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也信“命”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7:10 1

摘要:杨振宁曾讲过一则轶事:有人去大物理学家玻尔家中拜访,发现其门上竟挂着一串马蹄铁——在西方民间传说中,此物能带来好运。来访者大惑不解:“玻尔教授,您这样的科学家也信这种迷信?”玻尔笑道:“我不信啊!但是,它很灵验的!”

杨振宁曾讲过一则轶事:有人去大物理学家玻尔家中拜访,发现其门上竟挂着一串马蹄铁——在西方民间传说中,此物能带来好运。来访者大惑不解:“玻尔教授,您这样的科学家也信这种迷信?”玻尔笑道:“我不信啊!但是,它很灵验的!”

这看似玩笑的回答,却暗含深意。即便如玻尔这般以理性探索宇宙的科学家,在面对无法完全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时,亦保持着一种谦卑与开放的态度。历史上有更多例证表明,科学巨匠们在超越认知的领域前,与普通人一样会流露出敬畏与迷思。

牛顿便是典型。他构建了经典力学的宏伟大厦,揭示了万有引力的规律,然而他晚年却痴迷于炼金术,花费大量时间尝试将普通金属转化为黄金,寻求点金石的神秘力量。对牛顿而言,炼金术不仅是化学实验,更是一种对宇宙隐秘秩序的探索,是自然哲学中未能被数学公式完全捕捉的“神意”的延伸。

爱因斯坦同样如此。他多次提及自己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即一种通过宇宙和谐秩序体现的非人格化造物主。在他看来,科学定律的优美与普遍性绝非偶然,而是反映了某种超越人类的理性存在。他曾在《我的信仰》中写道:“我们认识到有某种无法参透的事物存在,感受到只能以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所领悟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性。”

在西方文化中,无论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科学家还是宗教徒,几乎都有一个无可争议的共同信仰:“运气”。它被视为一种变化的、不可控的、成功所必需的神秘因素。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科学信仰而否定“运气”的存在——生活中,“祝你好运”是最普遍的祝福;球队获胜后,教练常会说“好运站在了我们这边”;科学史上更不乏“幸运的偶然”。

弗莱明意外发现青霉素牛顿被苹果砸中而悟出万有引力(尽管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但其传播本身反映了人们对偶然性的着迷),X射线的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诸多科学突破都伴随着偶然因素。科学家们在庆幸这些发现时,并不把自己的科研能力作为必然性因素突出,而是向偶然性致敬。运气,本质上是小概率事件的实现,是偶然性的代名词。

而在东方智慧中,尤其是中国命理学,对“命运偶然性”有着系统性的诠释。它认为,个人命运的驱动力蕴藏于其出生的时空环境中——年、月、日、时四柱。每柱以天干地支二字表示,合共八字,构成了个人与宇宙初始连接的“密码”。

这套体系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天干地支不仅标记时间流逝,还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和方位之变。通过分析八字中五行的生克制化、旺衰平衡,命理师试图推演个人性格、健康、财富、婚姻及事业轨迹。其中,“运”更是动态的:每十年一大运,每年一流年,时空之力如潮汐般不断变化,影响着命运的走向。

这种观念并非消极宿命,而是强调人与其所处环境间深层次的互动关系。它所揭示的是一种宏大的宇宙观:人离不开环境,而命运的偶然性,恰是时空特定组合的产物。

归根结底,科学旨在通过理性揭示自然规律,而命运或运气则提醒我们:宇宙间仍存在诸多未被探明的奥秘。科学家信“命”吗?或许更准确地说,他们相信:在已知的边界之外,存在着更广阔的未知。而对未知保持敬畏,恰恰是科学精神最深刻的体现。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否定无法解释的现象,而在于承认认知的局限,并对宇宙的深邃与奇妙,永远怀有好奇与谦卑。

来源:孙长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