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唐诗之都”,西安出台方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20:36 1

摘要:9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市文物局副局长冯健,长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永涛,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常文芝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9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市文物局副局长冯健,长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永涛,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常文芝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敏主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更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近期,我市印发《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打造“唐诗之都”计划,推动唐诗文化与市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劲冲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标识,一步步把“诗与远方 皆在长安”的愿景嵌入现实。

唐文化展示

成为西安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

世界人文之都的重要推动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在发布会上具体介绍了《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基本原则和宣传口号,以及主要任务。按照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奋斗目标,西安发挥独有文化优势,围绕周秦汉唐文化,全方位、多手段传承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文化基因,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取得突出成就,形成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盛景,唐文化展示尤为亮眼,成为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的重要推动力。

唐诗是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记忆犹新的是,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节目、当年中秋节连续播出三天的《中国诗词大会》西安专场活动,对于在全球范围展示中国文明、彰显中华文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作为唐代都城长安,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李白、杜甫等诗人曾在长安留下大量描绘城市风貌与人文精神的诗篇。据统计,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出现过1400余次。同时,大明宫、大雁塔等遗址也为唐诗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载体。

《实施方案》以

“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

为宣传口号

据悉,《实施方案》遵循“坚定立场,凝聚共识”“传承发展,有序规划”“科技赋能,项目引领”“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四个基本原则,以“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为宣传口号。

宣传口号以地理坐标与文化意象的双重维度诠释西安作为“唐诗之都”的精神内核,既彰显了终南山作为文化地标的独特价值,也展现了长安作为诗歌沃土的深厚底蕴,共同构成西安打造“唐诗之都”的核心文化意象。

到2027年底

西安将分四个阶段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唐诗之都”品牌

《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用两年半的时间,到2027年底,分四个阶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唐诗之都”品牌。

此外,《实施方案》安排了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品牌塑造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等5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突出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的模式,推动“唐诗之都”建设。

其中,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将通过成立“唐诗文化研究院”、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唐诗文化品牌理论研究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召开国际唐诗学暨唐诗文化品牌建设高端会议等5项任务,为“唐诗之都”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将通过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大明宫文化建设提升发展项目、深化与唐诗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做好唐诗现地文化遗迹保护标注工作等4项任务,加强唐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将通过唐诗旅游线路建设开发、唐代诗人文化遗址提升项目、唐诗故里文旅体验板块项目、打造长安唐诗文化公园项目、丰富市民唐诗文化活动、推动唐诗文化演艺发展、打造“唐诗旅游目的地”等7项任务,推动文化品牌的资源转化利用。

品牌塑造重点项目将通过唐诗博物馆项目、提升打造唐诗特色文化街区、培育唐诗文化旅游IP、“唐诗与长安”主题文化进校园、“唐诗与长安”国际传播力项目、加强“唐诗之都”宣传推广、建设唐诗文化新标识等7个项目,多维度构建“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将通过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唐诗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唐诗文化集中承载地等3个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近年来,跟着唐诗去旅行

已成为西安文旅市场的新热点

我市将多措并举

更好推动唐诗文化品牌

在文化旅游行业落地转化

↓↓↓

据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介绍,西安将通过唐诗主题展示、唐诗项目带动、唐诗宣传营销、唐诗系列活动四方面工作,设置唐诗文化资源保护统一标识,加强保护利用。持续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唐诗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同时,将围绕唐代诗人文化遗址提升、唐诗文化旅游IP培育、唐诗文化新标识建设、唐诗文化演艺发展等方面,整合唐诗文化资源,统筹文旅体验板块,策划实施一批社会效益好、经济附加值高的唐诗主题项目。并将抢抓环城墙文旅商圈建设机遇,新增一批唐诗主题文化场景,丰富环城公园文化内涵。

