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警徽闪耀处,皆是藏蓝热血书写的动人篇章。这里没有电影里的惊心动魄,只有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没有虚幻的英雄光环,只有无数个日夜的默默耕耘。每一名警察,都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翻开扉页,有初入警营的青涩与憧憬,有直面危险时的无畏与果敢,有守护平安时的奉献与执着,有
警徽闪耀处,皆是藏蓝热血书写的动人篇章。这里没有电影里的惊心动魄,只有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没有虚幻的英雄光环,只有无数个日夜的默默耕耘。每一名警察,都如同一本厚重的书。翻开扉页,有初入警营的青涩与憧憬,有直面危险时的无畏与果敢,有守护平安时的奉献与执着,有服务群众时的耐心与周到......即日起,“平安安阳”推出“我的从警故事”专栏,持续记录民辅警的成长之路,与您一同聆听他们的从警故事......
我是机场分局民警常耘玮。
这些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逐渐从新警“小常”成长为了“一杠三”的“老常”,尽管队友们有时还叫我“小常”,但在我看来,自己已经成了“老警”,回望我的从警路,从热浪翻滚的特警训练场转战到崭新辽阔的红旗渠机场成为一名机场公安民警,这份独特的经历也给予了我独有的体悟。
在特警队练的是
“铁脚板”和“硬心肠”
2017年,凭借着对特警的憧憬和崇拜,我义无反顾从银行辞职选择特警队,每天缠着领导和老民警申请到突击队开展训练,想成为电视上那样的特警队员,最终,领导和老民警“不受其烦”,对我进行了全面考验,我如愿以偿加入特警突击队。记得那时候脑子里就仨字儿:练!拼!干!安阳特警,讲的是实战。两次全省大比武,记忆特别深。不是因为我拿了啥大奖,是那股子劲儿。大夏天,几十斤装备绑身上,爬楼、越障、瞄准射击,汗流进眼睛里都顾不上擦,心想不能给特警这支队伍丢脸!那次团体拿了个历史最好名次,几个战友累得坐地上相视一笑,汗水也从头上流进嘴里,那滋味儿又咸又涩,但比喝啥都解渴。
但与之相比,真正考验的是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任务。执勤值守、应急处突、抢险救灾……那是家常便饭。风里雨里,一站可能就是大半天。老搭档小李总笑我:“老常,你这脚板真是铁打的!”可他不知道,2021年特大暴雨,城区淹成河,我们在齐腰深的水里泡了整整一天一夜。当时腿被水下钢筋划了道大口子,疼得钻心,可一扭头,看见楼里还有老人趴在窗边喊救命,啥疼都忘了。背出那位大娘时,她冰凉的手抓着我的胳膊,声音发抖地念着:“谢谢警察同志...”那一趟,我和战友们硬是救出来几十号人,出来时皮肤都泡皱了。那段经历让我懂得,特警的“硬心肠”,是对坏人的;对这身警服守护的老百姓,心肠软着呢!
转战机场
手忙脚乱的“新兵”
左一为常耘玮
干了六年特警,2023年5月,按照组织分配,我转岗至新成立的红旗渠机场分局。说实话,刚进那明亮宽敞的航站楼,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飞机起落的轰鸣,眼花缭乱的指示牌,厚厚的民航法律法规......以前写篇300字的宣传信息就头大的几个战友互相瞅瞅,都有点懵。训练比武我们在行,可怎么写方案、定制度、搞汇报?说实话,由“武”转“文”,总觉得拿起笔杆子,比拿枪还沉!
