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这场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科技盛会,恰似一幅当代科技的《千里江山图》:上百台机器人穿梭服务,AI大模型织就”智慧网络“,绿色科技点亮可持续未来……而画卷背后,是一群中国科技人的“江湖故事”。
3月27日,
一场“武林大会”精彩上演。
同步起势、单脚站立、转身推掌
行云流水般演绎太极。
这背后是40名工程师的“内力”,
他们用一个月时间,
让钢铁之躯也能“刚柔并济”。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这场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科技盛会,恰似一幅当代科技的《千里江山图》:上百台机器人穿梭服务,AI大模型织就”智慧网络“,绿色科技点亮可持续未来……而画卷背后,是一群中国科技人的“江湖故事”。
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科技办会新闻发布会,故事里的主角们现身了!
钢铁“侠客”修炼记
“让机器人打太极比跑步难。”乐聚通研总经理柯真东坦言。去年冬天,“夸父”不惧零下7℃的严寒,在户外进行长跑测试,他都信心满满。而此次论坛年会聚光灯下的4分30秒的表演,在他看来却是一场硬仗。工程师们将舞蹈动作转译为代码,用“模型预测控制+强化学习”反复调试。训练方法不断调整,像极了武侠小说中闭关修炼的武者不断将武术造诣推向巅峰的过程。
另外,此次表演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手臂较重的夸父机器人如何在稳定运动中保持重心平衡。夸父机器人其手臂负载可达 5 公斤,自重超过 10 公斤。它执行舞蹈动作的过程,可以类比人类演员举着哑铃跳舞的情况。这对机器人的动态平衡和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解决这个难题,背后另一个“武林高手”出山了,那就是机器人智能大脑技术提供方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控制框架 CDM-MPC”凭借对质心动量的实时调控攻克了这个难题。精准的动态平衡控制,即使面对高难度舞姿,机器人依然能够稳定站立,流畅展现出太极大师般的沉稳动作。
通研院22岁的实习生吴嘉阳在此次开幕式活动中担任机器人群控调度,亲历了从前期场地测试到最后的舞蹈调优环节整个过程。“我们将团队分成两个部分,软件算法人员在通研院实验室开发并调优跳舞与太极轨迹,硬件与测试人员在现场测试最新算法。”整个过程好比一场打怪升级。遭遇“地毯陷阱”——现场地毯较软,机器人行走下陷影响舞蹈发挥。“代码水土不服”——在实验室能跑通的代码在现场跑不通。受到“电磁和信号干扰”——彩排测试时出现了机器人跳舞偏转、跳舞不齐问题。
只有与一个个问题死磕才能迎来一场精彩演出,背后的科技工作者们无不殚精竭虑。
“通研院和乐聚机器人在理念和技术思路上比较接近,双方构建了很强的信任关系,充分发挥了各自在硬件和算法方面的优势,进行协同研发,在现场表演不断解决问题是在实践中练兵,为我们去研发新的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通研院研究中心联席执行主任、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刘航欣感慨地说。
不要忘了,在表演中,还有联袂出演的T1机器人。在开幕式科技秀上,加速进化的TI机器人一舞出圈。机械舞、俯卧撑、一秒起身……引爆全场。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的视觉盛宴背后也藏着科研团队“死磕”多机协同的执着——传感器波动、动作延迟……每个细节都需精雕细琢。在论坛开始前的整整一周的排练中,自研的强化学习算法框架和高爆发的模块化关节给了它们零失误、零损坏,状态稳定,发挥出色的底气。导演组给了它们四个字的评价“皮实可靠”。量产超百台的T1,如今已走向全球,如同中国功夫“开枝散叶”。“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像计算机一样便宜、可靠、实用,让更多的开发者可以拥有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程昊说。
“短短4分30秒机器人表演是一场对人形机器人动态平衡、多机协同等技术的科学试验,精彩的背后是科研人员长达一个月的努力攻关、调试测试,乐聚通研、加速进化两家企业在单独训练和集体合练中,发现和解决了多机协同控制、传感器波动等问题,大幅提升了机器人上下肢协同运动能力,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在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主任葛志杰眼中,这场4分30秒的机器人表演,既是科研团队的练兵场 —— 在高压调试中淬炼技术精度;又是创新成果的大舞台 —— 让创新产品在聚光灯下绽放光彩;更是产业协同的纽带 —— 通过跨企业协作将科技秀转化为市场动能。中关村论坛年会的科技办会模式,正以 “练兵 - 展示 - 合作 ” 的三重奏,奏响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共鸣曲。
一群机器人是怎样合作完成一台演出的?我们独家发布一个彩蛋视频,点击观看人机共舞的精彩故事!
AI同传的“乾坤大挪移”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畅春厅、海慧厅、颐和厅及新闻采访间,豆包在施展语言的“乾坤大挪移”。
火山豆包 AI 同传方案为本次大会提供了 现场同传和线上双语字幕的服务,背后是豆包同声传译模型、声音复刻大模型、以及实时音视频技术综合呈现。
“它的特点是高翻译质量、低延时,很多外宾反映这次翻译质量非常高,能结合上下文做智能判断,他们特别想知道我们是如何做到的。”火山引擎产品总监殷悦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整体揭秘。
豆包同传模型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架构,避免了级联方案的错误累积。在结合特定语境下更“聪明”,比如说同传达模型,把它识别为开船的船肯定是错误的。比如开幕式上有个嘉宾叫李想,他的公司名字叫理想,在同音词识别选择上,它的选择更加准确。同时,当翻译人翻译的语句比较冗余,有一些夹杂口语词,火山豆包 AI 同传还可以在翻译上进行自动审阅。在中文表达时,说话人如果有一些主语的遗漏,在英文的翻译上豆包会进行智能补全,这些都显示出智慧的能力。
在声音复刻模型上,它同样表现惊艳,仅用5秒复刻发言人音色,中英同传准确率直逼人类,连语气停顿都分毫不差。一位外籍学者惊叹:“仿佛听见另一个‘自己’在说中文!”