唐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山河旅行指南”。我市还以四时变化为动线,以唐诗名句为索引,以知名景区为支撑,创作了《唐诗里的长安》主题推介词,并采取“精品演出+旅游推介+文化交流+项目招商”四位一体的城市宣传营销模式,持续开展“跟着唐诗游长安”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近期,西安将继续推出“中秋诗会”、秦岭文化展演展示季活动,统筹抓好各类文艺演出、诗歌创作、朗诵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唐诗文化品牌。

西安有许多与唐诗关联的

历史文化资源

在打造“唐诗之都”的背景下

我市还将通过实际举措

使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

市文物局副局长冯健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西安全市登记在册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2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拥有各类博物馆163座,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为让这份穿越千年的诗意在新时代焕发新彩,我市将以“诗地融合”为主线,系统推动文物保护、数字赋能与公共空间创新,真正让唐诗“活”在当下、融于城市。

自2024年起,我市推出《文物会说话》系列大讲堂及配套活动。近期还将在西安火车站核心区举办“唐诗里的长安”主题展示,通过“文物+诗歌+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构建“可听可读、可感可发”的开放式文化空间。此外,我市正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全面梳理与唐诗相关联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逐步建立唐诗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同时,将提取唐代美学元素,设计统一的文化视觉标识,并计划在大明宫、大雁塔等唐诗文化核心区开展标识设置试点,进一步巩固西安“唐诗故乡”的文化地位。在此基础上,还将深入挖掘与唐诗相关的馆藏文物资源,支持策划高质量主题展览。

近年来,长安区

不断挖掘唐诗文化资源

打造唐诗文化品牌

并将借势助力

“诗意与现实进一步交融”

↓↓↓

据长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永涛介绍,2023年,长安区提出“山水长安·唐诗故里”文化IP构想,围绕樊川大道唐诗文化带、子午大道艺术文化带、学府大街文创文化带、环山路文旅融合带,打造“两纵两横多节点”的文化旅游新布局。近年来,推敲园、少陵园、韦氏故里等多个唐诗主题公园相继落成,杜甫、王维、白居易等8位唐代诗人诗歌艺术馆相继建成,累计举办唐诗主题活动80余场。

接下来,长安区将精雕细琢唐诗文化项目,擘画文旅融合新地标,加速“诗圣里”建设,精研“人面桃花”开发,升级长安公园、潏河湿地公园,打造唐诗文化主题公园及“唐诗里的爱情”主题街区。同时,将精妙编织唐诗文旅线路,塑造沉浸体验新场景,依托滨河大道、樊川道、环山路,串起唐诗主题公园街区、杜公祠、诗圣里、人面桃花遗址及多个诗歌艺术馆,推出“唐诗之旅”精品线路。并将精心营造唐诗文化氛围,激发全民参与新热潮,举办文旅推介和群众活动,力推唐诗主题文艺精品,让唐诗进校园、进社区、进生活。

曲江新区近年来结合唐诗意象

创作推出了不少唐诗演艺和IP形象

在全市打造“唐诗之都”的大背景下

将进一步推动唐诗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常文芝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唐诗》中有关曲江的诗歌达500多首。作为全市文旅融合主阵地,曲江新区将依托优势资源,聚焦文旅融合,深挖唐诗内涵,按照“以诗为魂、诗景一体、诗游融合”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产品为支撑,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唐诗韵味的沉浸式文旅场景,着力推动唐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曲江新区将聚焦活化利用,打造系列IP演艺,围绕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经典诗篇,持续推出全新沉浸式互动演艺,并持续开展话剧《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全国巡演。同时,将聚焦场景串联,打造诗游曲江动线,推出“唐韵霓裳”城市观光车主题游线,形成“唐诗之路”深度体验。在聚焦文旅融合,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方面,将创新开发唐诗文化主题餐饮、旅拍产品、文创产品,推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将唐诗美学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构建全新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此外,2026年“长安灯会”各项筹备工作也正全力推进,举办时间将提前至元旦。

来源:西安广播电视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