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多数拓品粉丝的心目中,他们家是属于产品线很齐全,更新也很勤快的一个品牌。但哪怕是这么讲求效率的拓品,在研发旗舰的时候脚步也是一再放慢的。他们家的万元分体系统D900+A900套装前后酝酿了一年多,直到今年年中,在调整了无数个版本后,大家终于迎来了他们正式上
在大多数拓品粉丝的心目中,他们家是属于产品线很齐全,更新也很勤快的一个品牌。但哪怕是这么讲求效率的拓品,在研发旗舰的时候脚步也是一再放慢的。他们家的万元分体系统D900+A900套装前后酝酿了一年多,直到今年年中,在调整了无数个版本后,大家终于迎来了他们正式上市的日子,其中D900售价11999,A900售价7999。
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评分:
评分标准说明:每一期评分包括声音评价和客观表现两个部分。声音评价包括素质表现、风格适应和特色彰显三方面,主要评价的是产品本身的解析力、信息量、空间感等素质指标,对于不同器材和音乐风格的适应性,以及调音风格的独特性和耐听度。客观表现包括用料工艺、使用体验和创新亮点,主要评价的是产品的用料、做工、性能、体验,以及技术或是设计上的创新性。满分为五颗星,一星两星表示仍未达到相同定位产品的应有水准,三星意味着处于同样定位产品的平均水平,四星是表现较为突出,五星指的是无可挑剔。
关于900套各方面的详细表现,请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链接
视频时间轴
开场白
0分21秒-1分37秒
客观体验
1分38秒-4分56秒
声音表现(含云试听)
4分57秒-12分04秒
器材评价
12分05秒-13分26秒
客观体验
说到旗舰机器,不管是播放器还是台机,几乎都清一色地把体积做得特别大,料堆得特别足,没点空间和力气是玩不动的,而拓品这套旗舰算是在堆料的前提下把空间和重量压缩到了极致。他们家在自己过往的主流机器上,不管模拟还是数字部分均采用开关电源,最新的D900和A900也延续了这一思路。这样带来的好处是两台机器的厚度都比较薄,重量对于我来说也能轻松移动,而且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量不大,可以直接在桌面使用,也能放入小体积的桌面架子。当然,老烧们肯定是更加追捧供电较为稳定和干净的线性电源的,很多品牌的器材也会把自家使用的高端环牛作为重要的宣传亮点。但说实话,对于希望器材能够兼顾桌面和二声道场景的用户来说,开关电源带来的便捷性又实在让人难以割舍。至于对声音的影响,我觉得最终还是得看工程师自己怎么调。
因为体积偏小的缘故,D900在背后接口的设置上是有所取舍的,将有限的空间腾了不少给数字接口,RCA同轴和光纤输入都配了两个,USB配齐了B口和C口,也加入了当下比较流行的I²S口,非常全面。因为这台机器自带前级功能,所以有线路输出和前级输出口各一对,空间有限,就只设置了XLR平衡口,没给RCA单端口,在购买线材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而A900背后直接设置了3对单端/平衡通用的线路输入口,以及一对XLR前级输出口;正面的耳机接口更是丧心病狂地设了3对,两个4.4平衡口,两个四芯平衡口以及一对6.35单端和三芯平衡通用口,可以设置独立输出或者同时输出。而且接口用的还是音质和品质都久经考验的Neutrik,用量几乎是别家的两倍了。
玩惯了设计简洁的HiFi器材的烧友可能一时半会不太理解拓品这种应有尽有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冗余的设计思路,这其实是拓品将自己在专业音频线的经验带到了HiFi线,让自家机器能够尽量满足多场景的切换需求。背后的接口足够丰富,就可以同时接入耳机和音箱系统,快速切换;也可以直接接入多套系统进行横向对比。同理,正面的多个耳机口可以同时使用,也方便了在试听对比的时候无缝转换,不需要反复插拔。
操作方面,两台机器搭配了拓品现在最常用的2英寸全彩屏幕,可以通过右侧的三个按键和音量旋钮配合操作,旋钮既可以进行音量调节,又支持自定义功能,远程操作可以依赖遥控器。过往他们家用的都是公版的塑料遥控器,这回一步到位配了一整块铝合金CNC的遥控器,质感大大提升,拿来盘一下手感也不错。
声音表现
对于900套装,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估计是拓品自研的全分立1比特解码架构PSRM到底表现如何,但大家关注耳边开箱频道可能并不想听枯燥的技术解读,毕竟品牌官方和一些其他的圈内大佬已经对这项技术有非常详细的解析了,我在这期视频里还是想更多向大家分享自己最真实的使用体验。
虽然这两台机器是一个官方套装,但分开使用也是各有特点,玩法是非常多样的。我个人更喜欢的是D900,如果只打算入手其中之一,我一定会推荐它。这款解码是拓品在产的所有解码里应用性最广,调音最百搭的一款,有着足以越级打怪的细节还原能力和开阔又规整的空间感。很多人听到我说一台机器“素质高”,会容易把它的音色理解为干冷凝滞的“数码声”,其实那是因为信息量的呈现还不到位,密度和力道都出不来。而D900虽然本身售价不过一万出头,但它的解析力堪比价位是它两三倍的一些高端解码,结像顺滑,层次明晰,而且它的背景非常干净,透明度很高,这就保证了你可以轻易感受到那些平常不易被察觉的细腻变化。同时它的动态表现也是大开大合,在乐曲的细微之处相当沉稳,高潮部分又能迅速释放出积压的能量。
