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以黄河之水的汹涌澎湃起兴,感慨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返,人生短暂易逝,如青丝转瞬成白发,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宏大而苍凉的氛围。
1. “诗仙”李白——《将进酒》:
创作背景:李白怀才不遇,又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聚畅饮,酒酣之际,借着酒兴抒发心中的愤懑与豪情,遂作此诗。
诗句解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以黄河之水的汹涌澎湃起兴,感慨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返,人生短暂易逝,如青丝转瞬成白发,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宏大而苍凉的氛围。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出李白的豁达与自信。他认为人生在世,得意时就应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辜负美酒与月光。同时坚信自己的才华必定能够施展,即便钱财散尽也能重新获得。这种洒脱的态度和强大的自信是李白的独特魅力所在。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诗人与友人饮酒作乐,豪情满怀,劝友人不停地喝酒,场面热闹非凡,展现出诗人的豪放不羁。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认为富贵荣华如钟鼓馔玉并不值得珍惜,宁愿长醉不醒。在他看来,古代的圣贤都孤独寂寞,只有饮酒之人才能留下美名,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李白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坚持。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以曹植在平乐观宴饮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饮酒作乐的向往。即便身无分文,也不惜用名贵的五花马、千金裘去换取美酒,只为消除这万古长愁。这里的“愁”并非简单的个人忧愁,而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的深沉思考和感慨。
2. “诗圣”杜甫——《登高》:
创作背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目睹萧瑟的秋景,联想到自己漂泊的身世和国家的动荡,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诗句解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开篇描绘了一幅秋风凛冽、天空高远、猿猴哀啼、水中小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盘旋的凄凉景象。“风急”“天高”“猿啸哀”等词语,不仅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看到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俯瞰,长江奔腾不息,滚滚向前,寓意着时间的永恒。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意境雄浑,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融入其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形容诗人离家之远,“悲秋”点明时节的凄凉,“常作客”说明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百年多病”则突出诗人身体的衰弱,“独登台”更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这两句诗将诗人的身世之悲、思乡之愁、疾病之苦、孤独之感融合在一起,深刻地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凄凉境遇和悲苦心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心中充满了悲愤和遗憾,使得头发都变白了。而此时又因为潦倒穷困,不得不停下手中的酒杯,这种无奈和痛苦让人感同身受。“繁霜鬓”和“浊酒杯”两个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晚年的悲惨形象。
3. “诗佛”王维——《山居秋暝》:
创作背景: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描绘了秋天傍晚山居的宁静景色,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句解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表明山中寂静无人,“新雨后”则点明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和湿润的环境,“晚来秋”说明时间是秋天的傍晚,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这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淡雅的基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这两句诗将月光、松林、清泉、山石等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的女子们归来了;荷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活动的描写,为宁静的山水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认为春天的芳菲虽然已经消逝,但山中的秋景依然美好,自己愿意留在这山中,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即不追逐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4. “诗魔”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创作背景:此诗是白居易应考的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诗人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句解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则写出了野草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茂盛的过程,这是自然的规律。这两句诗简单而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轮回和无常。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无法将野草烧尽,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蕴含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翠绿连接着荒城。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野草的茂盛和生命力的强大,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寞的氛围,为送别之情做了铺垫。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人在这茂盛的野草中送别友人,心中充满了离别之情。“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离愁别绪如同野草一般蔓延不绝。
5. “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
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诗是李贺为歌颂雁门太守的英勇而作,另一种说法是李贺借此诗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
诗句解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如黑云般压向城池,城墙仿佛将要被摧毁;守城将士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如同鱼鳞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对战争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敌军的强大和守城将士的英勇无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在秋色的映衬下,号角声回荡在天空中;战场上的血迹在夜晚的映衬下,呈现出紫色。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悲壮,“角声满天”“燕脂凝夜紫”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气氛。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半卷着,军队悄悄地临近易水;寒霜凝重,鼓声低沉,难以响起。这两句诗描写了军队出征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为了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愿意手持宝剑,为君主战死沙场的决心。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充分体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和精神内涵。
6. “七绝圣手”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创作背景:盛唐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色和将士们的生活,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诗句解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在乌云的笼罩下显得黯淡无光;一座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和荒凉,以及将士们所处的艰苦环境,“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等词语,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边塞画卷。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将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历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但他们仍然坚定地表示,不打败楼兰敌人,绝不回家。这两句诗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报国之志,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后人。
7. “诗豪”刘禹锡——《乌衣巷》:
创作背景:刘禹锡在经历了多次被贬谪后,回到金陵,看到曾经繁华的乌衣巷如今已经变得冷落萧条,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诗句解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草和野花,乌衣巷口只有夕阳的余晖斜照。这两句诗描绘了乌衣巷的破败和荒凉,与曾经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在王谢等豪门大族堂前飞舞的燕子,如今却飞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这两句诗通过燕子的变迁,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豪门的衰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8. “小李杜”之杜牧——《清明》: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一种说法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外出踏青,途中遇雨,有感而作;另一种说法是诗人在官场失意后,借清明之景抒发自己的愁绪。
诗句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扬扬地下着,路上的行人神情悲伤,仿佛失魂落魄一般。这两句诗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天气和行人的心情,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这两句诗在凄凉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也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9. “诗家夫子”王昌龄——《出塞》: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句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但那些出征万里的将士们却至今没有归来。这两句诗时空交错,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将士们的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希望能有像李广那样的名将出现,镇守边关,不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10. “诗星”孟浩然——《春晓》: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句解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里睡觉格外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声。这两句诗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想起昨夜的风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了。这两句诗在美好的春景中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来源:让梦想起飞4273080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