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孩怕自己笨,老人最怕死亡,女人担心自己丑,男人害怕穷和软,这四点只要抓住一个,就能洞悉人性,进而赚得丰厚利润。
小孩怕自己笨,老人最怕死亡,女人担心自己丑,男人害怕穷和软,这四点只要抓住一个,就能洞悉人性,进而赚得丰厚利润。
数十年前,有位“慈祥”的老太太,凭借对老人的心思,三年内换了九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头衔,居然“割韭菜”80亿!
这个被誉为“行走医学百科全书”的老太太,名叫刘洪斌,曾经是位每月仅领几千元养老金的退休工人。
没想到,她一不小心太入戏了,演着演着竟真把自己送进了“小黑屋”。说实话,奥斯卡都得向这位老太太讨教,真该给她个“小金人”!
这位老奶奶的故事得从她退休那会儿开始讲起。
刘洪斌在老家的单位一干就是一辈子的体力活,退休之后就每天窝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
她盯着电视上那些专家侃侃而谈,突然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要是自己现在也能在荧幕上露脸,那该多体面啊。
事情讲多了就没意思了,机缘也挺巧的。2013年冬天,北京一个专门拍保健品广告的剧组跑到沈阳招演员。
导演愁得很,找不到合适的像老中医的演员,结果在公园晨练的人群中,一眼就看上了刘洪斌。
这位老太太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讲话也慢悠悠的,站到镜头前看起来还真有点“专家”的风范。
就这么着,她被选上了。三天后,刘洪斌穿着借来的藏青色中山装,坐在临时改造的摄影棚诊室里,对着提词器结结巴巴地念出了那句改变人生的第一台词...
这可是她第一次拍广告,结果赚了几千块的酬劳,真是顶她几个月的退休金呢。
从这儿开始,刘洪斌算是正式踏入了这个行业。
广告公司为她特别定制了九种身份,真心不得不赞一声,这个团队为刘洪斌设计的专家速成课程简直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
化妆师用专门的粉底把她脸上的老年斑遮得干干净净,造型师也准备了多套不同风格的衣服。像丝绸唐装加上那副老花镜,瞬间把中医世家的感觉拿捏得死死的;而实验室的白大褂配上金丝眼镜,就像个北大的教授;再说那民族服饰搭上一条银项圈,简直就是苗医传人的标配!
说真的,那些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的老人们,真信这一套。撇开“P子”不谈,她的演技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尤其是2014年春节期间播出的《蒙医心脑方》,那可真是“诈p”史上的经典之作。
镜头前的刘洪斌,用那带着东北味的普通话说:“我们这草原上的大夫看病,可讲究望气呢,您这病,气都积在印堂上了。”
节目组特别请来了五位群演,他们轮番分享了一些奇特的故事,比如用药后,中风的父亲能够下地,冠心病的老伴儿居然能爬六楼。
就这么一天天地忙活,三年过去,她竟然成了保健品广告界的老把式。
那时候的很多老年人,早上只要一打开电视,肯定能在七八个节目里看到她的身影。
早上六点钟,她在某个卫视卖降压茶,到了九点又换个台推销壮骨粉,下午则成了某台的苗医传人。
有次两个台的广告紧挨着播,前面她刚刚说完蒙药能治百病,紧接着同个频道里她又摇身一变,成了藏医大师,观众都看得直揉眼睛。
随着演技越来越拿手,刘洪斌的行程安排比当红小生还要紧凑。
在2016年那个忙得不可开交的秋天,她创造了一个惊人的记录,72小时之内辗转了三个城市,还录制了五档节目。她的行李箱里,永远装着各式各样的假发和眼镜框。
不过要说这“把戏”能得逞,确实少不了她身后那支“专业团队”的支持。
北京有个文化公司专门负责写剧本,而广州的药厂则是连夜赶制那些“三无”产品,电视节目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地收钱放广告。
最丢人的就是他们请来一帮临时演员扮作康复患者,手举锦旗在镜头前撕心裂肺地哭。有个老头儿演得太过,差点真把刘洪斌当成活菩萨供着。
不过老话说得对,夜深了走多了,总会碰上点儿不好的事儿...
2017年春天,山东的张大爷把所有的养老钱都投进了蒙药心脑方,结果却是吃得上吐下泻。
他儿子气得不行,赶紧把药片送去检测机构一验——哎哟,这成分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主要就是淀粉加点止痛粉。
这事儿一上网,瞬间引发热议,各地的受害者纷纷现身。
那些在电视上被曝光的400热线,实际上接听的地方藏身于河北和河南的六个民宅里。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那本话术培训手册,里面要求客服人员根据不同病症的患者,背诵三个疗程见效和半年根治这两种话术版本。
这场几乎遍及全国的“Z骗风暴”,最终在2017年夏天落下帷幕...
那些一起跟着她发财的制药厂老板和各种领导,有的该进小黑屋的就得进去,有的该罚款的也得罚。
所以说啊,咱们老百姓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得多留个心眼,尤其遇到那些包治百病的神医,更得把钱包收好。天上可不会掉馅饼,电视里的神医更是不能随便信。
来源:头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