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 8 世纪,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东边是大唐王朝,西边则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衣大食。唐朝牢牢控制着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亚部分地区,而阿拉伯人则从波斯一路向东疯狂扩张。双方势力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相遇,一场激烈冲突在所难免。
公元 8 世纪,世界上有两个超级大国,东边是大唐王朝,西边则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衣大食。唐朝牢牢控制着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亚部分地区,而阿拉伯人则从波斯一路向东疯狂扩张。双方势力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相遇,一场激烈冲突在所难免。
唐朝在西域实行 “以夷制夷” 的政策,任命高句丽裔名将高仙芝为安西节度使,这就相当于西域军区司令。高仙芝多次率军远征,让中亚的一些小国,像石国(在今塔什干)、拔汗那国(今费尔干纳盆地)都乖乖臣服于唐朝。可是在 751 年,高仙芝却以石国 “不听话” 为借口,直接出兵把石国给灭了,还大肆掠夺财富,把人家国王也处决了。这一下,可惹得中亚诸国极为不满。
这一年夏天,高仙芝得知阿拉伯军队正往东进发,他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他率领约 3 万大军,其中有 2 万唐军,还有 1 万葛逻禄部雇佣兵,从新疆库车出发,穿越了帕米尔高原,艰难行军 700 多公里,抵达了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市附近)。在当时,这样的长距离奔袭可太罕见了。
唐军抵达后,立刻开始围攻怛罗斯城,可连续攻打了五天,愣是没能打下来。就在这时,阿拉伯援军突然赶到。高仙芝没办法,只能在城外平原摆开阵势,准备迎战。两军对峙了整整五天。到了第七天,意外发生了。原本作为唐军雇佣兵的葛逻禄部突然倒戈,他们和阿拉伯骑兵一起,前后夹击唐军。这下唐军的阵型瞬间崩溃,高仙芝只能带着残部趁着夜色拼命撤退,最后只有数千人成功逃回新疆。这场战役,唐军损失了大概 1.5 到 2 万人,而阿拉伯军伤亡也有 3 万左右。
战役结束后,唐朝失去了对中亚部分地区的控制。不过,4 年后封常清接任安西节度使,还是勉强维持着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阿拉伯那边呢,虽然打赢了,但因为内部权力斗争,主将艾布・穆斯林两年后就被哈里发处死,所以他们也没能乘胜继续东进。这场战役还有个重要影响,被俘的唐军工匠把造纸术传入撒马尔罕,后来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不过关于火药是不是也在这场战役中传播出去的,目前还没有证据。
关于这场战役,历史上也有一些争议。比如兵力方面,阿拉伯史书说他们动用了 20 万大军,可现代学者认为实际也就 5 到 7 万。而且对于胜负的评价也有不同看法,唐朝并没有因为这场战役就彻底丧失西域,真正让唐朝在西域统治发生转折的是安史之乱;阿拉伯人也没有通过这场战役在中亚建立长期统治。
从更深层次看,在军事上,唐军暴露出远征补给困难和过度依赖雇佣兵的问题;阿拉伯人也见识到了唐军的战斗力,此后百年双方都没再大规模冲突。文化上,中亚开始逐渐伊斯兰化,佛教慢慢退出;而唐朝的丝绸、瓷器依旧通过 “草原丝绸之路” 不断西运。政治上,中亚小国在唐朝和阿拉伯之间摇摆不定,吐蕃也趁机扩张,成了唐朝新的威胁。
怛罗斯之战本身规模不算特别大,却被后世记住了。一方面,它是东西方最强帝国唯一一次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它成为技术传播的标志性事件,尤其是造纸术的传播,改变了世界文明进程。这场战役就像一颗火星,虽然短暂,却点燃了东西方文明更深层次的交流。
两年后,唐军的安西铁骑再次踏上征程,出征中亚。彼时,封常清已接任安西节度使,他汲取了怛罗斯之战的教训,在战术安排上煞费苦心。封常清深知长途奔袭易导致兵力分散、补给困难,故而此次出征,他十分注重行军节奏与后勤保障。在军队行进过程中,他安排精锐骑兵在前方开路,侦查沿途地形与敌军动向,同时让步兵有序跟进,携带充足的粮草与武器装备,确保大军不会因补给问题陷入困境。
当面对中亚复杂多变的局势,封常清也制定了灵活的作战策略。对于那些曾受阿拉伯势力蛊惑、摇摆不定的中亚小国,封常清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他先派遣使者前往,向各国阐明唐朝的强大实力与友好态度,承诺只要他们重新归附唐朝,便能获得庇护与贸易上的诸多好处;若有不从,则以武力威慑。在攻打大勃律国时,唐军前锋屡次获胜,封常清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斥候府果毅段秀实提醒他,敌兵示弱可能有诈,应搜查左右山林。封常清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发现大量伏兵,随后唐军突袭伏兵,大获全胜,受降而还,这一战术成功避免了陷入敌军陷阱,彰显了封常清的谨慎与睿智。
在封常清谋划战术的同时,中亚各国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发展。怛罗斯之战后,中亚各国对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实力有了重新认识,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部分原本亲唐的小国,因怛罗斯之败心有疑虑,在唐朝与阿拉伯之间犹豫不决。而一些曾被阿拉伯势力渗透的国家,对唐朝此次出兵心怀恐惧,担心战火再次蔓延至本国。还有些国家,试图利用唐与阿拉伯之间的矛盾,从中谋取利益,他们表面上对双方都表示恭顺,实则暗自观望,等待局势明朗后再决定站队 。
此次出征,封常清率领的安西铁骑凭借着精妙的战术安排与顽强的战斗意志,接连收复了部分曾被阿拉伯势力渗透的中亚据点,沉重打击了当地亲阿拉伯势力,一定程度上重振了唐朝在中亚的声威。但受限于后勤补给难题,以及中亚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唐军难以进一步深入巩固战果。最终,双方达成了一种相对微妙的军事平衡,唐朝虽未能全面恢复在中亚的旧日霸权,却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西域边境局势,维持了唐朝在中亚地区部分商贸路线的畅通,让大唐的威望在这片土地上再度有所彰显 。
来源:我是丁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