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5日,“看见中国・青浦Discovering China in Qingpu”白鹤镇媒体沙龙活动举行。活动以“鹤立潮头 龙翔寰球——青浦白鹤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为主题,邀请各路嘉宾共话这座千年古镇延续海上丝路基因,以跨境电商为翼,书写城镇开放发展的
9月5日,“看见中国・青浦Discovering China in Qingpu”白鹤镇媒体沙龙活动举行。活动以“鹤立潮头 龙翔寰球——青浦白鹤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为主题,邀请各路嘉宾共话这座千年古镇延续海上丝路基因,以跨境电商为翼,书写城镇开放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先有青龙镇,后有上海滩。”作为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青龙镇凭借通江达海的水路优势,迅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白鹤镇城市形象推荐官、青浦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辉介绍,那时的青龙港,商船首尾相接,码头人声鼎沸。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从这里启航,远销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国外的香料、珠宝、异域特产又经此入中原。朝廷专门设置市舶务管理贸易,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奠定了上海“以港兴市”的城市基因。
白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学军认为,正是这种基因为今天的白鹤埋下了“连通世界”的伏笔。在白鹤镇新市镇总体规划中,“东、中、西”三大功能片区的协同发展格局,正是对历史基因的现代诠释。其中,东部遗址文化区深耕青龙塔、青龙寺、新四军标语墙等文化遗迹,打造文旅新名片;中部城镇产业区主动承接长三角开放机遇,让千年古港的贸易精神在跨境电商时代焕发新生;西部乡村振兴区则以文脉为纽带,培育特色农业与休闲经济。
延续跨境贸易“基因传承”
如果说青龙港是古代海上丝路的“东方门户”,那么今天的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便是白鹤对接全球市场的“数字港口”。上海虹桥寰球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慧介绍,在上海市商务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青浦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白鹤镇于2024年正式启动先行区建设,旨在探索跨境电商与长三角产业带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先行区不是简单的贸易平台,而是要复刻青龙港‘货通全球’的盛景。”朱慧说。截至9月1日,先行区已吸引177家企业入驻,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申报额35.77亿元,占青浦区总量的51.41%,重点打造的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时尚美妆、健康休闲和工业品五大特色产业带。当前,已与沙特、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跨境电商合作机制。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先行区延续了青龙港“仓储+物流+贸易”的联动优势。白鹤镇拥有高能级仓储物流基地,总面积近70万平方米,提供充足的干仓与冷链仓储空间。“我们正规划在仓储物流基地布局高能级前置集货仓,构建‘仓-港-配’全链路数智化服务体系。”朱慧解释,这就像为跨境电商装上“加速引擎”,让长三角的优质产品通过这里更快抵达全球消费者手中。
企业的选择印证了先行区的吸引力。紫桐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房正富将业务从安徽迁移至白鹤,正是看中这里的独特优势——虹桥枢纽的区位实现了“1小时经济圈”覆盖长三角,4小时内可对接所有供应商的目标;上海及周边的集成电路、汽车制造、高端纺织等产业集群,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丰富货源;政府打造的产业生态让企业能专注发展。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商务处朱小玲表示,白鹤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是商务区探索资源协同的重要试验田,支持白鹤镇与跨境公服建立合作,在产业带资源对接、跨境服务集成、跨境电商主体集聚等方面率先探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管委会将通过资源倾斜、平台搭建、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营造更开放、更高效、更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助力白鹤镇立足虹桥,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跨境电商 + 产业带”融合发展的标杆区域。
擘画产城融合发展蓝图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白鹤镇正以“古今交汇”的视野,描绘产城融合的未来蓝图。徐学军将其概括为“短期聚能提质、长期标杆引领”的两步走战略,而支撑这一战略的,是“港、产、城”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路径。
“港”的升级是核心引擎。白鹤镇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主任赵哲介绍,作为上海市6个内河港区之一,白鹤港区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总面积约5公顷,岸线长543米,将设置6个1000吨级泊位,预测年吞吐量470万吨。“这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激活区域发展的‘新青龙港’。”赵哲说,依托港区,白鹤正打造“一地两谷”产业格局——长三角内河航运物流重要集散地,以及粮食保供保障的“粮谷”、绿色建筑产业的“建材谷”,重现“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的历史盛景。
“产”的升级聚焦跨境电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徐学军透露,白鹤将推出土地优惠、设备补贴等“政策包”,降低企业落地成本;加快易商物流园招商,完善仓储配套,形成“前港后园”格局,让“白鹤草莓”等特色产品通过跨境渠道走向世界,让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在白鹤集聚。
“城”的升级则致力于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白鹤融入“沪派江南”风貌,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在乡村振兴中,推动草莓产业与文旅融合,打造“采摘+研学+民宿”的休闲经济模式。“对市民来说,未来能买到更多高性价比的进口商品,能在古港新景中体验微度假,还能在跨境电商、智慧农业等领域找到更多就业机会。”徐学军说。
本次活动由青浦区委宣传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展。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青浦区 图片来源:青浦区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