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方言土语的粗俗表达|司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08 10:03 1

摘要:方言土语大多数是俚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粗俗的表达。这些粗俗的表达,说出来不雅,听起来尴尬。但是,它是方言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文化在语言方面的反映,是当时老百姓(特别是底层老百姓)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农耕时代独具特色的语言活化石。要真正地认识、了解、研究方言

方言土语大多数是俚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粗俗的表达。这些粗俗的表达,说出来不雅,听起来尴尬。但是,它是方言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文化在语言方面的反映,是当时老百姓(特别是底层老百姓)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农耕时代独具特色的语言活化石。要真正地认识、了解、研究方言土语,就应该将此包括其中,回避或丢掉则不全面,不完整,也不应该。我们讲的是知识,研究的是学问,绝不是宣传粗俗,更不是贩卖不雅。实话实说,直话直说,没必要躲躲闪闪。

滕州方言土语中的粗俗表达也不少,对其也应该持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态度。

粗俗表达之所以粗俗,不少是因为含有不雅的字眼。滕州方言土语中的粗俗表达,常用的不雅字眼有以下几种:

1、熊。具有粗俗色彩的“熊”,意义或用法为:(1)常作词缀,有时作前缀,有时作后缀,和词根(意义所在的语素)构成词。如熊货、熊样、熊东西、熊玩意、熊娘们、熊孩子、熊黄子、熊羔子、熊劲、熊事、熊脸、熊脑子等(以上的“熊”为前缀),滚熊、散熊、裂熊,人熊、狼熊、坏熊、好熊、憨熊、笨熊、半熟熊、七叶子熊、诤青熊、拧筋熊、赖歪熊、邋遢熊、下三滥熊、澥熊等(以上“熊”是后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熊”也作后缀,只是前面加了衬词“了个”,如“一没注意,那人溜了个熊了”“快,快,快!口袋漏了,粮食都淌了个熊了”。(2)作不定指疑问代词——什么,如“你找我干熊?”“管熊乎?”“关你熊事?”“干熊吃的?”等。(3)指精液,如“你熊幠眼了”“裤裆里抹鼻涕——净充熊”等。无论是作词缀、作代词还是作名词,都有褒贬、斥责、谩骂的意思,都带有厌恶、鄙弃、诅咒等感情色彩(作词缀时,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

2、揍。具有粗俗色彩的“揍”,是指造作(男女一起),生养。常用的骂人话有:揍瞎的、揍瘸的、万人揍的、不是人揍的、王八揍的、六舅揍的等等。

3、屌。具有粗俗色彩的“屌”,意义或用法有三种:①作有轻蔑义的衬词,如白屌搭、白屌扳、白屌熊、胡屌操、胡屌杵、迂屌根(骂人糊涂,好忘事)、痰屌迷(骂人犯痴,犯迷)、出屌奇、胡屌獗登(不干正事,胡乱来)、烂屌呵撒(比喻很破烂的东西)、黢不屌黑、胡屌嘎叽牙(没有根据地胡乱说)等;②作动词,有不服、不搭理、看不起的意思,如不屌你、不屌人、他屌都不屌我等;③作具有名词性质的语素,有的用“屌”的本义,有的用借代义。如屌蛋精光、屌蛋亡粮、孬屌揍的、腌拉狗屌(比喻东西很多,很杂)、屌劲(认自理,不改变)、屌不浪当、屌拉呱唧等。

4、货。具有粗俗色彩的“货”,相当于有骂人义的“东西”。如挨炮子的货、挨千刀的货、不要脸的货、菜货、浪货、愣货、七叶子货、瞎巴货(不正干、不正经的人)、妖业货(不务正业、不干正事的人;对自己的儿子的昵称)、拧筋货、诤青货、没爹的货、没娘的货(这里的没爹、没娘,是指不是爹娘养的或没有爹娘教育)、呆货、憨货等。

5、劦。劦的基本义是“干”,如劦吧、劦起来、劦着呢、劦完了、劦得不孬、你这是怎么劦的等。还有很多引申义:①烧、熬,如一会工夫,媳妇就给我劦了两个菜;②买,如我到超市劦了一箱火腿肠;③吃,如劦了一个煎饼;④喝,如劦了碗糊餖;⑤弄,如几杯酒把我劦晕了;⑥穿,如你怎么劦了个这么大的褂子;⑦盖、建筑,如劦了三间平房;⑧打、打架,如两人没争吵几句,就劦起来了;⑨拿,如你劦着锨去干什么;⑩挪、抬,如这木头,我俩劦不动;⑪降服,如他劦不了媳妇;⑫批评、指责、教育、训斥,如班长劈头盖脸地劦了我一顿;等等。无论表示什么意义,口气都显得有些粗鲁。

