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种菠菜,总觉得费劲还没好收成——要么播了种好几天不发芽,要么小苗长着就发黄,要么没等吃就抽薹变老。其实不是你没用心,大概率是没控制好温度。菠菜对温度特别敏感,每个阶段都有讲究,今天就用大白话跟你说清楚,照着做,新手也能种出像样的菠菜。
种菠菜别瞎忙活!先搞懂适宜温度,新手也能种得好
很多人种菠菜,总觉得费劲还没好收成——要么播了种好几天不发芽,要么小苗长着就发黄,要么没等吃就抽薹变老。其实不是你没用心,大概率是没控制好温度。菠菜对温度特别敏感,每个阶段都有讲究,今天就用大白话跟你说清楚,照着做,新手也能种出像样的菠菜。
先说说菠菜发芽期的温度。播下种子后,想让它快发芽、发芽齐,温度得控制在15-20℃。要是温度低于10℃,发芽速度会变慢,本来5到7天能冒芽,可能得等十几天,而且芽长得细弱;要是温度超过25℃,麻烦更大,很多种子直接不发芽,就算发了芽,成活率也低。所以播完种别不管,先看天气预报,温度低就盖层薄塑料膜,白天揭开让太阳晒,晚上再盖上保暖;温度高的话,就搭个遮阳网,别让太阳直晒土面,同时早晚浇点小水,帮土降温。
等菠菜长出2到3片小叶子,就到了幼苗期,这时候适宜的温度是12-18℃。幼苗期温度不能太高,超过18℃的话,小苗容易长得又高又细,跟“徒长”似的,风一吹就倒,还容易招蚜虫;温度也不能太低,低于5℃的话,叶子会慢慢发黄,严重的话小苗会被冻坏。要是露天种,温度低就往苗周围盖层碎秸秆,既能保暖,还能压住杂草;大棚种的话,早上太阳出来后,棚内温度升到20℃就打开通风口,下午降到15℃再关上,保持棚内温度稳定。
再往后,菠菜长到4到5片叶子,进入生长期,这时候温度要稍微降一点,10-15℃最合适。生长期温度合适,菠菜长得快,叶子厚实,吃起来口感也嫩;要是温度超过20℃,用不了多久就会抽薹——就是从中间长出一根花茎,一旦抽薹,营养都往花茎上供,叶子就老了,嚼着费劲,没什么吃头。这时候露天种的话,夏天温度高就多浇几次小水,别浇大水,避免烂根,同时继续用遮阳网挡太阳;秋天温度低的话,别着急盖厚膜,让菠菜先适应一下10℃左右的温度,能增强抵抗力,后期更耐冻。
要是没控制好温度,菠菜会出不少问题。低温方面,温度低于0℃,菠菜叶子会结冰,化冰后叶子就软塌塌的,没法吃;就算没到0℃,长期低于5℃,叶子也会发黄,生长基本停滞。高温方面,超过25℃不仅发芽难,生长期还容易得霜霉病,叶子上会长黄斑,而且菠菜长得快但不结实,一拔就断。还有抽薹的问题,不光高温会导致,要是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也降不下来,再加上日照时间长,抽薹会更快,所以控温一定要及时。
再给大家说下不同种植场景的控温方法,都是实际种出来的经验。露天种植的话,春天和秋天温度变化大,发芽期温度低就盖薄膜,温度高就盖遮阳网;冬天露天种菠菜,得选耐寒品种,比如“冬绿菠菜”,然后盖厚点的秸秆,再在秸秆上盖一层塑料膜,温度特别低的时候,膜上再盖层草帘,能多保5℃左右的温度。大棚种植的话,主要靠通风和盖二层膜调节,早上太阳出来后,棚温到20℃就开通风口,下午降到15℃就关;晚上温度低,就在大棚里面再拉一层膜,也就是“二层膜”,能提高棚温3到5℃。要是遇到连阴天,温度上不来,就少浇水,避免棚内湿度过高,引发病害。
最后给几个小贴士,帮大家少走弯路。第一,选品种要结合当地温度,夏天种选耐热的“夏波一号”,冬天种选耐寒的“冬绿菠菜”,不用费太多劲控温,菠菜也能长得好。第二,播种时间要跟着温度走,北方春天3月播种,这时候温度能稳定在10℃以上;秋天8到9月播种,温度正好在15-20℃,适合发芽;南方冬天只要温度不低于5℃,都能种。第三,浇水的时候注意水温,别用刚抽的井水直接浇,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把水放在太阳下晒1小时,等水温跟土温差不多了再浇,避免温度骤变伤根。
其实种菠菜真不用太复杂,核心就是把温度控制好——发芽期15-20℃、幼苗期12-18℃、生长期10-15℃,再根据露天或大棚的场景调节温度,就算是第一次种,也能有好收成。要是你之前种菠菜因为温度没弄对失败了,现在照着这个方法试试,肯定能种出能吃的菠菜。觉得有用的话,收藏起来,下次种的时候照着做就行。
来源:星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