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5:43 1

摘要: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为挖掘好、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党的新闻媒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大众网德州频道策划推出大禹文化专栏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为挖掘好、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党的新闻媒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承,大众网德州频道策划推出大禹文化专栏。

□马宝涛

有一种说法,“禹疏九河,其五在德”,意思是大禹疏通的九条河流中,有五条流经德州;还有一种说法,“禹疏九河,故道俱在德”。然而,仅康熙所撰“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副歌颂大禹的对联中,就出现了长江、淮河、黄河、汉江四大江河,其中大部流域不在德州。那么,大禹到底疏导了哪九条河流呢?

《尚书·禹贡》是最早详细记载大禹治水的古籍,其中具体描述了大禹疏导河流的过程:①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③导河积石……。④嶓冢导漾(汉江的源头),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⑤南入于江。⑥导沇水(济水的源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⑦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⑧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⑨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细数上文,大禹所导之水主要包括九大河流和水系: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淮水、渭水、洛水。这些河流构成了九州范围内的水网骨架,显示了禹疏九河并非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一项覆盖九州的系统性工程。

为了治水,大禹还在山间开凿了许多道路,共涉及荆山、壶口、太岳、太行、恒山、外方、大别、岷山、衡山等27座山,这进一步证明了大禹治水足迹遍及九州。

另外,《楚竹书·容成氏》中也载有大禹治水的内容:“禹亲执耒耜,以陂明都之泽,决九河之阻……”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大禹亲自拿着耒耜,筑堤治理明都泽,疏通九条河流的阻塞,于是……荆州、扬州、豫州一带开始可以居住……疏通泾水和渭水,虘州一带开始可以居住。

由此可见,古籍中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多次出现“九河”表述,其范围覆盖九州各地,这是广义上的“九河”,绝不可能“其五在德”。而黄河作为广义上的“九河”之一,在下游分成九股支流,即狭义上的“九河”,可能“其五在德”,也可能“故道俱在德”。

《尚书·禹贡》中关于大禹治理黄河的记载,原文中也出现了“九河”字眼: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这里的播为九河,据《尔雅·释水》记载,分别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

古代“河”即现代的黄河;逆河即入海口附近河段,因潮汐倒灌而逆流。与广义上的“大九河”流遍九州不同,如果从高空俯瞰狭义上的“小九河”,它就像一截电缆,两端捆扎成束分别连接沇水和大海,中间散成九根。德州一带,因地处黄河下游,地势平缓,水流自然分流形成了九条河道,是大禹疏导洪水入海的关键局部工程。

历经数千年河道变迁,“大九河”中的济水虽已湮没,黄河主干道也多次改道,但“小九河”中的徒骇、马颊、钩盘等名称仍在德州延续,且水流不息。无论是九州范围内的“大九河”展现的全局治水智慧,还是德州附近“小九河”承载的地域记忆,都让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印记。

来源:大众网•德州

相关推荐