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六代机项目NGAD从2016年启动,本来计划2030年前服役,可到现在还停留在原型测试阶段。中国这边,J-36六代机2024年底就首飞成功,2025年已经在珠海航展公开亮相,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美国六代机项目NGAD从2016年启动,本来计划2030年前服役,可到现在还停留在原型测试阶段。中国这边,J-36六代机2024年底就首飞成功,2025年已经在珠海航展公开亮相,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美国空军助理部长2025年1月在国会作证时直言,中国可能先一步部署六代机,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美国有点跟不上了。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于人才,美国过去靠移民补充科技力量,特别是华裔工程师贡献巨大,可近几年因为安全审查和间谍指控,好多华裔被赶出国防项目,这直接影响了航空技术进步。
华裔工程师在美国军工史上作用不小,早从钱学森时代就开始了。他在上世纪40年代参与火箭项目,帮美国奠定航天基础,后来1955年被遣返中国。类似郭永怀,1956年从康奈尔大学回国,推动高超音速研究,美国在那领域就慢了一拍。
进入21世纪,华裔继续在隐身战机如B-2和YF-23上出力,刘玉平就是典型例子,作为首席科学家帮着完善隐身设计。卢鹤绅设计F-14原型,也让海军战斗机上了一个台阶。这些人带来亚洲严谨的工程思维,填补美国本土人才缺口。
可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起,美国司法部推出“中国倡议”,针对华裔科学家加强审查。2025年7月,有工程师因涉嫌窃取导弹技术被捕,类似案子层出不穷,导致许多华裔离开洛克希德·马丁或诺斯罗普·格鲁曼这样的公司。结果呢?军工企业华裔人数锐减,本土工程师如谢尔曼·穆林那种顶尖的太少,项目推进自然慢下来。
美国科技爆发往往靠移民,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学者如诺特、柯朗、冯·诺依曼逃到普林斯顿,带来数学物理知识,推动美国科学中心转移。冯·卡门在美国发扬流体力学,他的学生包括钱学森、郭永怀、周培源,这些人后来都成中国力学骨干。
可以说,美国霸权基础就是这些外来人才堆起来的。可现在,因为中美矛盾激化,美国开始排斥华裔,转而大量引进印度工程师。2020年H-1B签证,印度人拿走七成五,三十万印度人涌入科技和国防领域。这么一变,六代机开发就卡壳了。
中国那边,航空工业集团AVIC2023年2月在社交媒体分享六代机概念,菱形翼无尾设计,2024年11月甚至有“白帝”太空战斗机模型,虽然有人说那是科幻小说宣传,但中国进度明显快得多。美国空军2030计划强调网络集成系统,可人才流失让实现起来难上加难。
美国觉得华裔少了也没事,既然都是亚洲人,印度人肯定也聪明能干,就大力引进。结果呢?军工企业印度裔工程师占比飙升,波音、微软、通用电气高层多是印度裔,公司快成印度分部了。
2015年波音任命丹尼斯·米伦伯格CEO,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把软件外包到印度,招募大批印度员工。理由有两个:印度人工资低,还有政治因素,那时中美贸易战打得热,美国想拉拢印度对抗中国。
波音作为美国关键企业,当然要表态支持政府政策。可这步棋走得太糟,印度工程师做事不细致,思维简单,加上种姓关系影响团队协作,互相袒护,承认错误能力差。这些问题在波音上暴露得淋漓尽致。
拿737 MAX事故来说,2018年10月狮航坠机,2019年3月埃塞航又出事,调查显示外包到印度的软件有缺陷,飞行控制系统没验证彻底。米伦伯格在国会听证会上面对质询,公司声誉大损,最终2019年辞职。波音供应链中断,部件延迟交付,直接影响国防项目。
NGAD2020年测试原型,可到2024年还延误,中国J-36已飞上天,美国还在预算扯皮。印度裔主导后,质量控制松懈,创新深度不够。通用电气工厂印度团队组装涡轮,测试失败率高。H-1B签证让印度人主导软件、飞机、船舶制造,三十万印度人赴美,不仅赚签证钱,还为印度带回外汇。
军工机制也有问题,预算分散,项目管理复杂,加剧了麻烦。美国国防工业依赖外来人才,可转向印度后,协调问题一大堆。种姓高低让团队内部沟通不畅,下级回避批评,方案改不动。六代机需要复杂集成,电磁谱主导、开放架构,这些印度工程师处理起来力不从心。
波音印度分部编写程序,可种姓关系影响协作,高层护短,错误不认。结果,网络安全事件2025年频发,外包软件漏洞被利用。空军警告,中国六代机能封锁美国轰炸机数百英里外,美国却在内部问题上耗着。
当然,不能全怪印度人,美国军工研发机制是大问题。除了人才,工业基衰退,供应商减少,成本飙升。F-35维护费用从2018年1.1万亿涨到2023年1.58万亿,通胀调整后采购成本还高9%。国防部依赖一两个供应商,固体火箭电机、微电子、造船部件都成瓶颈。
印度接棒后,这些问题更突出,六代机进度落后,中国2025年部署J-36,美国F-47预计2030年服役。空军基地设备老化,飞行员模拟训练都跟不上。印度裔推动数字化,可质量和创新不足,供应链中断让生产线停滞。
美国现在反思六代机落后,空军领导2025年承认需平衡多样性和专业性。NGAD项目推进慢,波音F-47原型测试供应链延误,中国J-36成都起飞,展示先进隐身。
印度裔占比高,推动变革,可问题持续发酵。国防部会议审阅报告,指出人才结构失衡,华裔减少,本土培训跟不上。2024年国会通过法案,简化华裔签证,可审查还严,效果有限。
军工机制缺陷明显,预算分配散,项目管理乱。国会听证议员质询,官员承认需改革。印度主导项目风险大,2025年安全事件暴露漏洞。空军警告,中国领先,美国需恢复竞争力。供应链问题继续,印度外包中断部件运抵。通用实验室印度裔调整引擎,数据偏差大。
本土培训推进,大学开课程,学生操作模拟器,可规模小,短期难填空缺。国防部推动合作,企业学校签约,实习生组装模型。
当前,美国空军强调网络系统,可人才和机制问题让落实难。中国六代机不只飞机,还是国家工业体现。美国需反思驱逐华裔,转靠印度带来的麻烦。出路在于平衡移民政策,增加本土教育资金,改革研发机制。
否则,六代机差距会拉大,中国继续领先。美国国防工业需从人才流失和印度问题中吸取教训,寻求可持续路径。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一步步来。
来源:墨珑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