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睁开眼睛:刘亮程《长命》新书首发分享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5 18:10 1

摘要:到达菜籽沟的第三年,他听到了这个故事——某年洪水,冲出一部郭氏家谱。据记载,一百多年前,郭家遭灭族,只有一位母亲带着五岁的孩子逃了出来,一路从关内逃到新疆落户,百年后繁衍成今日的大家族。刘亮程保留了真实的姓氏,因为这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故事。

《一个人的村庄》明亮如白昼,《长命》是无边的长夜。

刘亮程曾说:“我的每部作品似乎都有宿命感,必然会在某个年龄遇到它。”

到达菜籽沟的第三年,他听到了这个故事——某年洪水,冲出一部郭氏家谱。据记载,一百多年前,郭家遭灭族,只有一位母亲带着五岁的孩子逃了出来,一路从关内逃到新疆落户,百年后繁衍成今日的大家族。刘亮程保留了真实的姓氏,因为这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故事。

然而,《长命》并非一部普通的家族兴衰史。在刘亮程看来,“世界从来不缺少故事”,唯有灵性,才能让一个湮没于尘埃的故事重新“活来”。它在他心底潜伏了十年——在这十年里,他写下《捎话》《本巴》《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大地上的家乡》,等待自己长出“地老天荒的情感”,与故事相遇。

“直到魏姑的出现,这个故事终于睁开了眼睛。”魏姑是小说的眼睛,也是文学本身。她能看见常人无法看见的现实,借她之眼,“过去现实”与“真实现实”得以在文字中并置。唯有如此,故事才真正复活,而这个时候,刘亮程也到了六十岁。

“我们家也有一段兴衰史,我也有黑夜‘见鬼’的恐惧童年,也回老家祭祖,在那里找回幼年丢失的父亲。”正是在这样的生命经验里,《长命》生长出来:一个村庄从“有神”走向“无神”,一个人理解了自己的“浅命”与“长命”——因断裂而生“连生”,因传承而立“长命”。“长命是我自己的命,是那一村庄人的命,是这一百年来跟我们同样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一个部族、一个民族的命。”祖先与子孙记忆相承,血脉相连,这就是中国人千秋万代的厚土长命。

9月9日晚7点,“故事睁开眼睛——刘亮程《长命》新书首发分享会”将由译林出版社、《新京报书评周刊》、《收获》杂志、中国作家网联合直播。刘亮程将与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长命》责任编辑、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展开对谈,播客「文化有限」主播张超担任主持。

在时序交替的死死生生中,故事终于睁开眼睛。

活动主题

故事睁开眼睛

刘亮程《长命》新书首发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5年9月9日(周二)

19:00 —20:30

活动嘉宾

刘亮程、王德威、陆志宙

主持嘉宾

张超

主办方

译林出版社

《新京报书评周刊》

特别支持

《收获》

中国作家网

联合直播

《新京报书评周刊》

《收获》

中国作家网

直播预约

嘉宾简介

刘亮程

1962年生,在新疆北疆沙漠边小村庄出生长大,通农事,会手艺,熟悉草木牲畜,善听风声虫语。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大地上的家乡》等,长篇小说《虚土》《凿空》《捎话》《本巴》《长命》,访谈随笔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杰出贡献奖等。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小学、大学语文课本,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韩文、马其顿文等。2013年入住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创建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及木垒书院。现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协主席。

王德威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

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国际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长江学者。著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众声喧哗》、《想象中国的方法》、《被压抑的现代性》、《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可畏的想象力:当代中文小说31家》等。编有《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

陆志宙

《长命》责任编辑、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

张超

播客「文化有限」主播

图书简介

《长命》

作者:刘亮程

《长命》是刘亮程六十岁完成的“天命之书”,也是他继《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后推出的首部长篇小说。

故事从天山脚下、戈壁深处的一座小村落讲起。

1982年,石人子河的漩涡吞噬了水利员韩连生的青春,却让十六岁的魏姑在溺亡者最后的凝视中开启通灵之眼。三十年光阴流转,她为逝者安魂,为生者续命,瞳仁游移间,便是人间与幽冥两个世界。

向西十几公里的碗底泉村,兽医郭长命的父亲、老中医郭代道,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恐症”缠身。魏姑应长命之请前去驱病,她于斑驳的榆树阴影里,察觉病根竟牵连着一场尘封百年的家族劫难。

过苦泉子、到伊州、经瓜州、至肃州,抵达老家酒泉钟塔县,魏姑与长命踏上了横跨河西走廊的返乡溯源之路。一个有天有地、有人有鬼、有生有死的世界就此打开。

《长命》是刘亮程对创作疆域的重大开拓:《一个人的村庄》在乡土中寻找诗意,《本巴》在史诗中重构时间,而《长命》则植根于作家的生命印记之中,诞生于祖先与子孙血脉相连、记忆相承的生命谱系之中。一个村庄从“有神”走向“无神”,一个人理解了自己的“浅命”与“长命”。我们站在祖先与子孙之间,被时间延续成长命,上下皆是生命前行的路,这是生命永远的路。

来源:译林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