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如何征服怕辣的日本人?年售2.3亿,蝉联料理榜首15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08:15 1

摘要:作为一个全民崇尚健康的国度,日本的饮食健康能够位居全球前十的行列,而就是这样爱好健康饮食不喜欢吃辣的日本人,却痴迷于中华料理麻婆豆腐,这显然不太符合逻辑,那么这其中有着什么隐情呢?

作为一个全民崇尚健康的国度,日本的饮食健康能够位居全球前十的行列,而就是这样爱好健康饮食不喜欢吃辣的日本人,却痴迷于中华料理麻婆豆腐,这显然不太符合逻辑,那么这其中有着什么隐情呢?

一、麻婆豆腐的受欢迎程度

麻婆豆腐在日本有多受欢迎呢?只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在中国的餐桌上,麻婆豆腐是一道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常下饭菜,甚至家里来了客人,它都要被主人家考虑是否适合上餐桌。

而日本的富士产经集团在2022年发布的《日本中华料理白皮书》中,麻婆豆腐竟然登上了最受欢迎中华料理榜首,最不可思议的是,它已经连续蝉联了榜首15年。

不是日本本土菜系的麻婆豆腐,在日本的年购买量能够达到2.3亿份,甚至位于日本东京的池袋还开有一家“麻婆豆腐主题餐厅"。作为一个日本人想要在这家餐厅吃的麻婆豆腐,是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约的,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除了堂食现做的麻婆豆腐之外,便利店里的麻婆豆腐料包也是经久不衰的明星产品。来自与日本冷冻食品协会的数据明确显示,单单是麻婆豆腐的料理包一项,就占到冷冻中餐市场份额的47%!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还因为喜爱麻婆豆腐而衍生了麻辣社交。日本京都大学心理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在共享麻婆豆腐会时会产生“同甘共苦"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试想一下一群日本职员,坐在餐馆里体验一起被辣哭的魔性场面,当真是会让人忍俊不禁,也正是因此麻婆豆腐成为了日本公司聚餐的首选。更加夸张的是日本主妇对麻婆豆腐的喜欢,为了让孩子更喜欢吃饭,有主妇表示她们每周会做三次麻婆豆腐。

在NHK出品纪录片《麻辣外交》中,麻婆豆腐就是妥妥的主角,它的意义被日本媒体美化,已经由一道菜品升级成为一种麻辣理念,看着这些让人咋舌的数据,大家是否也不理解,原本不喜吃辣的日本人,为什么会对麻婆豆腐如此痴迷?

这其中其实另有玄机!

二、此麻婆豆腐,非彼麻婆豆腐

有一位来自四川的日本主妇朋友,去年冬天的时候带孩子到日本旅游,偶然在横滨的街头遇到了一家卖麻婆豆腐的餐馆,几天来一直在吃清淡日本料理的一行人,便想进去解解馋,其中就点了一道麻婆豆腐。

结果还没吃完,这位主妇朋友就在朋友圈发图文吐槽:“啥子?这一盘也能叫麻婆豆腐?四川人表示不同意。”而正是这样的麻婆豆腐,对于日本人来说,已经是极致的味觉挑战。

这位朋友回来告诉我,当看到其他桌的日本客人吃麻婆豆腐时被辣的扭曲的嘴脸,她甚至怀疑两桌吃的麻婆豆腐,不是来自一个厨师,更不明白这一点辣都受不了的日本人动辄剖腹的血性来自于哪儿?当然这只是一句调侃。

带着这些疑问,我还特意咨询了之前在日本流过学的朋友,他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日本很难吃到正宗的中华料理,因为他们都是带着“和”风的。

而麻婆豆腐的"基因改造"工程中国人先开始的,这件事情早在1958年就已经开始酝酿了。那个时候有一位叫做陈建民的四川厨师,在东京的新桥开了一座四川饭店。

一开始这是一家口味极为正宗的四川饭店,但是那些让人极度爽辣的四川菜对于日本人来说却是一种酷刑。因为日本人少食辣椒,日常饮食之中基本不会添加辣椒,所以他们对辣的承受能力极低,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聪明的陈建民就给麻婆豆腐做了“整形手术”。

经过反复的试做研究,他将原本正宗的郫县豆瓣酱替换成了日本的调味料味噌,原本大量使用的花椒也减至一半,同时还将甜度提高,以中和掉一部分辣味,结果是,这一改造在日本市场大获成功。

后来东京电视台,举办过一个叫做《料理战国志》的美食节目,节目当中陈氏改良的麻婆豆腐就被端上了舞台,请各位资深评委品尝后,判定出改良后的麻婆豆腐辣度减少了2/3,但是这道菜的整体鲜味却提升了40%,更适合日本人食用。

有了陈建明打响的第一炮,各种系列的中华料理,就都开始尝试顺应日本人的口味做出一些改变。就是这些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有些变了味道的菜品,在日本食客眼中却是一道道珍馐美味。

三、只是麻辣的诱惑?还是有人推波助澜!

