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农产品消费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民生,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是稳定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农产品消费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民生,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是稳定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发布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落地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持续发力,2025年农产品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出四大鲜明趋势,不仅折射出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更预示着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2025农产品消费四大趋势
1品牌化、品质化、个性化
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新式饮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产品需求增长。政策聚焦提升“三品一标”(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开发便捷的即配、即烹、即热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品质和便捷性的需求。
未来将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推介;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同时,推进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基本建立农业品牌目录体系和构建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
2健康饮食、合理膳食
居民膳食结构有待优化,大豆及豆制品、牛奶及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政策提出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针对学生、老人等特定人群优化膳食结构,重点是提升优质蛋白类消费空间。
3体验感、互动性
消费者注重社交属性和精神文化需求,政策鼓励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
未来将会产生机会的方向,将来自重大节庆展会潜力,如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这些平台推动各地打造美食集市、民俗体验、农事研学、休闲观光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吸引城乡居民消费。
同时,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节也会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值得期待与关注。
4流通质效、产销合作
政策提出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等流通网络,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创新省际产销衔接合作等,保障农产品新鲜度和品质。
今后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
优化规划布局:制定相关规划,部署设施与产后处理建设,完善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创新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老旧设施改造,加大政策扶持,推动金融创新助力冷链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引导拓展技术服务,完善标准并提升制标贯标水平。未来促进农产品消费的具体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围绕加快生物技术应用、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扩大食品消费3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食品工业供需适配性,促进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
一、生物技术赋能食品工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持续推动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和加速渗透,指导企业筛选和改良传统发酵所用的菌种和酶制剂,优化酿酒、调味品等食品生产工艺;同时,加快菌体蛋白、功能糖、益生菌等新食品配料的研发,促进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微生物油脂等未来食品资源产业化,不断拓展食物来源。
二、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培育特色食品产业,推进食品精深加工。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组织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了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西湖龙井茶等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对于引导各省区市深入挖掘本地区粮油、畜禽、果蔬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带动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开展促消费活动,提振全社会食品消费。“中国消费名品大会”、“三品全国行”、“吃货季”等供需对接活动,同时配合商务部开展“十城联动共享美食佳饮”等促消费活动,挖掘和推广了一批食品消费的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特别是借助连续4年举办“吃货季”系列品牌活动,指导搭建了连接农产品原料供应商和食品生产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多场“产销直通车”系列上下游对接活动,有力拉动了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消费需求。
来源:中农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