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叫晓妍,记忆中的家,始终被融融暖意包裹着。父母之间的恩爱,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为我的童年遮风挡雨,那是我内心深处坚实的依靠。母亲身为小学教师,性格温柔似水,每当我在成长中遭遇小烦恼,她总能用轻柔的话语,像春风拂过湖面般,将我的忧愁抚平。父亲作为医生,平日里工
我叫晓妍,记忆中的家,始终被融融暖意包裹着。父母之间的恩爱,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为我的童年遮风挡雨,那是我内心深处坚实的依靠。母亲身为小学教师,性格温柔似水,每当我在成长中遭遇小烦恼,她总能用轻柔的话语,像春风拂过湖面般,将我的忧愁抚平。父亲作为医生,平日里工作十分忙碌,经常在医院里步履匆匆,忙着救死扶伤,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错过我的任何一次成长瞬间。
尽管我们家不算大富大贵,可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被爱填得满满当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欢声笑语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回荡,温馨而又幸福。那时的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却没想到命运的转折会如此突然。
我出嫁刚满三个月,母亲就因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个瞬间,家中原本的温馨仿佛被一场凶猛的暴风雨瞬间席卷而空,只留下无尽的冷清与孤寂。曾经意气风发、充满干劲的父亲,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他不再有爽朗的笑声,变得沉默寡言,整日唉声叹气。独自一人时,他总是久久地凝视着母亲的照片,眼神里满是无法言说的落寞与思念。
心疼父亲,我想要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满心期待能让他在我的陪伴下重新找回生活的温暖。然而,父亲却婉言拒绝了,他说想守着这个充满回忆的家,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留存着他和母亲的过往。无奈之下,我只能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回去看望他。可每次回去,家中那股挥之不去的孤寂依旧浓烈,父亲的身影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显得愈发单薄,让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母亲离开后的第三年,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午后,父亲把我叫到身边。他犹豫了很久,脸上带着些许忐忑,才缓缓开口:“妍妍,你母亲走后,这屋子空荡荡的,冷清得让人心里发慌,我想着找个人搭伴过日子,你看……”听到这话,我一下子愣住了,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纪再找个伴,合适吗?种种疑问在我心头盘旋。但当我看向父亲,他那满头白发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刺眼,脸上的皱纹也仿佛在诉说着这几年独自承受的沧桑与孤独。我的心猛地一揪,实在不忍心拒绝,终还是点了点头,选择尊重他的决定。
不久之后,父亲把李阿姨带到了我面前。李阿姨比父亲小十岁,个子不高,身形微微发福,笑起来时,脸颊上会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眼神里满是和善与温暖。她轻轻走上前,声音柔和地跟我打招呼:“晓妍,你好呀,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跟阿姨说,我会照顾好你父亲的。”尽管她的态度十分亲切,可我心里总像是隔着一层无形的膜,对她只是礼貌性地回应,态度淡淡的。毕竟在我心里,母亲的位置无可替代,一时之间,我很难接受另一个人走进父亲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中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曾经冷锅冷灶的厨房,如今每天都飘出诱人的饭菜香,李阿姨变着花样做饭,每一道菜都饱含着家的味道;家里也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父亲的脸上渐渐多了笑容,人也变得精神起来,我心中的芥蒂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散。每次我回家看望父亲,李阿姨都会早早地忙碌起来,在厨房里穿梭不停,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饭菜便摆满了餐桌。那些熟悉的味道,每一口都温暖着我的胃,也渐渐温暖着我对她的心。她会在一旁笑着看我吃,还不时往我碗里夹菜,叮嘱我多吃点,那关切的模样,就像亲人一样。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到了生产的时候。偏偏这时,婆婆身体不好,无法前来照顾我。正当我满心焦虑与无助时,李阿姨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她跑前跑后,在医院里忙得脚不沾地。生产那天,我躺在产房里,紧张得手心全是汗,李阿姨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安慰我:“别怕,晓妍,有阿姨在呢,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她温暖而坚定的话语,就像一剂良药,让我慌乱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孩子出生后,李阿姨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和宝宝。她不辞辛劳地夜里起来帮我照顾哭闹的孩子,给孩子换尿布、冲奶粉;白天又忙着给我熬各种营养滋补的汤,只为让我能尽快恢复身体。她对孩子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总是抱着孩子轻声哼唱,那慈爱的眼神,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在那段脆弱而又需要关爱的日子里,李阿姨的悉心照料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心与温暖,我对她的称呼也不知不觉从“李阿姨”变成了“阿姨”。
