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最知名地标的青铜之谜终于被解开!马可波罗家族带回,证实来自中国唐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21:11 1

摘要: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考古与艺术界掀起波澜。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即将发表于《古物》杂志的一项研究揭示,被誉为威尼斯城市象征的“威尼斯之狮”,其部分青铜原料竟源自中国,而这尊雕像的原型,极有可能是一尊中国唐代的“镇墓兽”雕塑。这项令人惊叹的发现,不仅为这座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考古与艺术界掀起波澜。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即将发表于《古物》杂志的一项研究揭示,被誉为威尼斯城市象征的“威尼斯之狮”,其部分青铜原料竟源自中国,而这尊雕像的原型,极有可能是一尊中国唐代的“镇墓兽”雕塑。这项令人惊叹的发现,不仅为这座古老雕像的身世之谜提供了新线索,更勾勒出了一段跨越欧亚大陆、绵延千年的文化交流传奇。

威尼斯之狮,这尊重达3000公斤的青铜翼狮,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高高矗立在圣马可广场的柱顶,被视为威尼斯城无可争议的守护者与精神图腾。它的形象早已深深融入威尼斯的文化基因,从市徽、海军军旗到享有盛誉的“金狮奖”,处处都有它的身影。然而,关于这座雕像的起源,却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早期的文献记载仅能追溯到1293年,而学术界曾有观点认为它铸造于古希腊时期,但这一说法始终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撑。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修复工作,专家们才意外发现,雕像的身体部分历史极为悠久,可能远不止数百年。如今,借助先进的冶金分析技术,帕多瓦大学的专家团队对“威尼斯之狮”的样本进行了深入溯源。结果出人意料:来自雕像中心的样本,其铅同位素组成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矿高度吻合。这一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表明,这座宏伟的雕像所使用的青铜,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在中国唐代(公元618-907年)铸造而成。

在证实了青铜原料的中国血统后,研究团队将目光转向了雕像本身的艺术风格。他们惊讶地发现,“威尼斯之狮”的造型与中国唐代用于守护陵墓的镇墓兽雕塑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唐代镇墓兽的形象独具一格,它们通常长有狮子般的口鼻、火焰般的鬃毛、尖尖的耳朵、肩部凸起的翅膀,有的甚至还有角和部分拟人化的面部特征。这些特征,与“威尼斯之狮”的形象高度契合。研究人员由此大胆推测,“威尼斯之狮”最初的造型,很可能是一尊来自唐朝的有角的青铜“镇墓兽”。这尊雕塑在抵达威尼斯后,为了契合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圣马可飞狮,被当地工匠进行了改造:原本的角被移除,耳朵被磨圆缩短,最后加上了铸造的翅膀,才最终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威尼斯之狮的形态。

那么,这尊跨越千年的唐代镇墓兽,究竟是如何从遥远的东方来到威尼斯的呢?研究团队给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假设:它很可能是由著名的威尼斯探险家马可·波罗及其父亲经由古老的丝绸之路带回威尼斯的。据推测,马可·波罗父子在元朝时期旅居中国,期间在元大都(今北京)发现了这尊唐代镇墓兽。这座雕塑在随后的旅程中被带回威尼斯,并最终被改造为“威尼斯之狮”。这一大胆的猜想,将威尼斯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与这位传奇探险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尊雕塑可能首先沿着丝绸之路抵达地中海东部,再辗转来到威尼斯。毕竟,早在中世纪早期,丝绸之路就已经将中国的丝绸、铜镜、香料等珍品带到了地中海地区,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这项研究的发现,不仅为“威尼斯之狮”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也再次证明了古代丝绸之路作为文化大动脉的重要作用。它让我们看到,遥远的东方和西方,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通过物品和思想的流动,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交集。威尼斯之狮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奇遇,一个关于探索、交流与重塑的动人故事。未来,历史学家们或许能通过更多的考古和文献研究,揭开这只青铜翼狮背后更深层次的秘密。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