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多,俄为什么不愁兵源?美媒揭秘:抚恤金强势拉动经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6:26 1

摘要:说起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大家都好奇俄罗斯那边兵源咋就没断过呢?西方媒体老是说俄罗斯伤亡惨重,按理说军队该撑不住了,可现实是他们只在2022年秋天搞过一次局部动员,之后全靠合同兵自愿上前线,而且人数还挺稳的。损失肯定有,但参军热情没降。美国华尔街日报最近挖了个

说起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大家都好奇俄罗斯那边兵源咋就没断过呢?西方媒体老是说俄罗斯伤亡惨重,按理说军队该撑不住了,可现实是他们只在2022年秋天搞过一次局部动员,之后全靠合同兵自愿上前线,而且人数还挺稳的。损失肯定有,但参军热情没降。美国华尔街日报最近挖了个深层原因,说白了就是政府舍得出钱,高薪水加上阵亡后的巨额抚恤,直接拉动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尤其是那些偏远穷地方。

先说说合同兵的待遇吧。俄罗斯平均工资大概7万多卢布一个月,可上前线的合同兵起步就是21万卢布,翻了快三倍。这还不算完,参加大行动或立功的还能拿额外奖金,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凑份子。比方说,击毁一辆西方坦克,几天的奖金就到手,够买辆车了。结果呢,每天都有上千人签合同,军队前线兵力优势明显,经常是5比1甚至更高。乌克兰那边动员次数多得数不过来,征兵官的那些事儿传得沸沸扬扬,泽连斯基还亲自整顿过。可俄罗斯为啥不愁人?钱到位了呗。那些偏远地区的人,平时工作一辈子也攒不下这么多,参军成了快速致富的路子。

华尔街日报的调查特别点出抚恤金这块。阵亡士兵家属能拿1450万卢布左右,换成美元约15万。这数字在莫斯科不算啥,但在布里亚特共和国或图瓦共和国,那可是天文数字。经济学家伊诺泽姆采夫算过,一个35岁男人服役一年阵亡,家属总补偿包括保险、住房和医疗福利,能彻底改变家庭命运。孩子上学机会多了,房子修好了,生活水平上台阶。残酷点说,这笔钱注入当地,就像现金流一样,拉动消费和投资。从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俄罗斯政府光阵亡抚恤就花了300亿美元,效率高得惊人,两周内钱就到家属账上。结果呢?贫困率降到1995年统计以来最低,图瓦存款增长151%,布里亚特81%,阿尔泰餐饮业收入涨56%,住宅建设增32%。这些数据不是瞎编的,俄罗斯官方统计摆在那儿。

你可能会问,这算啥经济学?华尔街日报管它叫“死亡经济学”,听着血腥,但确实刺激了经济。军费大笔投进去,兵工厂24小时运转,失业率降了,工资涨了。战前俄罗斯收入不平等挺严重,现在缓解了点,因为军工和相关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想想那些工厂工人,过去下岗在家,现在加班拿双薪。政府还推“英雄时代”计划,退役军人优先当公务员,提升社会地位。宣传阵亡者的故事,海报到处贴,电视天天播。参军不光赚钱,还光荣。相比乌克兰,抚恤金发不出来,只能报失踪,北约给武器弹药,财政支持刚够维持运转,哪有余钱安慰家属?街头抗议的母亲妻子越来越多,士气自然低。

再深挖点,为什么俄罗斯能这么玩?经济底子厚啊。尽管西方制裁,俄罗斯2024年经济增长3.8%,军工拉动大头。国防预算占GDP8%,2025年上半年军费2万亿卢布,招兵目标34.3万,已完成三分之二。地方奖金平均140万卢布,还从监狱和海外拉人。私营公司补贴装备,新兵一签就拿4000美元奖金。劳动力短缺是问题,失业率2.9%,但军工招聘猛增。通胀9%,央行目标推到2026年,但整体还稳。油气收入虽降到10.9万亿卢布,石油69.7美元一桶,可赤字只0.5% GDP。相比乌克兰,国力差距大,俄罗斯人多,资源足,拼消耗乌克兰扛不住。

当然,这套模式有风险。伊诺泽姆采夫在维也纳接受采访,说制裁长期效应会显现,经济转折点在2025年。劳动力下降,投资枯竭,高科技靠进口,制裁卡脖子。国防产业增长,其他部门衰退,农业势头弱。财政刺激10% GDP,贷款15万亿卢布,但过热迹象明显。俄罗斯军队总数113万,春季征兵16万,可月增3万合同兵,签约21万,奖金80亿卢布。安全理事会副主席公布数据,调查委员会拘留8万归化公民,招兵网扩展。这些努力维持优势,但长远看,经济压力会逼 Putin 做选择。

想想看,这两年多,俄罗斯兵源稳住靠的就是钱和福利的组合拳。美媒揭秘这点,让人反思战争怎么扭曲经济。穷地区靠抚恤起飞,听着讽刺,但现实就是这样。乌克兰抵抗压力大,俄罗斯前线推进慢,但兵力多。未来呢?2025年招兵放缓,成本高,支出创纪录。制裁减外资,竞争弱,企业动力差。俄罗斯输出维持战区水平,预算赤字1.7% 2024年,计划0.5% 2025年。税收入29.4万亿卢布,增长18.4%。企业税率提高,收入转向联邦。这些变化贡献增长三分之一,但长远停滞可能来临。

话说回来,你觉得这抚恤拉动经济靠谱吗?短期看,军队不缺人,经济转起来了。可长期,依赖军工和补偿,民生产业咋办?俄罗斯经济学家批评依赖能源出口,现在加军工,多元化呢?制裁让技术合作限,外国投资崩。劳动力短缺加速,动员流失。生产投资稀缺,转向战相关领域。伊诺泽姆采夫指出停滞风险,9月采访强调长期效应。俄罗斯部队优势持续,乌克兰压力增。冲突未变,士兵挖掘阵地。

再聊聊人物背景。伊诺泽姆采夫1968年生在下诺夫哥罗德,苏联后期长大。莫斯科大学经济学毕业,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他见证混乱。私有化进程中,他发文指资产分配不公。1996年创后工业社会研究中心,专注全球化影响。2000年代教世界经济,参与智库。2010年代移维也纳,当高级学者,出书析后苏联经济。2024年创欧洲分析中心,独立立场,批评政府政策。出版15本专著,600多文章,影响力大。2023年谈制裁,2024年继续研究。

这事儿让人想,战争经济能走多远?俄罗斯靠抚恤和薪水稳兵源,拉动穷区,可制裁咬牙,劳动力缺口大。美媒点破这层,提醒大家战争不光是战场,还有钱袋子。乌克兰拼不过,北约武器帮不上财政。俄罗斯优势在,未来看谈判。制裁长期伤,经济转折近。

来源:刘白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