麻婆豆腐开始在日本市场打出名气之后,日本本土人也准备在这场麻辣盛宴中分一杯羹。早前早稻田大学饮食人类学教授佐藤真由美在《和食的悖论》中指出:"日本人通过可控的辛辣体验获得冒险快感,就像在迪士尼坐过山车——看似刺激实则绝对安全,这一理论给了更多人吃辣的勇气。

于是日本的连锁餐厅"东京麻辣计划"就开始一步步地引导顾客提升吃辣等级,他们把菜单的辣度分为了10个单位,想要选择最高级的顾客都是需要签免责协议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一种变相宣传。

当然除了餐厅经营者之外,食材供应者和其他先关产业从业者也不甘落于人后,其中日本豆腐协会可谓是用心良苦,他们每年投入20亿日元进行健康营销。更是在官网上推出了:"吃一份麻婆豆腐=步行40分钟消耗的热量"的健康理念。这种宣传方式让很多人在潜意识里认为"吃麻辣=减肥"。

对于豆腐协会的做法,最赞同的当然是日本的农林水产省。众所周知日本属于一个岛国,物资相对匮乏,粮食安全是他们一直非常重视的问题。早在二战期间,日本的出现过严重的无大豆可用的境遇,这种境遇让他们心有余悸,于是开始在战后积极的扶持农民们大豆种植。

目前日本的大豆种植量是战前的五倍之多,那么这么多大豆除了做纳豆之外怎样消耗呢?做豆腐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随后豆腐的消耗量又成了一个新问题,而日本人一直是懂得价值最大化的,要知道仅711一家便利店就能用国产大豆开发出18种麻婆豆腐衍生品,的确是最大化的物尽其用,主打的就是一点都不能浪费。

而各大美容杂志为了蹭热度,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他们认真的告诉女性们"辣椒素抗老说",这就让一部分本来畏惧辣椒的女性们,也跃跃欲试。

大家还记得90年代末风靡一时的动画片《中华小当家》吗?其中就有一集叫做"魔幻麻婆豆腐"的篇章,讲的就是麻婆豆腐。动画片的制作方用“六位一体”的理念,将麻婆豆腐赋予了哲学感,同时增加了麻婆豆腐的神秘感,这样的麻婆豆腐瞬间变得高级起来。在这部动画片播出之后,日本豆腐的销量空前暴涨,达到了原来的3倍。

麻婆豆腐的受众群体迅速向往扩张,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开始接受并爱上麻婆豆腐,因为他们觉得吃麻婆豆腐是一件很“酷”、很流行的事情,显然这一道菜成了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货币。

这边年轻人爱上麻婆豆腐是因为它够“酷”,那边养老院的麻婆豆腐也受到青睐。豆腐软嫩易食,好消化本就适合老年人食用。但是麻辣鲜香的麻婆豆腐老年人能接受吗?来自长野县某养老院的一名厨师长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南瓜泥增加甜味,红油还是用高汤来代替,一道改良了又改良的养老院版麻婆豆腐出品。已经90多岁的爷爷奶奶,特别喜欢体验这一种'微叛逆'的快感。

结语: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日本餐桌上麻婆豆腐的品种之繁复,早已经超越了初始创造者中国人的想象,“明太子麻婆豆腐”、“章鱼烧麻婆豆腐”已经让它越来越具有日本地方特色了。

就像日本饮食评论家山本益博感叹的那样:"现在的日本麻婆豆腐,就像混血美少女,我们明知她的祖籍在四川,但是怎么看都是一枚东京辣妹!

【参考资料】

1. 富士产经集团《日本中华料理白皮书2022》

2. NHK纪录片《麻辣外交》(2020)

3. 佐藤真由美《和食的悖论》(岩波书店,2018)

4. 日本豆腐协会官网统计数据

5. 东京营养研究所《功能性食品研究报告》(2021)

6. 《东洋经济》特辑《便利店改变日本》(2019)

7. Sunrise公司《中华小当家》制作访谈录

来源:老烟斗官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