同病就要身心同调,治疗是一方面,吃药是一方面,其实音乐就是一种媒介。”
医生介绍,中医五音疗法最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记载,书中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
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曹艳萍:“五音是角、徵、宫、商、羽,角是入肝的,对应的五行是木;徵对应的是入心,属火;宫音对应的是入脾,属土;商音对应的是金,入肺;羽音对应入肾,属水。”
五脏与五音的对应关系在中医的音乐疗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医生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康复健身的目的。
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曹艳萍:“比如说烦躁易怒的,就用《胡笳十八拍》、《江南丝竹》;如果病人失眠心悸,就用《春江花月夜》、《喜洋洋》这类曲调;如果是乏力腹胀、消化不好的,就用《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悲伤的、情绪低落的,就用《阳关三叠》、《江南好》;胆怯易惊恐的这类,就用《二泉映月》、《梅花三弄》。”
现代研究实验表明,低频60到80赫兹的音乐能促进胃肠蠕动,刚好类似宫音的频率,而每分钟60拍的舒缓节奏可降低压力,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曹艳萍:“听音乐和个人喜好也有关系,如果你听了这个音乐觉得很舒服,就应该是对你有益的,如果听了烦躁,不适合或者听着不舒服,我们就需要调整一种调式。”
医生提醒,中医五音疗法只是作为一种养生方式或药物和外用治疗之外的辅助手段。如果症状复杂,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记者:王驰远 杨友存
编辑:许婕羽
责编:唐鹤嘉 王锐
主编:苏菲
终审:梁琦
来源:都市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