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当代大学生要开个“比惨”的吐槽大会,那么你将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惨法。比如住八人间,睡上下铺;比如没有空调和独卫;再比如实习期间被当作牛马等等。
如果当代大学生要开个“比惨”的吐槽大会,那么你将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惨法。比如住八人间,睡上下铺;比如没有空调和独卫;再比如实习期间被当作牛马等等。
但要论及“最惨”,那还是莫过于人还没毕业,专业却先没了,自己读着读着就读成了本专业的“最后一届”。
大家还真别不当回事儿,仅今年下半年就有多所高校公示了其专业裁撤计划,其中不少还是双一流名校,比如四川大学这所985,今年一下就裁撤了包括广播电视学、音乐学、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在内31个专业,裁撤力度不可谓不大。
速度比想象中更快,力度比想象中更大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从2019年到2023年,短短5年,我国就有将近4000个本科专业布点被撤销。
仅2023年一年,全国各大高校撤销的本科专业布点就高达1670个,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仅为367个。
而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这3个专业又位列前三。
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5年间总共有100所高校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为97所,服装与服饰设计则为70所。
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近几年各高校对专业的裁撤速度比想象中更快,力度也比想象中更大。
这一波高校的专业撤销浪潮,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政策导向,其二是市场要求。
从政策导向上来看。在2023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所以四川大学等一众高校为何在专业调整上下如此大的力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从就业市场端来看。专业的热度也可以看作是就业市场的“晴雨表”。
比如上世纪90年代会计学专业一度成为最火热的专业,因为那个时期下海经商火热,市场上对于会计学的专业人才需求极大;而到00年代,英语专业又成为大热门,因为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WTO,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需要能与外界沟通的人才;再到2010——2018年,房地产行业迎来黄金时期,土木工程专业成为最抢手的专业。
这些专业能“红极一时”也是得益于就业市场的旺盛需求,而上面提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撤销的重灾区,其实也是市场的反馈,只不过不幸的是,它们是就业市场严重饱和。
专业大洗牌的背后其实折射的是产业的变迁,产业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也说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一个“红利期”,就像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一样。所以,没有哪个专业会是一直热门的。
对于广大的家长而言,如果要给孩子选择一个还处在上升期的专业,就要多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看看政策导向是在哪个方向,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新能源领域、5G通信等领域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与之相关的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自然就不会太差。
除了踩专业的风口,其实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也就是之前给大家说的“一专多能”,这样即便是专业在走下坡路,自己也能在就业市场上搏得一席之地。
来源:Y学长的学历分享日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