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如何让千年唐诗“活”在当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16:58 1

摘要:从杜甫文化广场到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从《人面桃花》微短剧到双语IP“李小白”,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复兴正在古都西安悄然发生……作为唐代都城长安,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曾在长安留下大量描绘城市风貌与人文精神的诗篇。

从杜甫文化广场到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从《人面桃花》微短剧到双语IP“李小白”,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复兴正在古都西安悄然发生……作为唐代都城长安,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曾在长安留下大量描绘城市风貌与人文精神的诗篇。

据统计,“长安”一词在《全唐诗》中出现过1400余次,如今,这座城市正以唐诗为媒,开启一场贯通古今的文化觉醒。

2025年9月,《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提出用三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介绍,《实施方案》以“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为宣传口号,以地理坐标与文化意象的双重维度诠释西安作为“唐诗之都”的精神内核。其基本原则包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价值和当代创新发展融合起来;拓宽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具备中华文化风格的新文化IP生态;打造出一张集历史记忆、绿色生态、现代时尚、保护传承、市民休闲于一体的靓丽现代都市文化名片。他表示,此举是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务实举措,对助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旅融合 诗意照进现实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建设“唐诗之都”的抓手和灵魂。近年来,国内“唐诗热”不断升温,“跟着唐诗去旅行”已成为西安文旅市场的新热点。

西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表示:“唐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山河旅行指南’。”

根据《实施方案》,西安市文旅局将依托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足迹,率先推出“曲江流饮辋川烟”朝圣之旅和“秋风生渭水”怀古之旅两条线路,未来还将推出“终南阴岭秀”等唐诗山水旅游线路。

“今天,在大唐不夜城,游客可以和李白对诗;未来,在大唐西市,可以和杜甫饮酒,在顺城巷,可以和白居易、元稹吃泡馍,看秦腔。”左东介绍,这种跨越千年的人文体验,正是西安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今年,西安市文旅局还计划举办首届“跟着唐诗去旅行——西安青少年文旅知识大奖赛”,将唐诗文化内涵和西安文旅资源结合起来,吸引年轻一代参与。

文物“说话” 千年诗意再现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西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2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拥有各类博物馆163座。

从半坡文明的原始曙光,到周秦汉唐的盛世长歌,唐诗,作为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至今依然熠熠生辉。而博物馆馆藏文物更让唐诗场景“活”了起来。这里的三彩三花马仿佛还在回应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迈,乐伎俑仍演绎着白居易笔下“缓歌慢舞凝丝竹”的宫廷盛景。

西安市文物局以“诗地融合”为主线,系统推动文物保护与创新利用。“我们让文物成为唐诗的‘解说员’。”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冯健介绍。

2024年起推出的《文物会说话》系列大讲堂,从唐代服饰妆容到长安夜生活,广受公众欢迎。冯健介绍,今年西安市文物局还将在西安火车站核心区,举办“唐诗里的长安”主题展示,通过“文物+诗歌+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构建开放式文化空间,让旅客在出行间隙也能感受唐诗魅力,真正实现“让文化走进生活,让公众亲近历史”。

此外今年9月,西安博物院将推出“风雅长安——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以馆藏“清仿元赵孟頫《摹王右丞辋川图》卷”为核心蓝本,运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王维诗歌创作背景,运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数字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集学术性、文化性、互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字沉浸展览,让观众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触摸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唐诗长安。

长安实践 诗意与现实交融

据长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永涛介绍,作为唐诗文化的核心承载区,长安区至今留存杜甫、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遗迹86处。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即诞生于长安桃溪堡村。

2023年,长安区提出“山水长安·唐诗故里”文化IP构想,打造“两纵两横多节点”的文化旅游新布局,推敲园、少陵园、韦氏故里等多个唐诗主题公园相继落成。

杨永涛介绍,在长安取景拍摄,灵感来自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微短剧——《人面桃花》也即将上线。

下一步,长安区将加速“诗圣里”建设,精研“人面桃花”开发,升级长安公园、潏河湿地公园,打造唐诗文化主题公园及“唐诗里的爱情”主题街区,构筑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创意产业于一体的唐诗文化传承高地。此外,还将推出“唐诗之旅”精品线路,形成“点上有故事、线上有文脉、面上有品牌”的唐诗文化传承格局,并举办“山水长安·唐诗故里”文旅推介、“唐诗里的长安”群众活动,力推唐诗主题文艺精品,让唐诗进校园、进社区、进生活。

曲江创新 唐诗IP破圈传播

曲江是唐诗中的“高频词”,《全唐诗》中有关曲江的诗歌达500多首。

近年来,曲江新区深耕唐诗文化,将古典诗意融入现代景区建设,创作出一批充满唐诗意象的景点与项目,成功打造多个“出圈”全国的唐诗IP形象。早在之前,位于曲江新区的“西安有条古诗词路”就曾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一步一诗,灯火阑珊,这就是中国式浪漫”“一击即中的美,最美的长安原来藏在诗词里”“这是独属于西安的浪漫与深情”。

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常文芝表示:“曲江处处都是文化、处处充满诗意。”

作为全市文旅融合主阵地,曲江新区将依托优势资源,聚焦文旅融合,深挖唐诗内涵,按照“以诗为魂、诗景一体、诗游融合”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产品为支撑,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唐诗韵味的沉浸式文旅场景,着力推动唐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常文芝介绍,曲江新区将持续推出全新沉浸式互动演艺,开展话剧《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全国巡演,“让李白、杜甫等唐诗人物从诗句中‘走出来’、‘动起来’”。同时强化“李小白”双语人物IP运营,用生动活泼的形象向外国游客宣传中国传统故事。

常文芝还透露,曲江飞行剧院将于9月正式营业,再现“春风得意马蹄疾”等经典诗句场景。正在全力推进的2026年“长安灯会”将提前至元旦举办,围绕“唐诗”“文物”“非遗”三大核心主题,营造“一步、一诗、一景”的沉浸式场景。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