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抑郁症!带你了解这个易被误诊的双相情感障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0 10:00 1

摘要:一、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作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一样归属于六大重性精神障碍。

你是否感受过情绪就像在坐过山车?

有时候会驶入“低谷”,情绪低落

有时候仿佛置身“山巅”,心情高涨

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如果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时而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就要警惕“双相情感障碍”!


每年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双相情感障碍有何种信号?患病在经历着什么?确诊后可治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双相情感障碍的真实世界!

一、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作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一样归属于六大重性精神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发作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多是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处于抑郁发作时,则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动力缺乏、愉快感丧失等表现。

其病因与生物学、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在生物学因素中,一方面会受家族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可能与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常见的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包括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或受体功能失调。在心理因素中,与人格气质息息相关,情感旺盛气质及环型情感气质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更大。

此外,在社会环境因素中,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均可能增加患双相情感障碍风险,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和谐、亲人离世、长时间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或作息不规律等。

三、双相情感障碍存在被误诊的风险

正因为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具有部分相似性,都存在情绪低落的症状,因此临床上对其诊断并不简单。

该类精神疾病的4个诊断标准:

症状上,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反复交替出现;病程上,抑郁发作时间达2周及以上;躁狂发作时间达到7天及以上,轻躁狂发作达到4天及以上;严重程度上,情绪症状已明显影响日常社会功能; 排除标准上,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情绪变化,如脑部额叶出现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双相情感障碍常见分为双相Ⅰ型障碍与双相Ⅱ型障碍。Ⅰ型表现为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社会破坏性更严重;Ⅱ型则是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即以抑郁为主,躁狂发作程度较轻,但自杀发生率较高。

双相Ⅰ型障碍与双相Ⅱ型障碍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但也存在误诊风险。

被误诊为抑郁发作/抑郁症最为常见,还有焦虑症、强迫症、失眠障碍等。这些共病症状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共病也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在临床诊断中,有什么工具检查可以帮助筛查出躁狂症状从而早期识别双相情感障碍吗?心境障碍问卷(MDQ)、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这两个双相情感障碍的自评筛查量表具有快速客观的优点。

在心境障碍问卷(MDQ)中,如果出现7个及以上问题条目回答为“是”,即为筛查阳性,高度怀疑双相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问卷(MDQ)

但量表只作为诊断辅助工作之一,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有些人单凭自己在网上填写问卷,结果是不能诊断的,需要前往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进行系统的精神检查以及身体检查,如脑部磁共振扫描、内分泌检查,排除大脑和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躯体或器质性疾病,才能得出诊断。

请注意!诊断需由专业精神科医生完成,请勿根据文章自行对号入座。

四、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后可以治愈吗?

据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2.4%,我国患病率达1.5%。


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及时规范地治疗,而且可以治愈。在临床上,医生会采取药物、物理、心理治疗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疗。

在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药物治疗上会使用情感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有碳酸锂、丙戊酸钠、拉莫三嗪,还有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以达到情绪稳定的治疗目标。物理治疗上会使用神经调控技术,如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等,通过利用磁信号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实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层功能的目的,帮助患者达到情绪稳定的目的。


在康复期,心理治疗常采用认知与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通过让患者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降低其对情绪波动的耐受性,实现情绪稳定的目标。同时,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心境记录日记观察情绪,保持规律作息,远离酒精和消遣性药物,获得社会支持关系,以预防疾病的复发。


“复发一次对于临床医生为患者治疗的难度就增加一次。”在3·30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来临之际,贾艳滨呼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以增加治疗依从性,参与全病程的分期治疗与管理,在急性期、康复期、稳定期严格遵循医嘱。只有积极治疗,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养生深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