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市广大种植户和农技人员抢抓农时,精准施策,全面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夯实秋粮丰收根基。
本报讯(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洪峰)当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我市广大种植户和农技人员抢抓农时,精准施策,全面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夯实秋粮丰收根基。
近日,在卫辉市后河镇赵庄村,前来“巡田”的该市农技推广服务站站长刘广亮与种植户穿梭在玉米丛中。
刘广亮对种植户说:“这块田青枝绿叶,穗位一条线,穗子大,籽粒饱满,充分体现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效果。但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正常夏播的玉米正处于乳熟期向蜡熟期过渡,整体温度、墒情均利于灌浆,要及时对没有灌水和喷洒农药的地块浇灌浆水和‘一喷多促’。”
卫辉市今年播种玉米50万亩,为应对高温干旱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地农技部门70多名农技人员持续进村到田,通过面对面、短视频等方式,指导种植户采取滴灌、喷灌、渠灌等方式能浇尽浇,全面抗旱追肥。
孙杏村镇南辛庄村种粮大户李道贵,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对玉米全生育期浇水追肥,玉米长势喜人。他告诉记者,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施肥难度,更便于农作物吸收,玉米得以轻松“吃饱喝足”,显著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品质。
今年卫辉市全面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采购移动智控水肥一体机1429台,精准滴灌覆盖面积达10万亩,在灌溉、施肥方面实现移动智能控制,有效提升水肥利用率,确保玉米生长关键期的水肥需求。得益于一系列粮食安全生产措施的实施,卫辉市50万亩玉米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不大,整体长势良好。
连日来,封丘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一喷多促”飞防作业,并增大引黄流量抗旱保灌,力促玉米稳产丰收。
在陈桥镇三合村,种粮大户赵慧勇熟练操作植保无人机腾空作业,雾化的药剂均匀洒向田里。他对记者说:“我今年种了200多亩玉米,当前得紧盯田间管理,一是浇水抗旱,二是用无人机打药防虫。使用无人机特别方便高效,200多亩地三四个小时就能喷洒一遍。”
今年入夏以来,封丘县整体降水量较往年偏少。为此,该县水利局8月份申请增加抗旱应急引黄指标280万立方米,并积极协调相关乡镇、灌区对主要引水渠、干支渠紧急清淤。
“目前,大功、厂门口、贯台3个提灌站全部运行,流量保持在12立方米每秒以上,本次抗旱期间已引提黄河水1680万立方米。”该县水利局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旱情、黄河水情,适时加大引黄流量,确保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