再加上我们分局刚起步,在安阳公安史上也是新的篇章,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我这个新上任的支部书记,成了所谓的“火车头”。记得刚到机场时,夜里基本上睡不着觉,总觉得我这个“司机”开不好这趟充满希望和未来的“列车”,会愧对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于是,我带头啃书本,厚厚的民航法规、空防安全要求,看不懂就查,查不到就问航司的、问有经验的兄弟单位。多少个晚上,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我们一起并肩战斗,大家愁眉苦脸地盯着电脑屏幕,抓耳挠腮地想措施、制方案。记得同事老王有一次被一篇总结憋得面红耳赤,把笔一摔:“老常,这比打狙击、抓坏人难多了!”我乐了说道:“打枪我们知道三点一线、远近回收、修正偏差,写材料也一样,掌握技巧,捋清楚头绪就行。”其实在安慰他的同时,我心里也打鼓,但也得硬撑着。
同时,我还考虑到不能光埋头写,也得抬头看路,队伍得带起来,打磨成“顶呱呱、嗷嗷叫”的队伍,我在心里琢磨着,要把特警那种准军事化管理、讲究规范效率的精神借鉴运用在这片新战场。我跟一帮“新手们”,开始抠细节,一份份文件咬文嚼字,梳理出“日、周、月”任务清单。小刘现在管这一摊,他后来跟我说:“常哥,你那本‘工作清单宝典’,简直是我们的‘武功秘籍’,现在办啥事都有章法了,心里不慌。”
“铁脚板”的新路数
“大老粗”也能搞新潮
右二为常耘玮
适应了新环境,心思就活了。特警练的是快准狠,可机场安全不是儿戏,得从空防宣传、无人机管控到证件办理,样样盯死。刚开始,这帮“大老粗”们哪懂这些弯弯绕,但那股子拼劲儿没变,上手就干。
先说空防宣传,机场最重要的就是空防安全,可附近村庄的老百姓对这个“空防安全”一无所知,根本就不了解烧秸秆、放烟花、无人机喷农药等日常行为影响飞行安全。于是,按照分局党委安排,我和战友们深入机场周边村庄去搞宣传,跟老乡们面对面唠嗑。记得第一次去伏道镇,村民们还当我们是来抓人的,我赶紧解释后才让村民们明白。可是,但靠我们这十几个人根本无法将空防安全宣传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创新提出“1、3、4”宣传法:分局搭台子,政府、派出所、机场公司三方撑腰,从宣传群到周边村庄、交通要道全覆盖。去年,硬是挂起100余块净空标语,发出去2万多份资料。同事小崔现在管这摊,他笑着说:“常哥,你这招真灵,现在周边老百姓心里都绷着净空保护这根弦儿!”
无人机管控更是个硬骨头。记得去年夏收季,一架植保无人机误闯禁飞区,警报一响,同事们立马出动。我一边指挥反制,一边联系飞手,那小伙子很慌张:“警察同志,我真不知道规矩!”我没二话,直接带他到分局便民服务中心,手把手教报备流程与工作规定。截至目前,共解禁备案265架农业植保无人机,还协助农业部门顺利保障150架“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作业。其中,相关植保无人机管理助农护田创新做法被河南广播电视台平安中原栏目及《安阳日报》等媒体报道。
证件办理也是关键一环。新员工小李申请时材料不全,像“无头苍蝇”急得团团转,同时又担心补完材料就到晚上了,没有人员办理,影响第二日早上航班保障。于是我连夜帮他补齐,对他说,我们24小时在线服务,鉴于此,还制定出“一站式”办理流程,便于从业人员“一次性”办结。在我看来,如果他没能按时参与航班保障工作,很可能间接影响工作状态,继而影响空防安全,我们主动往前迈一步,就能减少这个连锁反应。维护空防绝对安全,就得从源头上防风险。
以前的老领导来看我,拍着我肩膀说:“小常,机场工作更细致,但那份责任心、那股子冲劲儿,没变!”
确实,变了的是做事的方式方法,没变的是这颗“公”心,是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儿子总说:“我爸在机场,虽然不扛枪站岗了,但他守护着大家旅途的安心。”这话听着,比我当年拿奖还甜。
咱就是个普通警察,干的都是分内的事。要说有啥特别,可能就是这身警服穿久了,那份想让老百姓安心、想保护一方平安的念头,根深蒂固了。就像我的称呼,从“特警小常”到“机场老常”,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大家伙儿心里的那个“小常”,一个穿着警服、想干点实事儿、让信任你的人安心的普通警察......
来源:平安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