李阿姨和父亲一起帮我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那些日子,我对李阿姨充满了感激,她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人。在之后漫长的18年里,家中满是温暖与欢笑。孩子上小学那天,李阿姨早早起床,帮孩子整理书包,还特意准备了一份寓意“聪明伶俐”的早餐,目送孩子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孩子生病时,李阿姨比我这个亲妈还焦急,彻夜守在床边,一会儿量体温,一会儿喂药,眼睛里满是担忧;每年暑假,我们一家人都会一起出游,去海边看日出,在山林间野餐,李阿姨总是忙前忙后,为大家准备食物、拍照留念,每一张照片里,都有她那和蔼的笑容。
然而,生活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去年九月,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医院电话,说父亲突发心梗,情况危急。我脑袋“嗡”的一声,扔下工作就往医院跑。等我赶到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我瘫倒在地,泪水止不住地流。
父亲葬礼后,亲戚提醒我,把父亲的房产证和工资卡收回来。其实,我的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我在心底早已把李阿姨当作家人,毕竟她悉心照顾了父亲长达18年;可另一方面,亲戚的话又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让我忍不住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此后的日子里,这些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我努力想要摆脱这种无端的猜忌,却始终做不到。
直到有一天,我回家拿东西,看到李阿姨在翻父亲的抽屉。那一刻,那些被我压抑许久的怀疑瞬间爆发,我冲过去质问她在干什么。李阿姨慌张地解释,她在整理父亲留下的东西。可此时的我,满心都是怀疑,根本听不进她的解释,对她的防备又多了几分。从那以后,我每次回家,都会不自觉地留意她的一举一动,稍有不对就警觉起来。李阿姨似乎察觉到我的敌意,对我更加小心翼翼,说话做事都变得谨小慎微,我们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和尴尬。
父亲头七刚过,我和丈夫一起回家,打算和李阿姨说明白,她照顾父亲这么多年,我不会让她搬走,房子她可以继续住,可要过户到我名下,父亲的存款也可以给她留下一部分养老。回家路上,我心里五味杂陈,既希望能妥善解决这件事,又害怕伤害到李阿姨。
到了家门口发现门锁着,我拿钥匙开门后,屋内一片寂静,李阿姨的房间空荡荡的,她的东西都不见了。我心里一惊,赶紧给她打电话,可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这时,邻居张大妈过来串门,看到家里情况,委婉提醒道:“晓妍啊,这李阿姨该不会卷了东西跑了吧?你快看看家里少了啥。”我心里一紧,赶紧跑去翻放重要物品的抽屉,发现父亲的存折不见了。我脑袋一片空白,没想到李阿姨真的是这样的人,之前的好都是装出来的,亏父亲还那么信任她。愤怒和伤心充斥在我内心,我心里又气又急,在屋里来回踱步,满心都是被背叛的愤怒。可冷静下来,看着父亲和李阿姨曾经的合照,过去李阿姨对我们的好涌上心头,我实在不愿相信她是这样的人,也许事情另有隐情。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发现一个旧笔记本,是父亲的日记。怀着好奇和思念,我翻开日记,里面记录着父亲和李阿姨的点点滴滴。原来,李阿姨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生活很孤单。和父亲相识后,两人很谈得来,都想找个伴互相照顾。李阿姨对父亲是真心的,她知道父亲身体不好,专门去学营养搭配,变着法给父亲做好吃的。看到这些,我的心像被重重击了一下,想起李阿姨平时对我的好,心里满是愧疚。我又想起我生产时,李阿姨不眠不休的照顾我。我决定先找到李阿姨。
我四处打听李阿姨的下落,问遍她的亲戚朋友,终于得知她可能回了老家。我毫不犹豫地踏上寻找她的路。到了李阿姨老家,那是个偏僻的小村子,我一家家打听,终于找到了她。看到我的那一刻,李阿姨眼里闪过一丝惊慌,随后低下头,像个犯错的孩子。我走上前,轻声说:“阿姨,我不是来兴师问罪的,我想听听您的解释。”李阿姨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原来,她儿子在外地买房急需钱,她又不好意思跟我说,就拿走了存折。她知道这样不对,想等凑够钱就还回来,可又怕我不理解,所以才不辞而别。听到这些,我眼眶红了,拉住李阿姨的手说:“阿姨,是我不好,一直没把您当家人,还误会您。钱您先用,房子您也一直住着,以后这就是您的家。”李阿姨愣住了,随即泪水夺眶而出,我们紧紧相拥。
从那之后,李阿姨和我一起回了家。我打心底把她当成亲妈,家里又有了欢声笑语。
经历这场风波,我明白了亲情和信任多么珍贵。爱不该被怀疑和误解左右,只要用心感受,就能发现身边的美好。如今,李阿姨安心在这安享晚年,我也倍加珍惜这份难得的亲情。
来源:情浓酒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