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胃镜报告上的“重度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字样,让很多患者心头一紧,甚至与胃癌划上等号。很多人在拿到这样的诊断后,都会感到恐慌和迷茫。萎缩性胃炎到底是什么?它真的那么可怕吗?
转自: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胃镜报告上的“重度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字样,让很多患者心头一紧,甚至与胃癌划上等号。很多人在拿到这样的诊断后,都会感到恐慌和迷茫。萎缩性胃炎到底是什么?它真的那么可怕吗?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来系统了解一下这个疾病,并看看规范治疗如何带来希望。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与肠化?
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重度萎缩性胃炎是萎缩性胃炎中程度较重的一种病症。表现为胃黏膜发生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可伴有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变化,也可能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则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替代,通俗地说,就是胃黏膜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结构,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但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
那么萎缩性胃炎怎么形成的呢?
八大常见病因,您中了几条?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感染后可导致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化。该菌通过口-口、粪-口等途径传播,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活动性炎症,最终可导致肠上皮化生。
2.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胃炎可导致壁细胞损伤,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进而引起胃黏膜肠化。
3. 年龄因素:胃黏膜肠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多见于中老年人。
4. 饮食习惯不当:长期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肠化。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肠上皮化生。
5. 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肠上皮化生。
6. 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可能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起肠上皮化生。
7.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主要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长期暴饮暴食等因素引起的。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起肠上皮化生。
8. 其他因素:包括维生素C缺乏、亚硝酸盐摄入、吸烟等。
了解病因是预防的第一步,而如果已经确诊,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讲述一例重度萎缩性胃炎被治疗后好转的案例,让我们从中寻找一些有用的经验。
病例回顾:70岁患者的治疗之路
2024年6月,70岁的李女士因胃疼、剑突下堵塞感、胸闷、后背疼、失眠等不适于在外院做胃镜检查,病理结果提示胃角黏膜存在重度萎缩,胃窦中度肠化。2024年11月来江医生门诊就诊。
中医辨证:患者出现胃疼、后背疼、反酸烧心的症状,时常叹气、胸闷,结合患者舌淡脉细,医生综合判断患者证型脾胃虚弱、肝郁乘脾、气滞血瘀。
治疗方案: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脾胃虚弱用党参、茯苓、麸炒白术等,肝郁乘脾用柴胡、合欢花等,气滞血瘀用桃仁、红花等综合辨证论治。
非药物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选取天枢穴、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手法为补法结合泻法。如“透天凉”、循胃经泻法。
专业的医疗手段是核心,但患者的配合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生活方式上的调整。
至关重要的“五字”饮食原则
在服用中药和针灸同时,李女士严格遵守饮食忌口原则,总结为“温、淡、软、熟、度”五字诀:
温:不吃冷的食物,如冷水果需要刨皮热水泡一下。
淡:不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不吃甜食,戒烟戒酒,避免浓茶、咖啡、碳酸饮料,避免高盐和腌制食物。
软:不吃较硬食物和富含粗纤维食物,如红薯、韭菜、洋葱、海带等。
熟:不吃未充分烹饪加工过的食物、凉菜等。
度:定时定量,7分饱原则,避免过饥或过饱,饥饿时可以吃1-2块苏打饼干。
在情绪方面,保持放松心情,避免长期焦虑加重病情。在运动方面,建议运动适当,可以每日快走30分钟或八段锦10分钟,促进脾胃运化,同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坚持上述医疗与生活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结果如何呢?
治疗结果与医生建议
经过8个月的多次中药辩证调方+针灸治疗,累积8个月治疗后,2025年6月30日行胃镜检查,病理结果提示为胃角黏膜重度萎缩消失、胃窦肠化好转,整体好转。
江医生表示,萎缩性胃炎好转难度因人而异,重度萎缩逆转率较低,但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癌变风险。具体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甄别,没有千人一方的用药方式,中医治疗贵在辨证施治,个性化精准治疗,中西医结合取得疗效。
肠化逆转需长期管理。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复查胃镜,并在原病变部位取活检,以减少医院、医生差异导致的误差。
您需要做胃镜吗?
如果您符合以下情况,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① 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反酸烧心、口臭、腹胀、腹痛、嗳气、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胃十二指肠溃疡、呕吐、食欲不振、黑便、不明原因的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便、脓血便。
② 疑有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病变,需进一步确诊。
③ 已有上消化道病变,治疗后需要随访或观察疗效,如胃肠道息肉、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
④ 有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
⑤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
⑥ 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明确胃黏膜病变情况或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⑦ 贫血:长期慢性贫血且无端消瘦。
⑧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⑨ 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但不能确定性质。
如果您有上述任何症状或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