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宣言——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美术文献研究展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7:57 3

摘要: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烽火宣言——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美术文献研究展”于9月3日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展览汇聚了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艺术大家抗战时期在四川地区的佳作,用500余件文

展览海报

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烽火宣言——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美术文献研究展”于9月3日在成都市美术馆A区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展览汇聚了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艺术大家抗战时期在四川地区的佳作,用500余件文献资料与艺术作品,讲述与还原了烽火之中身处四川的艺术家们的时代群像。

七篇宣言,烽火时代呐喊的回响

战争爆发,重庆街头却“愈炸愈强”,振聋发聩的口号彰显出中华民族于苦难中淬炼出的不屈精神。聚集于大后方的艺术家们也以艺术为武器,共同发出振奋民族的强音。

展览现场

刘开渠在《雕塑与抗战》中提出以雕塑凝聚民族记忆,感化民众;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成立大会宣言中呼吁艺术家们以刻刀为武器,直面人生,敢于踏进现实的血泊而战斗;《四川漫画社第一次救亡漫画展览会宣言》强调以漫画的形式赞扬同胞抗争之勇,并给予敌人辛辣的讽刺;孙明经在《电影与动员民众》中主张以影像唤醒民智,宣扬爱国情怀;李有行在《美化人生》中提出将艺术融入生活,以美育滋养民族精神;张大千在《四川美术协会庆祝美术节讲演》中预言抗战将催生中国艺术的文艺复兴;傅抱石在《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必胜》中提炼出中国美术三种伟大的精神,论证抗战必胜的历史必然。

本次展览以七篇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艺术宣言为主线,它们虽然源于不同领域,却共同回应着救亡图存的宏大主题。艺术由此跳出了“审美”的窄门,转向了辽阔的“人民”——它不再局限于技法的精雕细琢,而是转向对千万人的呐喊。

“艺术以何为?”,在作品与文献中找寻答案

关于“中国将何去?艺术以何为?”这个诞生于烽火狼烟中的灵魂叩问,500余件文献和作品给出答案。

张漾兮 《前方浴血抗战 后方加紧生产》 15cm×11cm 1939年 四川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藏)

谢趣生 《招魂曲》系列漫画 29cm×33cm 1946年

刘开渠的《无名英雄像》(复制稿)可能是川西坝子上任何一个农民的儿子,也可能是三百多万出川抗战子弟的集体缩影;张漾兮的木刻作品《前方浴血抗战,后方加紧生产》和《献军粮》刻画出前线的壮烈与后方的坚韧,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谢趣生的《招魂曲》系列漫画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那个时代的黑暗面。这也是该作品自1946年首展后,时隔近80年的首次公开展出。

战场硝烟弥漫,艺术可为矛撕破真相,亦可为盾守护文脉。面对“中国艺术已失传”的喧嚣与认知战,李有行、庞薰琹、沈福文、雷圭元等艺术家,秉持蔡元培提出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理念,奔走在抢救濒危民族工艺的第一线,以美学凝聚起民族的信念与认同。

美术界的空前团结是抗战史上动人的一章。张善孖笔下的猛虎,不仅以啸震山河之势提振军民士气,更通过海外义卖筹集了宝贵的抗战经费。在国内,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众多名家汇聚四川,在1942至1946年间举办了超过200场展览,不仅为抗战募捐,更将当时的成都锻造成张大千口中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根据地”。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的讲话中说:“这种伟大的团结,不仅仅是在最近,即在中国历史上,在全世界上,如此团结,也是少有的!”

沉浸式场景氛围,回望历史瞬间

本次展览展陈突破传统文献展的静态模式,以“沉浸式+互动性”的设计增强了观众对历史的感知。

展厅现场

大量文献通过互动设计让观展体验升级。老成都地图上标注的地理点位还原了遍地开花的美术界抗敌活动,展柜下方的抽屉里,更藏着四川旧有手工艺调研的历史图片、文献等拓展“彩蛋”,静候每一位愿意深入了解的观众前来翻阅和探索。

从序厅的深刻叩问,到尾厅《新华日报》发布的《感谢四川人民》,七篇烽火宣言翻过,烽火中身处大后方的艺术家们做出了他们的时代选择。而今天,我们除了对那段历史回望、缅怀和礼赞,也能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观众观展

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编辑 | 赵 墨制作 | 殷 铄、刘根源校对 | 安亚静初审 | 殷 铄复审 | 马子雷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来源:中国美术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