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必出神图的决心 | 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最明媚、最飒爽、最自信的笑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16:32 1

摘要:此次新华社摄影记者们拍摄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图片引起网友们热烈反响。大家都很好奇,新华社播发的这些“神图”都是怎样拍摄出来的。我们请来了这些“神图”的创作者,与大家分享“神图”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此次新华社摄影记者们拍摄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图片引起网友们热烈反响。大家都很好奇,新华社播发的这些“神图”都是怎样拍摄出来的。我们请来了这些“神图”的创作者,与大家分享“神图”背后的故事。

  活动当天,新华社播发的照片中,一张女民兵洋溢着自信且灿烂笑容的照片被诸多网友关注、转发。

  拍摄这张照片的人是新华社记者雒圆,以下是他为我们带来的现场独家内容。

  在这次阅兵中,我的拍摄点位在南池子大街。按照工作安排,我需要先到东单,安装固定相机,再折返到自己的位置。短短一公里多的路,会经过徒步方队、战旗方队和部分装备方队。由于佩戴着代表最高通行权限的“红袖标”,我几乎畅行无阻——对摄影记者而言,这是难得的便利。于是,我随身带上两台相机,准备在这段不期而遇的途中捕捉画面。

  新华社记者雒圆。

  凌晨四点半,车辆上的固定相机安装完毕,我转身朝西,循着长安街东侧的路灯与夜色,返回南池子大街。此时,天色已微微泛白,路旁不少记者蜷缩小憩,而前方传来的口号声与整齐脚步声,已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仿佛在预告大会的序章。

  我放慢了脚步,举起相机。眼前的一切,是阅兵正式开始后再难重现的场景。这里是各个徒步方阵的集结区。当他们移步至检阅场时,将与我相隔甚远。而此刻,他们就在我身边,近在咫尺。

  紧张训练间隙,士兵们偶尔席地而坐,眉眼间流露出难得的轻松。女民兵们对着小镜子认真补妆,整理帽檐时相视而笑,明媚又自信。有些战士见我走近,羞涩地侧过脸避开镜头;有些战士则爽朗地招呼战友,大方地面对镜头竖起大拇指;还有战士悄声问我,能否为他留下一张纪念影像。我自然欣然应允。

  在阅兵场上,他们是整齐划一的方阵,坚不可摧。但在这里、在大会正式开始前的清晨,他们也只是一群二十出头的青年,有喜悦、有紧张、有兴奋。那一瞬间,军人和“普通人”的界限悄然模糊,那些刻板印象中冷峻威严的“铁血硬汉”,此刻却鲜活、亲切,如邻家少年。

  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与其说是捕捉画面,不如说是为自己留下一段记忆。

来源:国门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