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4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它既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又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习俗承载,因此从古到今,清明节对于人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4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它既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又是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习俗承载,因此从古到今,清明节对于人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
清明虽然是节日,但最重要的还是代表天气变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段时间一定要谨慎,牢记:“1不去、2不吃、3不挖、4不碰”,健康平安过节气。
1不去清明前后中老年人要少去或者不去医院,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阴晴不定,往往乍暖还寒,而且全国大部分地区最近出现倒春寒,温度骤降。这样天气往往很多人会引起感冒发烧,而且倒春寒的天气也是病毒细菌传播较快的时候,此时中老年人要是没啥大事,就总往医院跑,避免感染。
除此之外,有些中老年人稍微有点不舒服,就总跑医院,时间久了会导致自身的焦虑,这样对于健康影响很大,春暖花开的季节,多出去走走,多出去转转,有益身心健康。
2不吃清明节将至,按照传统习俗,人们讲究吃寒食,比如冷粥、凉糕、青团等等,这些食物虽然符合节气,但中老年人脾胃虚弱,易引发腹泻、胃痛。尤其青团等糯米制品冷食后更难消化。
另外清明时令美食还有油炸馓子、糖油果子等等,这些美味虽口感香脆,但过量摄入会增加血糖、血脂负担,并不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3不挖清明节,又有着“踏青节”的别称,在这一天,众多家庭在完成上坟祭祖的仪式后,往往会选择在周边悠然游玩,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其中,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更是钟情于挖野菜这一活动,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挖回的野菜还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然而,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可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地乱挖。一方面,对于那些自己根本不认识的野菜,一定要坚决“放过”。大自然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与可食用野菜外形相似却含有毒素的种类。另一方面,生长在污水旁或者公路边的野菜也不宜采挖。污水旁的环境往往充斥着各种污染物和细菌,野菜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很容易吸收有害物质。所以,大家在挖野菜时,一定要谨慎选择,确保挖到的野菜既安全又健康。
4、祭品不碰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祭祀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小孩子就会跑到上坟的地方去捡别人上供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了很多点心,水果等等。虽然现在人们对于此事已经不屑了,但有些中老年人认为这或许是一种浪费,他们会把这些食物捡回家食用。
按照传统观念“祭品承载他人哀思,随意移动犯忌讳”,但是从健康角度来看,有些供品可能变质,随意触碰或带走易沾染病菌。
清明将至,中老年人一定要牢记“1不去、2不吃、3不挖、4不碰”,健康过节日,安稳度过春天。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