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0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人居署(UN-Habitat)共同推动设立的国际零废物日,也是中国第八届零废弃日。从2018年万科公益基金会、壹基金等机构发起“零废弃日”,到如今与全球行动接轨,这场中国本土的可持续实践已悄然生长了八年。
3月30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人居署(UN-Habitat)共同推动设立的国际零废物日,也是中国第八届零废弃日。从2018年万科公益基金会、壹基金等机构发起“零废弃日”,到如今与全球行动接轨,这场中国本土的可持续实践已悄然生长了八年。
选用环保包装,垃圾分类,拒绝一次性餐具,厨余堆肥,这都是零废弃行动。从概念到现实,“零废弃”如何可持续?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两位“垃圾改造大师”,一起拆解“零废弃”如何从口号变成日常。
【本期嘉宾】
张雪华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社区厨余堆肥项目发起人
沈晓宁 汲川传播联合创始人
【本期主持】
刁凡超 澎湃新闻记者、《临界点》主理人
【时间轴】
从“概念”到“现实”
1:10 如何用一句话向普通人解释什么是“零废弃”?
4:30 “零废弃”和“极简生活”“环保主义”的核心区别是什么?真正的“零废弃”应关注哪些维度?
为什么垃圾分类“卡”住了?
8:50 晓宁对北京、上海的垃圾分类状况做了调研,有哪些新的发现?
13:50 从专业视角看,家庭垃圾中哪类最值得优先处理?厨余垃圾的“变废为宝”潜力有多大?
堆肥如何成为“破局点”?
17:06 大家听到“堆肥”会联想到臭味,如果我想在阳台用咖啡渣堆肥,需要避免哪些“翻车现场”?异味问题怎么控制?
24:00 可持续生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会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年轻人想尝试堆肥,哪种入门方式最“傻瓜友好”?
27:55 国内外的实践中,零废弃入门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便利性与可持续能兼容吗?
36:16 外卖、快递等现代生活方式必然产生大量垃圾,是否注定与“零废弃”对立?有哪些折中方案?
40:35 你们接触的年轻人中,有哪些“偷懒式环保”做法值得推广?比如自带杯折扣、二手平台交易,如何让可持续成为“顺手的事”?
从个人到社区的“最小闭环”
41:49 今年“零废弃日”主题为“‘零’机一动万事OK”,寓意零废弃行动可以从每个人的“零”机一动开始,从日常生活开始。如果听众今天做一件事启动“零废弃”的可持续生活,两位会建议大家做什么?为什么?
【本期录制】
史含伟 陈忠善
【本期剪辑】
马潇
来源:澎湃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