“智”愿服务进行时
站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接待C位的妮娅你一定不陌生,她有丰富的类人微表情、与语音同步的唇部动作及更真实的交互行为,让和她交流互动的人如沐春风。“这不是冰冷的人机对话,而是和一位善解人意的伙伴在聊天。”体验者们纷纷感叹。“她的微笑会随着问候自然绽放,眼睛里仿佛藏着春天的溪流。”自媒体上有人已经在为这个接待员写诗了。
“妮娅是清飞科技研发的仿生交互型机器人,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中承担接待任务。这个机器人非常通人性,不光智商很高,还很有眼力劲儿”清飞科技创始人、CEO魏宇飞指着正在与访客谈笑风生的妮娅说。
妮娅用类人微表情编织着数字世界的情感光谱,在她的 “接待日记” 里,记录着日均生成互动内容 2000 余条,记录着接入智谱大模型后她能力的迅速提升。清飞科技+智谱AI,这又是一次 “技术的联姻”,让妮娅成为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读懂人心的接待员,也让“人机交互”从冰冷的代码指令,进化为有温度的情感共鸣。
“这简直是科技版的咖啡童话!”体验过“小关咖啡”店铺的王女士有这样的评价。扫码点了一杯拿铁,后厨的咖啡机器人立即开始忙碌起来。接着店长Galbot迈着优雅的步伐,用它灵活的机械手臂将咖啡稳稳地递到顾客面前。“这杯拿铁喝出了热泪盈眶的感动。”常喝速溶咖啡的编辑捧着咖啡感叹:“当机械臂把温度刚好的咖啡送到掌心时,突然觉得人形机器人不是机器,是一个能陪伴我熬夜加班的伙伴。”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两天来,“小关咖啡”店铺已经为400位嘉宾提供了个性化饮品服务。这背后也是跨界合作、高效协同的故事。咖啡机器人来自好饮科技,店长Galbot来自银河通用,两家企业经过磨合,解决了互联网通信问题、数据传输问题,让相互之间的衔接非常丝滑。
这种跨领域协作就像精密调校钟表,两家科技公司用代码和传感器编织出流畅的服务韵律。而这杯拿铁的温度,不仅温暖了顾客的掌心,更点燃了两家科技企业的技术共融之火 ——未来,他们也许能将这套协作系统转化和扩充,让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在未来服务场景中谱写出更多动人乐章。
向上攀登不止步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这些科技办会故事里的主角,将继续在未知里觅方向、在创新中寻突破,在挑战中淬锋芒!
“加速 T1 机器人下一步会从这三个方向重点优化。让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接近人类、让人形机器人的思考能力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持续提升机器人的可靠性和量产能力。”这是加速进化的优化方向。
“我们把核心工作放在训练场里,模拟工业、家庭等真实场景,通过‘采集数据—训练模型—部署应用’的过程,逐步把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给打磨出来。”这是乐聚通研机器人的未来部署。
“我们会持续性优化模型,提升翻译的准确性,降低语音输出的延时。我们会针对性地收集会议场景的语料数据,让高级同传专家协助一起进行翻译指导标注,持续性提升模型在专业场景下的表现。希望大模型,有更强的推理能力。快速给出翻译,提升动态决策。”这是火山引擎-豆包同传的迭代计划。
而科技办会也将持续深化科技与办会的融合创新,努力打造智慧会议的标杆范例。这背后正就是不断进取、不断突破的精神底色,因为他们知道,脚下有“攀登精神”,心中有“巅峰意识”,才能走向“星辰大海”!
代码的温度遇见文明的刻度
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镁光灯,到北京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这场“科技江湖”从未远离人们的生活。它藏在在机器人每一次稳住的步伐中,更在那些“让钢铁学会温柔”的执着里。
小米汽车利用AI+新材料技术锻造“泰坦合金”,合金中含30%循环铝,可使每个零件碳减排352.53Kg,峰值产能相当于每年多种植488万棵树。
银河通用的机器人在24小时药店上岗,售货员便不用在夜间加班有了好梦……当技术从工具升维为“伙伴”,文明的刻度便藏在人机交互的每一次心跳共振里。
一位与机器人握手的嘉宾在朋友圈写下:“今日触碰的未来,是代码的温度,更是文明的刻度。”这句感慨,恰似科技办会最诗意的注脚——当钢铁之躯学会太极的柔韧,当AI翻译跨越语言的鸿沟,新质生产力已悄然从实验室的精密算法,生长为触手可及的生产生活。
这里,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
而是文明互鉴的载体。
这里办的不只是论坛,
更是在编写人类协作的新语法。
互动征集
在评论区留下“你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温暖相遇”的故事,点赞前10名将获得“小关”种子纸书签套装(真的能发芽哦!)
来源:科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