6、头。具有粗俗色彩的“头”,一般作后缀,和前面的词根组成对人的贬称。如养汉头、诤青头、醉汉头、死相头、老财头、肉头(称富有而吝啬的人)、拐蛊头(称挑拨离间、迷惑别人的人)、拧筋头、捣事头、老滑头,磨根头(称行动特别磨叽的人)、腻歪头(称说话、做事特别不干脆、不利索的人)、刺头(称难对付的人)、芋头(称不明事理、不通情理的人)等等。

7、子。具有粗俗色彩的“子”,一般也作后缀,也和前面的词根组成对人的贬称。如黄子、羔子、瘦猴子(骂人长得瘦)、乡瘪子、城滑子、南蛮子(称南方的人)、北咵子(称北方的人)、酒晕子、烟筒子(称吸烟特别多的人)、二锅子、七叶子、狼羔子、大马子(强盗;称像强盗一样的人)等等。

8、瞎。具有粗俗色彩的“瞎”,有的是骂人眼睛不好使,有的是用“瞎”的引申义骂人盲目、胡乱来、品德不好等。组成的词语有:瞎猫日眼、瞎熊、瞎巴(不正干,不正经)、瞎巴货(称不正干、不正经的人)、瞎巴娘们(称不正干、不正经的妇女)、瞎屁不知、瞎×将的、瞎熊揍的、瞎×养的等等。

9、贱。具有粗俗色彩的“贱”,都是用来骂人卑下、卑鄙的。组成的词语有:贱货、贱人、下贱、贱脾、贱骨头、贱肉、发贱等。

10、贼。具有粗俗色彩的“贼”,有的是用来骂盗窃的人,而更多的则是用“贼”的引申义,骂人邪恶、狡猾、不正派等。组成的词语有:大刀贼、长毛贼(称头发长且乱的人)、贼熊、贼羔子、贼×将的、贼熊揍的、贼×养的、贼货、贼劲、肥贼(骂人胖)等等。

还有些不雅字眼,如屙、尿、骚、屎、屁、浪、蛋、王八等,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还有不少粗俗表达,并不带不雅字眼,如骂人的妻侄、小舅子、改常(改变常态,喻指性情不正常,常用来斥责人失态做反常的事)、挨枪子的、挨炮弹的等。再如说人争着向前,是“抢孝帽子”;说人做某事非常吃力或努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用“努得掉叠□(dū 叠□,大肠头)”;讽刺人个子矮,用“一把攥着两头不冒”;说人爱钱,用“在他那里,钱是爹,爹是王八孙子”;等等。

在过去滕州农村,粗俗表达最集中的表现有三种场景。

1、骂街。葱叫人拔去了几棵,辣椒叫人摘去一把,番瓜叫人偷去一个,晾在外边的蒜夜里叫人摸去几辫……有的妇女便跑到街上,边走边扯着嗓子骂:“贼×将的你听着,偷我的番瓜(葱、辣椒)嘎咋就死,跺跺脚就死,单死你的心尖子,单死你的心爱的,单死你家挣饭吃的……”有的还从家里拿出菜刀和菜板子,来到街上,一腚坐下,一边剁一边骂。也有一些无赖老爷们骂街的。他们往往要先喝两盅酒盖盖脸,然后来到大街上,找个高岗蹲下,接着就骂开了:“妻侄,孬小舅子,龟孙,瞎了你的熊眼,你没看看老爷们是谁,老爷们倒背着手尿尿——就是不服(扶)你,你也没打听打听,在滕州坡里,老爷们怕过哪个老屌日的……”

2、争吵。争吵时,容易冲动,容易失去理智,言辞激烈,爆粗口,甚至互相谩骂。过去,农村经常有妇女因为“扯老婆舌头(在背后议论别人长短,说别人坏话)等”而“撕老婆架”,骂的全是脏话,不堪入耳。谩骂是前奏,接下来便是扭打。男人争吵时爆粗口的也不少。

3、嬉戏、戏骂。双方或多方很熟,很随便,平时有“嬉搪场(经常在一起开玩笑)”,见了面,就会使用一些粗俗语言开玩笑。“小叔子嫂,胡屌捣”,不同姓的或同姓但房分不很近的嫂子和小叔子,常常有开玩笑的习惯。如嫂子见到小叔子,问:“你个熊货这几天死哪去了,我怎么没看见你?”小叔子答:“你个骚腚娘们,我想死哪去死哪去,用着你咸吃萝卜淡操心?”“你操心,你操心!我想关心关心你这个二锅子来,没想挨了一顿狗屁呲!”“什么狗屁呲?是你想吃狗屁!”……也有小侄和婶子“胡屌捣”的,更有表叔爷们“骂大会”的。这里的“表叔爷们”,不是真亲戚,而是同村而不同姓,辈分上有差别,就称“表叔爷们”。他们常有嬉搪场,嬉搪起来,骂得血乎淋拉,还都呲着牙笑呢。还有一种,被嬉骂的对象是小孩子。大娘、婶子常嬉笑着骂小孩“娘的×”“娘的腿”“娘的头”“娘的腚”“娘的卷”。小孩走姥娘家,姥娘、姥爷、舅舅、妗子、姨等,甚至外人邻居,都可以骂小孩的奶奶,而且小孩还要欣然接受,如有不耐烦的情绪,则说这孩子不懂事。似乎骂外甥的奶奶是天经地义的。

