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稗子曾是饥荒救命粮,耐旱涝产量稳;高粱红穗映吉祥,旱涝不惧守粮仓。谷子黄米抗风沙,荞麦苦味藏药香。这些“平民粮食”曾滋养数代人,如今在健康浪潮中重焕生机。
稗子曾是饥荒救命粮,耐旱涝产量稳;高粱红穗映吉祥,旱涝不惧守粮仓。谷子黄米抗风沙,荞麦苦味藏药香。这些“平民粮食”曾滋养数代人,如今在健康浪潮中重焕生机。
说到粮食,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恐怕是玉米、小麦和水稻,这些可都是咱们平时饭桌上最常见的东西。不过,现在咱们常吃的这些主粮,曾经可是只有有钱人能享用的。
当年那些帮助几代人填饱肚子的粮食,现在几乎消失在我们的餐桌上了。曾经是家家户户必种的作物,你都吃过哪些呢?它们又是怎么被遗忘的呢?
之前,很多乡村的田里,稗子、高粱、谷子、黄米、荞麦和大麦这些作物可不少见。
在那个连填饱肚子都成奢侈的时代,这些就是人们的主要饭食来源。
这些曾经让许多人得以生存的“平民粮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适应性强,不挑土壤,种起来也简单。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恰恰是这些优势让它们更容易活下来。
它们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茁壮成长,就算碰上干旱或洪水,也能顽强生存。
现在大家都把稗子看作是水稻田里的杂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从前稗子曾是饥荒时期的救命粮啊。
它对环境的要求真的是很低,只要有土壤就能生长,水分越充足,长得越健壮。
就算遭遇干旱和洪涝的年份,它依然能保持不错的产量,帮忙缓解水稻丰收不足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
除了稗子,那个时期的高粱也特别受欢迎。
因为高粱的穗子是红色的,再加上“红”在咱们中国文化里代表着吉利和喜庆,所以高粱也就成了象征美好寓意的东西。
它耐旱又耐涝,几乎无论哪里都能扎根,是一种稳妥的“后备粮食”。
除了这俩大作物,小米的原料谷子也是那年“救命粮”的一部分呢。
“春天播下那一粒粟,到了秋天就能收获成千上万的粮食。”这句诗说的就是谷子。
这说明了谷子在古代农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畏风雨干旱,也不怕土地贫瘠,因此非常适合北方的生长环境。
在西北那风沙肆虐的地方,有种粮食就像硬币一样,让人放心。
府谷的黄米真是品质上乘,不仅营养丰富,还特别好吃。
用它做的年糕,成了过节时必不可少的美味。
黄米是糜子种出来的,这个农作物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产量很稳,成了大家的主食,活得不错。
尽管糜子的产量不算高,但它的稳定性让它在常年干旱的地方成为了主要农作物。
荞麦虽然有点苦涩,但在某些地方曾是重要的主食。
在唐朝时期,荞麦的种植面积一度超过了水稻和小麦。
大家把荞麦磨成粉,做成窝窝头、面条等美食,那种微微的苦味,别有一番风味哦。
如今,大麦主要是在酿酒方面发挥作用,可在古时候,它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呢。
青藏高原上,大麦的变种——青稞,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粮。
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制成的,成了藏族人民的主食,在那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它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苦荞虽然有点苦,但以前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营养成分丰富,对身体健康相当有好处。
糜子、芝麻、大豆这些小种子,其实在农业里可是大有来头,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糜子在北方可是曾经的主要粮食,芝麻则是重要的食用油和调味品,大豆则给咱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和油脂。
这些粮食曾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灵。
这些粮食为什么会逐渐被忽视呢?
不过,时代在变化,农业技术飞速发展,以前备受关注的“平民粮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今,咱们有了更高产的作物,比如杂交水稻和高产小麦等,它们的产量远远超出了昔日那些传统粮食。
就拿高产水稻来说吧,一亩地能收获超过1000公斤,真是让人惊叹。
可苦荞一亩地一般只收200到300公斤,而糜子也就三四百斤的样子。
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吃的也更讲究了。
不光得填饱肚子,还得讲究口味,吃得丰盛。
相对来说,口感较为粗糙的“平民粮食”就显得没那么诱人了。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精米细面、五谷杂粮,各种选择应有尽有,反倒是“平民粮食”显得有些不起眼。
不少年轻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些农作物,更别提尝过了。
种这些“平民粮食”的成本还挺高,赚的钱也不算多,农民们自然不太愿意去种了。
糜子这玩意儿适应力很强,就是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儿也能活得不错。
不过种这个还是挺麻烦的,需要好好打理。
而且它的加工过程也相对复杂,跟小麦和水稻不同,没有现成的机器可以轻松脱粒去壳,这让种糜子的成本提高了不少,产量也难以提升。
像稗子这种“平民粮食”,因为名字一听就带点晦气,所以渐渐就被大家抛在了脑后。
玉米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粮食的格局。
玉米种起来简单,味道鲜美,用途广泛,迅速就成了大家的热门之选。
玉米的秸秆可以用来喂牲口或者当燃料,玉米须还能入药,真的是全身都是宝,农民们当然乐于耕种啦。
即使面临诸多挑战,“平民粮食”依然没有完全离我们远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发觉“粗粮”营养价值高,这给它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比如说,有种名为“冀谷T7”的谷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富含大量的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对人体的消化吸收不太容易,因此,吃这种谷子做成的食品。
这样一来,血糖就不会迅速飙升,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是个好消息。
再者,大家还可以借助“平民粮食”那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研发多种特色美食和旅游商品,这样一来能促进乡村经济的成长。
就像用高粱酿出来的茅台酒,真的是享誉全球的美酒。
高粱饴这样的特色小吃,真是承载了不少美好的童年回忆啊。
荞麦面条、苦荞茶这些产品,越来越受到群众的青睐。
而且像稗子这样的“平民粮食”,特别容易种,啥环境都能适应。
即便土壤条件差,它们也能扎根生长,因此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上,真是相当给力。
就拿稗子来说吧,它在沙漠或者海边的沙滩上,那种环境条件真心差得要命,但照样能顽强生存下去。
它的秸秆还能拿来做纸,这样就不用那么多树木被砍了,真是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大有裨益。
再说说谷子,这货不讲究存储条件,储存起来也挺方便。
所以说,它也是关键的储备粮,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供应挺有作用的。
在一些资源匮乏、环境又差的地方,谷子依然是人们的重要食物,能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大家提供能量。
尽管如今它们可能不是我们餐桌上首选的食物,但依然在推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来源:头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