如此高的密度和海量的细节,要让人听着“舒服”其实是很难的,早年拓品的一些中低端型号就偶尔会出现大量细节堆叠在小空间里,听着比较累的情况。但D900的处理相当高明,不但扩展了横向声场的规模,也把纵深做得非常到位,让细节的排布更加井然有序,主次也较为分明,这保证了它的声音风格不管是放在耳机系统还是二声道系统上,都极其舒展耐听。
在我看来,D900已经在拓品过往众多优秀解码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了突破,在极尽真实的同时又有着良好的鲜活度,而A900相较之下会更加符合大家对拓品家放大设备那种中正直白的固有印象。我之前把玩过拓品的B200、LA90D、A90 Discrete等多款功放和耳放,它们几乎清一色选择的都是极其素净的风格,A900则是将这种风格做到了极致。它有着清淡内敛的音色、宽广的声场和稍显凌厉的线条,并且削去了一部分的泛音及残响,整体速度偏快。同时它也是拓品目前驱动力最强的一款耳放,即便是面对HIFIMAN SUSVARA UNVEILED这种超旗舰平板大耳,也能呈现出不错的细节和动态表现,而且背景非常清澈,这就让它成为了一款万元内极具参考性也较为百搭的设备。
但因为它几乎将所有技能点在了硬素质上,如果是针对音乐欣赏的需求,可能会有些烧友认为它的声音缺了几分韵味和感染力。如果说D900是一台几乎可以无脑盲狙的解码,那么对于A900,我会建议大家在入手前最好先试听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当D900和A900作为一个套装用来欣赏音乐时,对于录音的水准要求是比较高的,它们不会给制作粗糙的录音加入额外的染色,而是全心全意追求“真实感”。因此在演绎同样以真实为美的古典曲目时,它们就显得游刃有余。比如在聆听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时,钢琴和四种弦乐的音色都显得精致又通透,高频的延展度出色,中低频也扎实沉稳,合奏部分的听感和谐且自然。但如果你要用这个套装来回放那些制作水准参差不齐的流行乐,就经常会感觉这个声音少了点“人情味儿”。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只保留D900的海量信息,将放大部分的口味换成低频更浑厚澎湃的类型,那么整体的氛围感会更宽松,若中频能再加一点润泽的染色,那整套系统对录音的包容度就会更好,流行味儿更足。
在900套之前,拓品家人气最高的旗舰型号是解码耳放一体机DX9,它在风格上和900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选择了拓品最擅长的中正路线。但900套毕竟已经用上了全新的自研解码架构,信息量比DX9有了显著提升,再加上放大部分的供电和隔离也做得更到位,驱动力更强,所以它的声音细腻度、空间感和纯净度都比DX9要优秀不少,音色也更加饱满。我觉得老用户们如果预算充足,是真的可以无脑升级的,还在犹豫的朋友不妨听听接下来的这段云试听对比:
云试听曲目:
舒伯特《鳟鱼》
云试听系统:
【避震】
AUDIO BASTION
【电处理】
线圣 NIAGARA
KOJO TECHNOLOGY
【音源】
YBA SIGNATURE PLAYER
(电源线:晶彩 MONET)
解码前级搭配一:
拓品 DX9
(电源线:音乐丝带 VALHALLA 2)
解码前级搭配二:
【解码】
拓品 D900
(电源线:天仙配 REFERENCE G6)
(喇叭线:线圣 RED WOOD)
DX9是拓品在15周年之际推出的一款里程碑式作品,它的实力放在今天也是相当过硬的。而900套比起它主要的提升我觉得不单单是在于解析、声场这些硬指标,还在于对音乐的理解。DX9的声音放在二声道大系统上还是显得有些拘谨,而900套的声音会更加开扬大气,空间也更立体,可以说是拓品迄今为止在二声道系统上表现最好的一套产品,为烧友接下来的升级留足了空间。
器材评价
总的来说,900套是可以完美胜任监听工作和音乐欣赏两种使用场景的,它的功能齐全,设计上也照顾到了极其复杂的切换对比需求,再加上体积控制得非常友好,用起来很省心。论素质,它已然具备了足以越级打怪的强大实力;论乐感,我觉得它是拓品家族除了R-2R解码器半人马座之外,音色最鲜活耐听的型号。而如果你想要挖掘更加深入的玩法,那么D900和A900各自都具备出众的实力,有着强大的搭配潜能。
从我自己这段时间的使用感受来说,这个套装如果用于监听那绝对是一步到位了。不过,在平常欣赏音乐,尤其是听流行人声的时候,我还是更倾向于用YBA SIGNATURE这类声音个性更突出,带着染色的前级来搭配D900,从而兼顾素质和听感。截至这个视频发出的时间,900套已经上市有一阵子了,不少用户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反馈。如果大家挖掘出了喜欢的玩法,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一下心得~
关于拓品D900+A900套装,这一期就讲到这了,如果大家对本期内容有任何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耳边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