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日,“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面向全区中小学播出,全区12万中小学生线上观看课程。“第一讲”的播出标志着东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实现全员覆盖、全链条推进。
9月4日,“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面向全区中小学播出,全区12万中小学生线上观看课程。“第一讲”的播出标志着东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实现全员覆盖、全链条推进。
此前,“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完成录制。来自全区7所北京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校的30名中小学生,现场聆听了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的精彩授课。
“第一讲”课堂上,熊璋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是我们的时代》为题,结合自动驾驶、智能语音等青少年熟悉的场景,深入浅出解析AI技术原理,引导学生建立“技术-伦理-创新”三位一体的认知框架,为青少年播下科技强国的种子。课程设计既体现前沿性又注重启蒙性,通过互动问答、案例演示等环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学生观看 “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学生杨依莱说:“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AI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运用智能错题本整理错题,可以节省抄题时间,让学习效率翻倍;运用扫地机器人可以辅助做家务,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智能。”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学生观看 “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
此前,东城区已于8月29日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完成了2025至2026学年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师培训会。熊璋教授为教师们专题解读《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为主线,系统阐释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趋势,提出的“五维教师角色跃迁”模型引发强烈共鸣。培训会通过“现场观摩+专家引领+互动研讨”三位一体模式,引领全区信息科技骨干教师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讲什么”“如何讲”三个问题。现场热烈的研讨氛围,展现了东城教师应对教育变革的专业自觉。
北京市第二中学教师高凯感触很深,他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应该与多学科融合教学。高凯说:“在学校物理课上,我们尝试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运用这种技术,可以更好地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得出实验相关结论。”
北京市第二中学学生观看 “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面向全区中小学播出,这是东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继出台《东城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后,再次踏出的坚实一步。”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观看 “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
本次系列活动由东城区教委主办,东城区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承办,腾讯教育协办。下一步,东城区将立足国家战略需要、时代发展需要、学生成长需要,持续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创新发展,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东城力量。
文字:王慧雯
图片: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来源:北京东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