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巴巴从一家小企业起步,凭借电商创新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代表。它创立于1999年,那时马云带领团队在杭州公寓里布局B2B平台,2003年推出淘宝,挑战eBay,免费策略吸引无数商家。
阿里巴巴从一家小企业起步,凭借电商创新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代表。它创立于1999年,那时马云带领团队在杭州公寓里布局B2B平台,2003年推出淘宝,挑战eBay,免费策略吸引无数商家。
支付宝的担保交易机制化解了网上支付信任难题,推动了数字经济腾飞。2014年在美国上市,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员工达25万,影响亿万中国人生活。它曾被视为创业典范,带动就业和消费升级,在国家推动数字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好景不长。从2010年代中期起,阿里巴巴开始面临内部管理和外部舆论的双重压力。2016年中秋,几名程序员用脚本多领月饼,被公司以违反规则为由迅速开除。
这件事虽小,却引发了公众的质疑:为什么对基层员工如此严厉?阿里解释称维护底线,但许多人觉得这暴露了公司文化的冷峻面。同期,淘宝假货问题频发,尽管阿里投入反假货系统,舆论仍批评平台监管不力。这些小事如种子,埋下对阿里价值观的疑虑。
2019年,马云在内部会议上称996加班是福报,此言一出,立即招致广泛批评。中国劳动者本就面临工作压力,这番话被视为资本家对员工的漠视。阿里内部,新人破冰活动要求分享隐私,拒绝者影响考核,强化了服从文化。
外界开始议论,阿里从活力企业转为高压组织,员工疲于奔命,创新活力渐失。这一年,阿里还卷入中美贸易摩擦,公众对比华为等科技企业,质疑阿里作为平台中介的核心价值。
2020年,天猫总裁蒋凡陷入个人纠纷,其妻子在微博公开指责,事件迅速发酵。公司对他的处理仅为记过降级,没过多久,蒋凡又活跃在公司高层。相比之下,此前的“抢月饼”事件中,涉事的小员工却遭到了严厉的惩处。
公众指责阿里巴巴存在双重标准:对小员工严惩不贷,对高管却较为宽容。同期,作为微博股东的阿里巴巴,还涉嫌操控热搜、删帖,网信办对此进行了约谈并给予了处罚。这使得人们首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了资本控制舆论的力度。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行为被视为干扰正常的传播秩序,损害了公共利益。年末,阿里巴巴又迎来了反垄断调查,市场监管总局指出其实施了“二选一”的垄断行为,强制要求商家与其进行独家合作,损害了众多中小商户的合法权益。
蚂蚁集团的上市风波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问题。2020年10月,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公开批评金融监管,声称中国金融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然而,次日,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就被叫停了。
2021年,阿里巴巴更是被处以182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这一系列事件被视为资本无序扩张的典型例证。阿里巴巴在开曼群岛注册,引发了公众对其财富外流的质疑。
公众认为,阿里巴巴已经从最初的服务大众逐渐转变为追逐利润,背离了其创业的初心。在国家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绑架经济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成为了众矢之的,舆论的风向也逐渐转向了负面。
2021年7月,女员工事件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愤怒。一名女员工在出差期间遭到了上司和客户的侵害,她报警并进行了内部举报,但公司却层层推诿,十天过去仍然没有任何结果。
最终,她不得不在公司食堂发传单曝光此事,阿里巴巴才开始展开调查,开除了涉事者,并对相关高层进行了处分。但公司此前的拖延处理,却暴露出了官僚主义作风:上级只对利益负责,下级的求助却无门可入。
警方的调查最终确认了强制猥亵的事实,涉事者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件事涉及到了酒桌文化、性骚扰以及企业的包庇等多个问题,阿里巴巴被指责纵容了潜规则的存在。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呼吁企业要以实际行动回应公众的关切,而中纪委也点出了企业管理的扭曲。在网上,从B站到抖音,批评之声如潮水般涌来,阿里巴巴的形象也从“快乐青年”彻底转变为了“四十大盗”。
这些事件并非孤立发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阿里巴巴早期以使命驱动,强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上市之后,在资本的压力下,公司开始优先考虑扩张,逐渐忽略了社会责任。
从早期的假货门、腐败案,到张勇的996言论,再到马云在外滩的讲话,这些事件一件件叠加起来,最终导致了公众对阿里巴巴的质疑从价值观层面,逐渐延伸到了对其社会贡献的怀疑,甚至对具体的人物也产生了质疑。
马云的996言论前后矛盾,在韩国媒体面前悔恨忙碌,却在公司内部称其为福报。在张勇的管理下,公司的监督机制失效,组织架构也变得涣散。阿里巴巴的媒体帝国不断扩张,持有《南华早报》等多个媒体平台,这引发了政府对其可能操控舆论的担忧,2021年,政府要求其出售媒体业务。
2022年,阿里巴巴进行了重组,分拆为六大集团,试图挽回颓势。但负面消息仍在延续:菜鸟网络分裂,高估值背后存在着失信问题。2023年,马云再次批评金融体制,蚂蚁集团被迫整改,阿里巴巴的市值也大幅蒸发。
2024年,公司又进行了大规模裁员,黑市丑闻曝光,审核官收受贿赂近亿元,内部腐败问题被公之于众。员工们纷纷吐槽,甚至不愿意佩戴工牌,阿里巴巴的外部口碑也彻底崩塌。
在电商市场,阿里巴巴的份额从80%降至40%,拼多多、抖音电商等竞争对手迅速崛起,阿里巴巴的发展步履维艰。
阿里巴巴失去人心,本质上是因为脱离了群众。高层上网本该警醒于骂声,却视若无睹。中层害怕被算账而保持沉默,普通员工则心生寒意。
企业必须服务于人民,阿里巴巴若不反思潜规则滋生的土壤,就难以重回巅峰。阿里巴巴曾推动了数字经济的繁荣,如今只有重拾初心,才能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
来源:何以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