前面说的都是粗俗表达的集中表现,而更多的是平时的表现。一般来说,粗俗表达的语境大多是在非正式场合,大家关系比较融洽,都很随便,且没有“碍口”的,一些不很粗俗的话就会出现。比如说人长得丑,就可能用“一个人不敢看,两个人还得带着手榴弹”;说人分不清利益大小,就可能用“大处不算小处算,骑着驴头摸驴蛋”;说男女乱搞,不能光怨男的,就可能用“母狗不浪,牙狗(公狗)不上”;说人做事任性、随便,就可能用“关上门日妗子——不讲究(舅)”;说人只收别人的东西,从不给别人东西,就可能用“属狗屄的,许进不许出”;说人狡猾,有心计,就可能用“尖得跟狗屌样”;等等。

粗俗表达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农耕时代的人们生活比较封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圈子很小,跟外界接触的也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不外乎是与生存和繁衍有关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一些敏感话题,如人体的私密部位、私密生活等等,必然反映到表达上来,这便形成了一些粗俗表达。另一方面,那时候的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比较简单、直观、物质,粗俗的表达往往更能把意思说明白,说清楚。还有,那时候人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盲多,识字的少,受到的文明教育,特别是语言文明教育更少。一些粗俗的表达有趣、热闹、刺激、便于记忆,也便于人们接受和传播。再加上农村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开玩笑、斗嘴、骂大会等就成了解闷、逗乐子、寻刺激、找快活的一种方式,这也给粗俗的表达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所以,从粗俗表达的产生和流传方面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粗俗表达是农耕社会普通老百姓的通俗表达,真实表达,正常表达,可能当时人们并不觉得多么低级和不堪。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了,这些表达就不太符合现代语言文明的要求了,听起来也就觉得有些刺耳了。

别看粗俗表达不能登大雅之堂,可它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1、有的有着很好的表现力。如说人没知识、没文化、没能力,滕州土语用“一肚子青菜屎”;说人过度小心,滕州土语用“攥着蛋过河”;说人一边享受着某东西带来的好处,一边破坏它,滕州土语用“吃锅里屙锅里”;等等。2、有的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如讽刺人卖烧包,故意显摆让别人看,滕州土语用“吃馍馍蘸鸡屎——要的就是这个味”;讽刺人表面上人五人六,暗地里卑鄙龌龊,滕州土语用“穿着大褂日狗——人物人不办人物事”;讽刺人过度自私,拈轻怕重,滕州土语用“抬根屌毛也要挑细头”;等等。3、有的“语粗理不糙,言俗意不俗”。如有俗语“狗窝里剩不下饼子”,话是粗了点,却说明了一种社会现象——在一群不讲道德的人那里,绝不会得一点好处。如有俗语“吃屎的狗离不开秫秸券”,话是俗了些,但它道出的规律却不俗——一些人贪得无厌,一旦在某方面得到了好处,便会想多次得到。再如有俗语“腚眼子再臭也不能割掉摋(shái)了”。话真是又粗又俗,却揭示了一个道理——亲戚或有血缘关系的人再不好也不能丢下不管,亲情是割不断的。

尽管粗俗表达简单、直接、接地气,通俗、易懂、有趣味,但使用时也一定要注意场合,要有分寸。用粗俗表达开玩笑,分寸掌握得不好,闹红了脸,以致生分的有的是。“骂大会”因为没有掌握好分寸,而争吵起来,甚至打大出手的也不是没有。平时粗俗表达不注意场合,引出乱子的也不少见。据说前几年在滕州某街道口,就发生过两个中年妇女扭打一个三轮车夫的事。那时候还兴人力三轮车送客,滕州的好多街道口常常出现聚集多辆三轮车等客的情况。一天,某街道口有两个中年妇女要租坐一辆三轮车。听说有人租车,呼啦一下子围上来好几辆,其中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一边往前挤一边高喊:“谁也别跟我争,这两个女的我‘劦’了!”没想到,他的话音还没落,那两个女的骂了声“流氓货,你回家劦你妹妹去吧!”上来又是抓,又是挠,又是拳打,又是脚踢……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即使在滕州农村,粗俗表达也逐渐减少——骂街的基本上绝迹了,骂大会的也不常见了,人们平时交流,用粗俗语言的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这是时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但是,我觉得,像带“熊”“劦”等字眼的表达,在滕州人的口语中还是有很强生命力的,还会长久地流传下去,因为滕州人觉得,这样说话得力,来劲,爽。

司民,山东滕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在那个年代里》,散文小说集《乡愁》等,前者获枣庄市第二届“榴花杯”文学艺术奖。

来源:滕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