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里人马上围过来,有人问:“那吃多久才够?”小女儿嘴里还嚼着苹果,一边嘟囔:“叶酸不是孕妇才吃的吗?”这一幕,在很多家庭里都见过——体检出点小问题,但到底该怎么处理,大家都一头雾水。
那天晚上,婆婆拿着体检报告皱着眉头,看了半天,叹了口气:“医生说我同型半胱氨酸有点高,要补叶酸。”她说得轻描淡写,可她的神情藏不住担心。
家里人马上围过来,有人问:“那吃多久才够?”小女儿嘴里还嚼着苹果,一边嘟囔:“叶酸不是孕妇才吃的吗?”这一幕,在很多家庭里都见过——体检出点小问题,但到底该怎么处理,大家都一头雾水。
隔天早饭桌上,老公拿着手机跟我说:“我查了一下,说这种情况可能跟心血管有关,是不是真的?”我一边给女儿抹花生酱,一边跟他说:“确实有关系,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如果同型半胱氨酸高了,心脑血管的风险会增加不少。”
其实我们身边不少人都有高血压,特别是上了年纪后,吃饭稍微咸一点、天热一点、情绪波动大一点,血压就开始飘。可很多人不知道,除了血压高,体内某些“隐藏指标”也会悄悄给血管添堵,像同型半胱氨酸,它高了,血管就容易硬、容易堵。
上个月,邻居阿姨来串门,说她先生血压一直控制得不太好,吃了三种药,最近医生又让他加吃叶酸片。她一脸疑惑:“这叶酸不是补胎的吗?老头子吃这个干嘛?”这其实是很多人的误区。叶酸确实是孕期必备,但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叶酸能帮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间接保护血管,这才是医生开的关键原因。婆婆吃了半个月叶酸后,有天问我:“这个药我是不是吃几天就好了?”我看了她一眼,说:“这个不能靠感觉,要看血液里的数值变化。”
她有点吃惊:“啊?还得复查啊?”我说:“当然要,就像我们烧菜得看火候,血管的问题也得看指标。”一般来说,补叶酸后4到6周可以复查一次同型半胱氨酸,看看身体有没有好转。
我姨妈前段时间查出高血压,医生也建议她补叶酸。她一开始不太愿意,说自己吃那么多药已经烦了。我跟她讲了个小例子:我有个病人,40多岁,平时血压不算高,但总觉得头晕,查出来同型半胱氨酸高达18,正常值应该在10以下。补了两个月叶酸,再查就降到8.5了,人也精神多了。
不少人会问,叶酸得吃多久?其实这不是一刀切的事。如果只是单纯预防,一般每天400微克就够了,长期吃也没问题。但如果是为了治疗,像同型半胱氨酸已经高了,那就得听医生安排,吃到血值降下来为止。有些人吃一个月就见效,有些人得吃三个月甚至半年。
我家老公三年前查出血压偏高,那时候还不太重视,后来有一次头晕得厉害,吓得赶紧去医院。医生查了血,发现他同型半胱氨酸也偏高。那时候我们才开始认真对待。从那之后,他就坚持按医嘱吃叶酸、B6和B12,两个月后再查,数值稳稳地降了下来。
这个指标听起来陌生,但其实和我们平常吃的东西有关。像吃肉多、蔬菜少、喝酒多又爱熬夜的人群,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因为这些习惯会让身体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群,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不畅,血管就容易出问题。所以不是说你血压不高就没事,有时候血压正常,但这个指标高,一样危险。
家里有老人的,尤其是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建议查一次这个指标。抽血就能查,不算贵,也不复杂。查出来高也不用慌,补充叶酸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方式之一。但要注意,市面上卖的叶酸剂量有高有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己随便买。
有些人吃了叶酸,结果查下来同型半胱氨酸还是高,那可能就是吸收不好,或者还缺B6、B12。这个时候就不能只靠叶酸了,需要联合补充多种维生素,才能真正让代谢顺畅。
我就遇到过一个阿姨,每天吃叶酸,但数值就是降不下来,后来一查,原来她胃不好,吸收差,补了B12才见效。我有个朋友,30多岁,工作压力大,常年熬夜,平时不吃早饭,中午就靠外卖凑合,晚饭喜欢喝点小酒。
去年体检,他的同型半胱氨酸竟然高到20,整个人脸色都发黄了。医生一看就说:你这不是老年病,这是生活方式病。他那时候才意识到,年轻也不能太任性。后来他开始规律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群,生活习惯也逐渐调整,数值才慢慢降下来。
我妈有个习惯,一吃药就问:“这个我得吃一辈子吗?”其实叶酸不是那种需要一辈子吃的药,但得吃够时间,吃到身体的指标稳定了,再评估是否可以停。很多人刚吃几天,觉得自己没啥事,就停了,结果指标又飙上去。像这种情况就特别容易反复。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叶酸虽然好,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有的人听说叶酸好,就自己买高剂量的来吃,这样反而可能遮盖其他维生素缺乏的问题,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吃得对比吃得多更重要。
姨妈最近复查,医生说她的同型半胱氨酸从16降到10了,她特开心,说:“我就说得听你的话。”我笑着回她:“我还不是天天跟你们唠叨,都快成营养广播了。”其实这些知识,真不是为了显摆,而是希望家里人都能少受点罪。
吃叶酸不是一件大事,但它背后牵扯到的,是对身体的预判和维护。尤其是高血压人群,不能只盯着血压数字,还要关注血管的整体状态。同型半胱氨酸就是那个“隐藏的敌人”,等它闹大了,可能就晚了。
我家现在已经形成了个习惯,体检一出结果,大家都会拿着单子找我分析。这种时候,我就像个家庭健康参谋长,虽然累点,但心里踏实。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有这样一个“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血压防治指南》
3. 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4. 吴永佩.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2
5. 李建华.叶酸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21
来源:金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